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写写学作文

2018-01-05 10:59钱红梅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于永正例文形式

钱红梅

我们知道,人物的对话描写是作文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人物对话的形式不容易把握,要么是标点不正确,运用不完整,要么是不会用提示语,使对话形式单一,缺少情趣。最近,看到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一节作文课《学写人物对话》(三年级)的随堂记录,感觉于老师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的方法非常巧妙,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自己现在也任教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起步,让他们掌握人物对话的写作方法,能为他们写好作文奠定基础。其中有两个教学设计最值得起步作文教学借鉴,便撷取下来,与大家一起欣赏。

一、朗读比较,感悟写法

上课后,于老师出示了一段对话:

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欢迎我吗?”

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欢迎!”

于老师高兴地说:“谢谢!那,我们就上课吧!”

于老师先让学生读,然后问有几个自然段,接着又出示了一段对话:

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欢迎我吗?”

“欢迎!”小朋友们齐声回答。

“谢谢!”于老师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

于老师提示学生看看前后有什么不同。学生读了几遍后,发现对话中说话人的位置变化了。于老师告诉学生说话的人叫提示语,并写在黑板上,趁机点拨学生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了。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学写作,对写作知识和技巧一无所知,例文则给了学生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例文的提示也降低了写作文的难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上述片段中,于老师出示的两段对话,很有典型性,既具有真实的情境性,又有一定的示范性,因为第二段话中的内容、形式都是学生学习的范例。他让学生朗读,了解对话有几个自然段,其实就是让学生领会对话的形式,一句话一小节,对话要分小节写。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授,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一种发现、体验、探究和感悟。于老师设计第二段对话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自读自悟,比较发现两段对话的异同。通过点拨,让学生朗读比较,自主感悟出写好人物对话的要领:既要分小节写,又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提示语,巧妙而又不露痕迹。

二、抄写点评,巩固深化

当学生了解了对话的基本方法后,于老师让学生把第二段话抄一遍,不能抄错,原原本本抄,标点符号不能错,注意写字的姿势。抄完了自己检查,看谁抄得一点不差。要会抄,看一句抄一句,不要一个字一个字抄。

“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刚才认识和感悟的巩固深化,又是让学生进一步在抄写中感悟对话的写法,从标点、形式等方面切实与对话进行亲密接触,真实体验对话描写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从例文的意义向个体意义转化的过程,因为范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被例文的信息激活,就会通过自己的解读产生自己的思考,使语言形式在脑海中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板块”。这不是简单的复制例文的表达方式,而是在抄写中领会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这时的抄写就像一座桥梁,引领学生从不会写的此岸通过这座桥走向会写的彼岸,是一种感性的积累和有针对性的吸收,对三年级刚刚学写作文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指导策略。

学生抄好了,又让他们展示刚抄的那段话,并进行点评和总结,于老师再一次提醒学生,写对话时要注意两点:1.人物对话要分段。2.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这样使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简单的理性认识,由具体的实例上升到方法的指点,再内化为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繁琐的寫作技巧的分析,更没有空洞的说教,教者大象无形,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点燃了学生的写作智慧,学生轻轻松松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写作技巧。这看似简单的却又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却给了学生一把写好人物对话的“金钥匙”,实实在在,简简单单,而又有效。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猜你喜欢
于永正例文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于永正:短暂与永恒
风正一帆悬
于永正从教年记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把握“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