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
[摘 要]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肉类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黑龙江省肉类产销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市场价格入手,分门别类对猪肉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推断在未来几年玉米收储政策变化将使黑龙江省养殖成本优势再现,省内生猪产能增速将会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省产品结构会渐趋优化。黑龙江省猪肉产业应灵活掌握下达省级猪肉储备计划时机,提高市场调控能力;加大开发省外猪肉市场力度,释放省内生猪生产潜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以应对猪肉市场变化,增加销量,促进猪肉生产提档升级。
[关键词] 猪肉市场;肉类产销;猪肉产业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1-0012-02
一、2018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猪肉市场价格运行概况
2018年上半年黑龙江全省猪肉价格总体上在低位运行。上半年全省猪肉零售均价为20.96元/公斤,其中,一季度全省猪肉零售均价为22.68元/公斤,同比下降16.98%,环比下降5.10%;二季度猪肉零售均价为19.24元/公斤,同比下降17.14%,环比下降15.16%。1-6月猪肉零售均价分别为24.34元/公斤、23.10元/公斤、20.62元/公斤、18.96元/公斤、19.14元/公斤、19.64元/公斤(见图1)。
上半年全省白条肉批发均价为16.92元/公斤,其中,一季度白条肉批发均价为18.38元/公斤,同比下降23.59%,环比下降8.19%;二季度白条肉批发均价为15.46元/公斤,同比下降21.47%,环比下降15.89%。1-6月白条肉均价分别为19.96元/公斤、18.56元/公斤、16.62元/公斤、15.18元/公斤、15.22元/公斤、15.98元/公斤(见图1)。
上半年生猪收购均价为11.08元/公斤,其中,一季度生猪收购均价为11.82元/公斤,同比下降26.61%,环比下降16.64%;二季度生猪收购均价为10.34元/公斤,同比下降25.74%,环比下降12.51%。1-6月生猪收购均价分别为13.98元/公斤、11.78元/公斤、9.72元/公斤、9.88元/公斤、10.00元/公斤、11.16元/公斤(见图1)。
图2 2018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猪粮比价 单位:Y:1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物價局。
上半年1-6月猪粮比价分别为8.67:1、7.21:1、5.73:1、5.81:1、6.10:1、7.00:1(见图表二)。其中,3月末达到了5.21:1,低于5.5:1-5.8:1的成本合理区间,总体来说,上半年养殖户基本处于亏损边缘。
二、上半年生猪产销呈现的特点
(一)上半年全国和黑龙江省生猪出栏量和产量持续回升
上半年全省猪肉产量77.87万吨,同比增长2.94%;生猪出栏991.03万头,同比增长1.26%。上半年全国猪肉产量2614万吨,同比增长1.40%;生猪出栏33422万头,同比增长1.20%。上半年全国猪肉(含副产品)进口量为64.80万吨,同比减少2.10%,全国猪肉总供给量为2678.80万吨,同比增长1.31%。总体呈供过于求的态势。在政策的引导和南猪北移的趋势下,黑龙江省产能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猪肉产量增幅高于全国1.54%,生猪出栏增速高于全国0.06%。
(二)黑龙江省生猪收购价格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供过于求,上半年黑龙江省猪肉零售价格、白条肉批发价格、生猪收购价格、猪粮比价全线下降,一季度降幅较大,4月份起略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上半年黑龙江省生猪收购价格处于全国低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8.1%,创六年内最大幅度,说明在全国性猪肉供过于求的态势下,黑龙江省生猪及猪肉销往省外路径受阻,给黑龙江省生猪生产实现产销平衡增加了压力。
(三)生猪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随着规模化猪场占比提高、散户退出步伐加快,生猪养殖业工业化趋势明显,正在呈现出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向好趋势。每头能繁母猪能够提供的有效仔猪数由2014年的15头左右提高到2018年的2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效能显著提高。以2014年和2018年黑龙江省的情况为例,2018年全省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125.49万头,占生猪存栏量的9.84%;2014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129.20万头,占生猪存栏量的10.07%,二个年份的母猪存栏量大体相当,但2018上半年全省猪肉产量为77.87万吨,比2014年同期增长8.71%;生猪出栏量为991.03万头,比2014年同期增长5.03%。
