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其作为高中德育课程教育主阵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是贯彻落实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力找准高中生面临的价值观问题,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价值观问题;自觉渗透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为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中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高中政治教学可以作为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之一。
一、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必须要找准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多元化思想影响着高中生的价值观取向
经历了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不可否认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随着自身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高中生面对的社会诱惑以及思想冲击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高中生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别是西方世界各种不良思想的进入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价值观取向。民主、法制等积极正面的思想确实对于高中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些不良思潮也严重冲击了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有部分高中生的价值观因此出现了偏差,甚至走上了极端。
2. 高中生价值观出现了功利主义和世俗化倾向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政治教学都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白求恩式的人物,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随着我们的改革正进入深水区的时候,社会深层次问题矛盾也在不断凸显,社会不公现象、负面问题频出不穷,这都让高中生对追求崇高理想、对重奉献轻索取的价值观产生怀疑,部分学生质疑社会有公道正义,甚至出现了耻笑、羞辱黄继光挡枪口、董存瑞炸碉堡等伟大历史事件的不当言论。有部分高中生从过去的崇尚道德变为推崇、追捧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出现了做事注重物质、金钱回报的世俗化倾向。
3. “以自我为中心”冲击着高中生的价值观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快,西方世界的新自由主义、拜金重魅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娱乐至上主义等不良思潮严重冲击着高中生的价值观取向,在高中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出现了另外一种错误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得到推崇。随着高中生肯定自我、弘扬个性被强化,其也会出现片面强调自我发展,过高估计个人力量,这会产生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强调个人至上的“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会冲击我们一直都崇尚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取向。
二、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自觉尝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它对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提出,无疑是与高中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相契合的。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自觉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着力从高中政治四本必修教材教学中尝试着渗透24字的内容,下面就尝试举几个例子:
1. 在《经济生活》“正确对待金钱”的综合探究体验中,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收集古今中外特别是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再对几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辩论,老师总结归纳出正确的观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通过探究体验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懂得应该通过合法劳动获得人民币,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2. 在政治生活的讲解中,要注重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和渗透,其中《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中讲到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民主、社会层面的平等和公正、个人层面诚信等内容,高中政治教学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平等、公正、诚信自觉地进行渗透。
3.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回顾《文化生活》中的“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对个人要求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們的民族精神对于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中,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得以彰显和弘扬。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因此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其中。唯物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论则是要求我们要把握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国情,看待现在国家发展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用认识论的观点进行分析、把握。在追求“实现人生的价值”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要求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工作当中,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要强调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去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 结语
高中政治教学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渗透教育最好的途径之一,高中生作为不远将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主力军,更应该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作风。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深知肩上的责任,主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培育学生的正面认同感。
作者简介:
李卓煜,广东省云浮市,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