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其各方面性格的养成都受到这一时期的巨大影响,所以这一时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第一步,影响着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这一时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性格的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实现对小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德育教学的途径,从简单的语言讲解,到情境创设再到老师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简单探讨了在小学语文中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加强德育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存在着许多的德育思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为媒介,发挥自身的教育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同步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德育思想。
一、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 实现德育目标,辅助德育工作开展
教育部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指出:要帮助小學生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情感,并且树立起基本的是非观念和法律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小学语文教材中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对这些内容有所体现,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在课内言传身教,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对其中的德育教育目的进行深入探讨,贯彻落实德育发展的目标。
2. 开展德育教学,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是一个集简单人文、地理、科学、教育为一体的学科,其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在其中渗透的德育教学理念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小学生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为了确保其以后一直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教学功底的欠缺,对课文中的德育内涵挖掘得不深、不透彻,不能有效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德育的作用,只是简单地追求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一些小学生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好,并没有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导致小学生在言谈、举止、观念上都有所偏差,严重阻碍着小学生长久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
1. 课内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教材为本,拓宽学生思路,充分结合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
(1)带入作者情感,进行情感熏陶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有关作者描述人物的“简历”,为学生讲授一些与语文环境相结合的情感资料介绍,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带入作者情感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获得真实和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举个例子,如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时候,这篇文章讲述是周总理去世时,长安街路旁的景象,长安街的路旁,挤满的男女老少目送总理灵车的离开,不觉泪流满面的场景。此篇文章旨在表达人们对总理去世的哀痛和惋惜,以及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和不舍。为了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领袖人物的尊敬,教师可以给同学讲授总理的生平以及总理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在课堂上利用PPT、音频等手段,营造一种悲壮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在语文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于自己所知道的国家领袖的小故事,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进一步让爱国情怀渗透到他们的思想里面。
(2)分析笔者人物,树立人物榜样
课文描述中很多笔者笔下的人物都拥有一定的优秀品质,或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或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这些人物都是值得学习和尊重的。教师可以在讲解这些人物时,鼓励学生向这些拥有高尚品德的榜样人物学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我不能失信》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有关于诚实守信的话题,本着不能失信于人的想法宋庆龄放弃了她想要去的地方,教师应该以这一人物为媒介,鼓励学生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答应别人,从小就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2. 课外活动教学
语文的课外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途径之一。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读书、讲书活动,安排学生在课外读更多的好书,但是由于小学生受到词汇量和知识储备的影响,应该尽量安排他们读一些简单短浅但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如《鼬鼠和狮子》《熊与狐狸》《勇敢与愚蠢》等小故事,鼓励学生在读完书后能够自己讲述故事并且提取故事的主要表达思想,在课后组织同学们交流讨论,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在一方面,锻炼了的语文思维和口头表达力,增加了学生的文学储备,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从故事中获得的道理和准则的记忆时间远远比老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时间长,学生自己消化这些道理后还可以运用于生活中,更好地健康成长。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其思想品德都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处事方式,答应学生的事情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当众辱骂学生,避免学生“有样学样”,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影响学生长远的发展。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关心爱护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学校获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思想道德的规范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郝春玉.巨鹿县育蕾小学“学生道德银行”活动调查报告[J].邢台学院学报,2017,(03).
[2]刘超.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措施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34).
[3]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32).
[4]吴志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
作者简介:
朱建国,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永乐镇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