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2018-01-06 00:19俞志红
考试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高中生物教学渗透

摘 要: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遭到了来自于多方面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境保护是每一位合格高中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意识,培养高中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生物学科与自然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如何依托于生物教学,加强高中生环境保护教育,提高高中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已经成为了每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所切实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出发,结合到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对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环保意识;渗透

我国人口众多,加之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部分行业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十分之大,由于社会发展而对自然环境产生危害的事例可谓是数见不鲜。为了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平衡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高中生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对于环境保护大有裨益。

一、 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环境保护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当前的整体自然环境情况并不容乐观,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全球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则倡导“根据各学科特点,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让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教育与中学(高中)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对于高中教育而言,生物学科无疑是与环境保护联系最为紧密的。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环境保护相关联,高中生物教学是实施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高中生物教材中所揭示的自然规律、阐述的环境保护策略将是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以及环境保护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是加强高中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从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到我国和世界當前的突出环境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提高高中生环境保护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其将生物知识应用环境保护实践中,为环境保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的策略

1. 从教材内容出发,强化环境保护教育

教材是生物教学的重要载体,生物教材中涉及许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意思的有效素材。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有涉及到“细胞的癌变”的内容,细胞癌变的因素是多元化的,自然环境因素是导致细胞发生癌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可以在讲解“细胞的癌变”这一部分内容时,将细胞癌变与大气污染相联系起来:大气污染将增加人体呼吸道细胞癌变的风险;将细胞癌变与臭氧层遭到破坏联系起来:臭氧层遭到破坏,照射至地球上日光的紫外线含量增加,这加大了皮肤细胞癌变的风险;将温室效应与地球绿色植物减少相联系起来:绿色植物减少,“二氧化碳回收”减少,二氧化碳的积累导致产生了温室效应。同样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细致地去发掘、去筛选这部分教学内容,将其与环境保护相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进而自觉地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2. 结合典型环境问题,深入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说理教育”的层面上,而应当结合到一些典型的环境问题,以事实为依据,深入环境保护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的紧迫感。例如,高中生物有一个章节的内容是专门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在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到近年来暴露出的典型环境问题开展教学。例如,“北大荒”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产地,其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1999年的时候,“北大荒”则停止了已经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垦荒,这是为何呢?(教师可就这一问题向学生发问,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是因为北大荒的连年开发虽然解决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粮食问题,但其也使三江平原原有的湿地面积遭到了极大地破坏(面积减少60%),该地区的许多动物甚至因此灭绝(例如丹顶鹤、东方白鹤等),北大荒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再比如,对于人类而言,自然界的动植物都具有良好的食用、药用价值。如果能够在生产生活中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对动植物进行选育、栽培,那么其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自然资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一些人目光短浅,仅仅考虑到眼前的利益,滥用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资源枯竭。例如,珍贵树木红豆杉的树皮中含有对抗癌症效果良好的“紫杉醇”,部分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大肆对红豆杉滥砍滥伐,导致这种树木面几近濒临灭绝。

3. 指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论教育,更要指导学生将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学以致用,以生物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环境问题。例如,传统的农业种植会选择在农田中施肥、喷洒农药以帮助农作物更好地成长。但是根据生物学中食物链的知识可知,最初喷洒的一些化肥、农药,最终会以“富集效应”的方式部分进入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为此,根据生物学的观点,一方面,我们要选择使用对人体无害的化肥、农药(经过分解后无害);另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尝试使用其他的种植方法提高种植效益。例如,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稻鱼共作的方式种植,这类似于生物学中“互利共生”的关系:鱼类生活的排泄物能够作为肥料提供给水稻,而水稻又给鱼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许多生物学知识都能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迁移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发掘这部分知识,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

作者简介:

俞志红,江苏省启东市,启东市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高中生物教学渗透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