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能
[摘 要]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内生变量,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金融业集聚发展更能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内生动力更加强大。我国金融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态势较国外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经济基础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的主导作用并未突出,金融市场体系不够成熟健全和区域间分割存在严重局限性。针对我国金融业集聚发展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我国应通过充分发挥经济基础性作用、建立省域政府金融互动机制、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合理优化金融间分割布局等政策措施,促进我国金融业的集聚发展。
[关键词] 金融业;集聚发展;金融市场体系;金融间分割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1-0159-02
一、我国金融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态势
产业集聚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存在,其中金融业的集聚现象尤为明显,从目前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有三大国际金融业集聚区,分别为纽约、伦敦以及东京。金融业的集聚现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业发展态势迅猛,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深圳这些发达城市形成了我国的金融业聚集圈,但那些经济较不发达,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地方金融业集聚态势表现的没那么明显。
我国自改革开放开始,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经济货币化以及金融资产一直增长。据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1978-2017年间,能体现经济货币化程度的M2/GDP从32%上涨到340%,除此以外,金融相关比率也从83.5%上涨到480%。但如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金融发展并不均衡,地区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尤其是在1990年以后,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开始逐步显现并扩大,从整体上看,沿海地区要好于内陆地区,东部地区要好于西部地区,到2017年,各省平均金融相关比率至少为650%,而东北地区为356%,西部地区为375,在中部地区这一比率为432%。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金融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其他地区竞争力较弱。随着我国加入WTO,东部地区开始对市场金融资源进行抢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该地区金融业集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金融业集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基础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现在,我国各地在推进金融业集聚时主要采取的是政府推进模式,这种方式是符合世界潮流的,能够满足各地想加快经济发展的意愿。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央或者是地方的政策都会对本地区的金融发展产生影响,有利于金融业集聚区的形成。这也正是区域金融业集聚区城市都想争取更多、更好的政策的原因。但某些地区在发展规划时没有把金融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置于整体的规划当中,对金融业集聚区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政策过度依赖,有时候政策只是适用于相关的业务,并不能对整体产生较大的影响,缺少整体的规划会对规模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业集聚区的发展后劲欠缺,难以保持,有效的发挥作用的空间较小。
(二)政府调控的主导作用并未突出
1.缺乏对整体的统一规划。从目前来看,天津、杭州等20余个城市都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一现象就能暴露一些问题,说明国家对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缺少统一的规划,这应该引起国家的重视。尤其是某些地区为了抢夺资源,竞争已十分激烈,例如,广州与深圳、成都與重庆等地,这种竞争既会浪费国家资源又会降低效率,浪费精力,所以国家要出面统一好目标,积极促进区域性金融集聚区发展。
2.区域性金融业集聚区发展不协调。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每个地区的历史环境、发展程度、政治、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都不尽相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使得不同金融集聚区间形成了不良竞争,对我国金融业发展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金融市场体系不够成熟健全
在金融主体方面,我国的金融业集聚程度还有待提高,单就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而言,也不能与伦敦、纽约这些金融中心相比,伦敦、纽约在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质量上都要优于我国一线城市。在金融创新方面,由于我国的金融业整体发展缺少较为严格的金融分业监管,所以金融工具的种类和规模还有待提高,较缺乏金融创新的能力。在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就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同业拆借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等有形市场全部都设立在上海,相对而言北京就缺乏有形实体市场、金融活动交易中心和金融结算中心。
(四)区域间分割存在严重局限性
1.从我国金融资源来看分布就较不均匀。主要是在一些一线的发展城市,这些城市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建设金融业集聚区的具体构想以及思路,非常重视区域内金融业的发展态势,并注重对金融资源和抢夺、开发及利用,促使资源更加往这些地区流入,使得金融资源难以取得最大的规模效应,影响了其他欠发达省市的发展,让需要发展的地区更加陷入困境。
2.区域间的金融传递脱节。我国东部地区较为发达,而中西部、东北地区较为落后,使得金融向内传递乏力,我国地区之间的金融传递出现脱节。
3.区域间结合地区的金融业及集聚发展滞后。从金融业集聚区向周边地区扩散,其效应一定会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仍然会出现发展差距较大的现象。
三、促进我国金融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经济基础性作用
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目标,并根据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消耗、低效率产业,加快转变步伐,加强经济实力,促进金融业发展。部分地区可采取打造并且扩大城市经济腹地的方法,把金融集聚区不断的向周围延伸,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经济,通过这种传帮带的方式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本地区的经济地位。与此同时,各地要注重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并通过工业的转型和优化来带动农业,逐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业、工业都得到大力发展。只有在经济实力较强大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发挥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对金融业集聚区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省域政府金融互动机制
1.与邻省的区域金融展开合作,逐步形成区域金融的良性互动机制。各省份为了能够促进区域金融业集聚的形成一定要打破现有的地区阻碍和限制,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实现各省份间的积极影响。
2.在规划中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合理安排进度,积极推进金融业集聚的形成。确定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适当的引导金融业集聚的发展方向,再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来选择适合本地发展金融业集聚类型。每个城市都应该按照本地区的经济情况、发展方向、区域优势等特点来因地制宜,选取最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并积极发挥本地区的优势来促进金融业集聚的形成。
(三)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1.深化市场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对现有的金融工具进行不断的创新,组建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在组建区域金融集聚的过程中,各地区需要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金融工具创新机制,不断的开发、创新金融产品额种类,吸收更多的存款和投资为金融业集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和分割,在合作中共同谋取发展,加快金融开放,推行金融自由化。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与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水平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息息相关,都能够影响金融业集聚区的发展。
3.逐漸放松制度约束,实现金融自由化,完善资本市场,从多方面来发展和构建,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以及股票市场,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求。
(四)合理优化金融间分割布局
根据省份或城市的基本情况及发展需求来进行定位,利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合理分工、布局,不断优化并有机结合使得层次更分明、体系更完善,促使区域金融集聚区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金融业集聚力度以及扩散效应。从整体来看,区域金融业集聚区可分别从国家、区域、城市三个不同层次来剖析,每个层次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从国家层面上看要以整体协调发展为主,使沿海与内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逐笔缩小,使经济发展相对平衡。从区域层面看要以区域经济增长为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淘汰高污染低产能的产业,提供区域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从城市层面来看要以加快建设金融业集聚区为主,并利用这一契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王朋吾,吴淑琦.“区块链+互联网”下电商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8(5):149-152.
[2]张敏.企业财务组织模式对预算准确性的影响分析——以P2P电子商务企业为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0):66-70.
[3]李云亮,高肇坤.论基于财务战略的财务管理流程体系构建[J].财会研究,2011(14):41-44.
[4]冉渝.电网企业基于业务流的财务管理核心流程设计[J].财会月刊,2011(14):42-43.
[5]夏红.电子商务时代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网络财务[J].商场现代化,2007(32):346.
[6]CHEN, JIUN-JANG. Teaching platform integrating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skill through game and method thereof[P]. :TW200622754,2006-07-01.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