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8-01-06 23:40王丹蔡晓菊
考试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组员班干部班级

王丹+蔡晓菊

摘 要:

结合职业技术学校的现状和我班学生的特点,本学期我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了小组管理模式的探索。本文就本次班级小组管理制的实施背景、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该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相比的优越性和有待于改进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班级小组管理制;自主教育;新课标;过程与评价

在我们这个职业技术学校担任了一年的班主任后,我对学校的工作和学生的情况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我发现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我们班这群个性鲜明、甚至叛逆性较强的少男少女中是行不通的。特别是本学年我校倡导在学生中推行自主教育。于是,笔者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了一点创新,即在班级中实施小组管理模式。下面,我就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背景、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 实施背景

(一) 班级管理疲于应付,难见成效

在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自制力往往不强,需要“他治”。这个“他治”光靠班主任是不行的,因为班主任的精力毕竟有限,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要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常依靠班干部。可是对于个别调皮的学生,班干部也是望而却步,敢怒不敢言。特别是在编排座位的时候,更令班主任头疼,为了照顾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个人情况特殊的学生,那些不守纪律、学习困难的同学难于分开,他们互相影响以后,负面作用更大。

(二) 课堂教学死气沉沉,难出成绩

笔者在中专担任了一年多的语文教学,对中专生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中专学生认为对于他们来说,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与学少一个样,将来还不是到企业打工。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经常是死气沉沉,考试自然也难出成绩。特别是早晚自习的效果和作业的清收,若是没有老师亲自督导,情况很不理想。

二、 实施过程

班级小组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根据班级和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主持班级的日常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也就是把以前班级管理的学校——班主任——班干部——一般学生的四级制改为学校——班主任——班干部——组干部——组员的五级制。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 产生组长与选定组员。我们班共有51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21人。我将他们分成6个小组,3个小组每组8人,3个小组9人。首先面向全班物色,然后通过自愿和竞选投票相结合的方法,产生六位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群众较信任而又愿意为同学服务的组长。组员的分配尽力做到男生女生平均、学生素质均衡、表现及行为习惯好坏相对平均等原则。这样以组长为指导、八至九位组员组合的一个新的集体就产生了。

2. 分组管理与制定组规。小组成立后,然后各小组围坐在一起,日常工作全由组长管理。早自习在组长的组织下带读、自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查,组与组之间还可以竞争,看哪个组的效果好。这样,就避免了个别人读书时思想开小差和说话的现象。若是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指出。解决了教师一个早自习跑三个班,鞭长莫及的实际问题。教室清洁卫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打扫和维护,这样分工明确,责任范围分明,不至于互相推诿。清洁区卫生由每个小组轮流负责,既减少了劳动委员排值日表的烦恼,更重要的是锻炼了组员团结合作的能力。课堂纪律和作业的收发也由组长负责,组长在正中间就座,便于随时敦促组员配合老师认真听讲,也便于作业的清收,有不懂的可以及时问。

3. 小组考核与班级评价。小组考核以“一日常规量化管理”为依据。小组长人手一份组员的“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的记录,每天按卫生、考勤、纪律、学习四大块为每个组员做好记录并评定分数,每周一小结,每大周一次总评。组长的分数由每天的值日班长来记载,本组的得分即是组长的总评。每两周做一次统计,分数最高的组被评为“优胜组”,组长即是“优秀组长”,另外每组推选一名“优秀组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以上是我实施班级小组管理的三个主要环节,涉及形成、过程和评价三个方面,当然还有许多具体的细节,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 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一) 实現了学生自主管理。首先是编排座位不用老师动脑筋了。如何公平合理的安排学生座次,历来是班主任费心的一件大事。简单地按高矮次序、按男女搭配、按成绩好坏、按表现、按与自己的亲疏关系等似乎都不太合理,往往还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并以此导致不必要的矛盾或者不正之风。放权放心地由组长去编排,他们从公平出发又考虑到小组的集体利益,同时兼顾到与邻组的关系,每次总是安排得十分妥当且令人口服心服。老师只需要观察,有需要时建议组长微调即可。其次是课堂纪律特别是早晚自习纪律不用老师操心了,也不用值日干部站起来维护了。

(二) 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高度的凝聚力是组内工作的法宝。组内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全组关心。组内结对子成立了“一帮一”互助组,过去问了问题没人管的学困生有专人管了;过去有人生病了、吐了少有人关心,现在有人主动帮他(她)扫除污秽物,争着把他(她)扶到医务室,或者找老师,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其乐融融。

(三)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个人与个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组长与组长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因为一组成员是一个小集体,组兴我兴、组荣我荣,那些表现差的同学在众人的舆论下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人人都有一种忧患意识和唯恐落后的心理,班级在这种氛围中取得长足进步。他们比哪个组语文、外语听写的分数高,比清洁卫生大扫除哪个组做得又干净又快,比哪个组办的黑板报好,哪个组交的作业齐……这种竞争的氛围极大地促进了班风和学风的全面提高。

当然,这种班级小组管理的模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不少的优越性,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比如:所有同学像开会似的坐在一起便于管理和讨论交流,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就不方便,不对着老师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不方便看黑板;若是对着老师呢面前又没有桌子,这样反而给不听讲的同学提供了说辞。又如:所有的工作落实到组长的身上,导致组长的压力较大,长时间地管理的话,容易造成工作疲劳。还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太强,反而使全班范围内的团结互助的意识很薄弱。这些都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认为,实施班级小组管理制利大于弊,值得一试。

作者简介:王丹,蔡晓菊,湖北省麻城市,湖北省麻城市职业技术教育集团。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员班干部班级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小组落幕
竞选班干部
不称心的新班级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还是不错的
成长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