(四)玉米、大豆等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效益大幅下滑
近两年农业供给侧及市场化改革持续发力,种植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由于种植补贴减少,玉米种植面积连续第二年下降,黑龙江省玉米价格上涨。2018年上半年全省玉米均价1.65元/公斤,同比上涨20.44%,与此同时2018年上半年全省生猪均价11.08元/公斤,同比下降26.23%,成本上升和猪价下跌造成上半年猪粮比价明显走低,养殖环节利润微薄,甚至出现阶段性亏损,养殖效益较去年同期相差甚远,总体运行于亏损边缘。
(五)屠宰企业适当增加了屠宰量
由于上半年生猪价格下降,毛白差加大,屠宰企业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屠宰企业适时增加了收购量。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日屠宰量均比去年同期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增幅最高的2月份达37.19%。据省肉食中心典调显示,2018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十个市(地)的十家屠宰场生猪日屠宰量平均为6216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3.68%。屠宰量的增加缓解了生猪收购价格下行的压力,也增加了市场的供给量,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三、下半年生猪市场行情预测
目前的生猪收购价位处于上涨和下跌的十字路口。从能繁母猪、仔猪价格等指标分析,下半年生猪供给量不会有明显增加,生猪价格不会有较大变化,供需态势不会有根本性扭转,同时饲料等成本将会继续增加,养殖效益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一)仔猪价格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两项指标预示下半年生猪产能呈下降趋势
自2018年初生猪收购价格下降以后,养殖环节谨慎预测市场行情,主动调减产能。散养户外购仔猪量减少导致仔猪价格急剧下滑,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2月7日-6月末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仔猪售价的下跌使种猪场缩减了能繁母猪的存栏规模。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3.9%,预示下半年生猪价格将出现较为显著的回升。但是由于养殖环节对未来行情仍持谨慎乐观态度,不会大幅增加产能。
(二)玉米减产、进口大豆政策调整,饲料成本或将增加
从国内市场看,上半年作为玉米主产区的东北地区遭遇异常天气,四、五月份旱情严重,进入六月以后雨量集中,部分地区由旱转涝,估计秋天玉米减产可能性较大。国际市场方面由于中美贸易战进一步深入,进口玉米价格将会明显提高。
另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进口关税,美国大豆进口成本每吨增加700到800元,国内企业从6月份开始已经在陆续减少从美国的进口,自7月6日国内企业已基本不再采购美国大豆。目前中储粮正在积极调整大豆采购来源地,主动构建更加多元的进口大豆供应体系,扩大了从南美采购大豆的规模,5月份以来大豆采购量约250万吨,其中南美大豆占90%以上,大豆进口政策的调整对下半年豆粕价格的影响尚需评估和观察。
(三)消费旺季的来临将会放大肉类食品需求量
进入下半年,随着天气转冷、南方居民制做腊肉、大中专院校开学、以及中秋国庆“双节”的到来,消费者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将有所增加,或将对猪肉价格的上行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四、未来几年黑龙江省猪肉产销新趋势
(一)玉米收储政策变化使黑龙江省生猪养殖成本优势再现
2016年以前,国家以保护价的形式收购玉米,导致内蒙和黑龙江省玉米价格偏高,而东南沿海地区大量从国际市场进口低价玉米,极大地削弱了黑龙江省生猪养殖成本的优势。2016年秋收时节,国家在内蒙古和东北三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将以往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收储政策的调整导致主产区玉米价格下跌幅度较大,黑龙江省生猪养殖成本较低的优势重新显现。目前黑龙江省每公斤玉米价格比全国平均价格低0.3元有余,也就是平均一头猪在养殖环节中的玉米单项成本比全国低60元,为活猪和猪肉出省创造了条件。
(二)省内生猪产能增速将会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紧抓机遇,把发展畜牧业作为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強化顶层设计,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出台重要文件,确立畜牧产业战略性地位,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发展,确定“两牛一猪”为畜牧业支柱产业,2016年,黑龙江省启动实施“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拟建成30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560个。同时,生猪产能布局向玉米产区转移成为了黑龙江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新动能,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全省生猪生产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出省产品结构渐趋优化
从出省产品结构看,近几年活猪出省占比逐渐降低,以冷鲜肉、红肠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快速提升。黑龙江省肉食中心在推广冷鲜肉出省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于2017年促成了黑龙江青冈长林有限公司与上海盘中餐有限公司的合作,黑龙江省冷鲜肉首次打入上海等主要消费城市。秋林里道斯、太平商委红肠名扬全国,已经成为了省外游客到黑龙江省购买的首选食品。秋林里道斯产品双十一期间一天的线上销售额就超过了500万元。太平商委红肠更是出现了重大节日期间排队购买,一肠难求的局面。
五、应对猪肉市场变化、增加猪肉销量、促进猪肉生产提档升级的建议
(一)灵活掌握下达省级猪肉储备计划时机,提高市场调控能力
总体来说,供过于求将会是未来黑龙江省猪肉市场运行的常态,省内猪肉市场供应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是猪肉是广大城乡居民肉类产品消费的当家品种,生猪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在全国性猪源紧张,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时,南方发达地区收入较高,会大幅度提高黑龙江省生猪收购价格,推动省内猪肉价格相应上扬,增加省内居民的生活成本。目前养殖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为了减少资金占用、规避价格风险,普遍采用了零库存的经营模式。但是由于肉类产业供应链较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尤其是养殖环节疫病风险较大,一旦出现大面积疫情,猪源大幅减少等意外情况,猪肉市场供应就会出现大问题。为了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提高政府调控猪肉市场的能力,我们建议黑龙江省保持小规模的省级猪肉日常储备,做到灵活掌握、精准投放,丰富应对猪肉价格异常波动的手段。
(二)加大开发省外猪肉市场的力度,释放黑龙江省生猪生产潜能
根据测算,黑龙江省内城乡居民年消费生猪能力不高于1100万头,约合猪肉80万吨,其余的增量都需要依靠省外市场消化。大力挖掘省外市场的消费空间,实现省内猪肉生产供给侧和省外猪肉需求端的有效对接,是释放黑龙江省生猪生产潜能,将黑龙江省打造成全国商品猪基地的必由之路。
(三)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带动黑龙江省肉类产业的发展实现质量变革
虽然黑龙江省活猪出省逐年减少,但是出省的产品大部分还是以冻肉作为原材料的形式供应国内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冷鲜肉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仍然偏低。提高产品附加值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做好三篇大文章、贯彻农头工尾发展方针的必然要求。据测算,屠宰加工厂加工一吨冷鲜肉比冻肉利润高10%,加工厂销售一吨红肠可赢利2万元,毛利率高达50%。搞好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培育品牌是关键,要以龙江冷鲜肉打入上海市场为契机,向北上广深等消费能力较强的大中城市发力,进一步加大肉类产品品牌营销的力度,带动黑龙江省优质肉类产品全面进军全国市场。
[参考文献]
[1]张桂英,黄春英,贾红路.做好“压舱石”争当“排头兵”[N].黑龙江日报,2017-10-09.
[2]喻义洪,韩一军,陈印军,等.建立新型的粮食安全观课题研究报告[C].2017.
[3]丁冬,杨印生.我国粮食生产经营风险及安全保障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8(2).
[4]崔海涛,李阳.玉米收储迎来“开门红”粮价利好奏响春耕序曲[J].中国农资,2018(1).
[5]王珂.构建多元化进口大豆供应体系[N].人民日报,2018-08-11.
[6]艾永梅.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J].中国粮食经济,2018(1).
[7]薛鹏文.贫困村脱贫攻坚的障碍及对策——以永吉县北大湖镇白马夫村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8(4):259-260.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