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知度的调查

2018-01-05 11:03蔡厉斌应洁琼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认知度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蔡厉斌 应洁琼

【摘要】近些年,来华留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热门研究话题之一。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65名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知度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留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度较低,尤其是对抽象概念文化的认知。本文建议我国高校进行留学生教育改革、引导留学生学习汉语和改变文化传播方式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关键词】传统文化;认知度;留学生教育改革;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 蔡厉斌,女,本科在读,浙江外国语学院学生;应洁琼,女,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讲师。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涨 (曲如晓、江铨,2011), 这给来华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方宝、武毅英, 2016)。 2013年,在全球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排名中中国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与英国 (Kim et al.2015)。 根据2017年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442,773名来华留学生,分别在829个高校、研究机构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这些教育单位分布在我国31个不同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国别更为丰富了,2016年已超过200个来华留学生生源国。 然而,对于中国的高校而言,除了将专业知识传授于留学生以外,通过日常生活以及教学交流增强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已成为重要目标,这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教育改革势不可挡的潮流。

曾在某社交软件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留学生向朋友们求助:如何写一篇有关“皮影艺术”的小论文。原来,老师虽在上课时虽已对皮影进行了介绍,但要求留学生深入描述这门陌生的艺术还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的教学方式可能很难让留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也无法做到从真正意义上加深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析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浙江省杭州某高教园区高校的65名留学生,国籍、中文水平、来华时间、学习中文时间不尽相同,为校内随机抽取。

本调查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抽象成一个个的文化符号,通过留学生对部分中国文化符号的了解程度来考察受访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该问卷中涉及了六大块内容,分别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人文”、“传统佳节”、“著名建筑”、“艺术形式”,并在每个板块下设置两个不同的文化符号。其中,以5级量表的形式来设计问卷,以5分代表非常熟悉,0分代表完全不熟悉,将这12个文化符号的分值各自转换为平均分,来考察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据调查显示:形而上学(1.38)、秦始皇(2.63)、《梁祝》(1.92)、《诗经》(2.30)、杜甫(2.45)、百家姓(1.45)、龙舟(3.25)、月饼(3.42)、紫禁城(3.45)、东方明珠塔(2.89)、皮影(1.65)、十字绣(2.10)。

可知,留学生对具体形态事物的文化了解程度远大于抽象的文化,如月饼(3.42)、紫禁城(3.45),而留学生对一直被世界所称颂的华夏人文文明与哲学思想观念所知甚少,如百家姓(1.45),形而上學(1.38)。由于不具有实体形态,留学生们很难直观了解文化的形态。从满分为60分的问卷设计结果来看,16.72%的留学生得分为0-20分,72.43%的留学生得分为20-40分,10.85%的留学生得分为40-60分,这说明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度偏低。随后笔者专门对来自俄罗斯的Amy(匿名)进行了访谈,Amy同学表示:“来中国学习,学校主要以在教师课堂教学为主,个体体验的机会偏少,所以了解不够深入。”来自沙特阿拉伯的Bob(匿名)说道:“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中些中国文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抽象了,真地无法理解,可能也是因为我从小都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文化。”基于访谈内容,笔者归纳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中国文化对留学生而言的确有较大的理解难度,高校课堂或课外涉及中国文化学习渠道与活动还不够丰富多样,无法很大程度上引起留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异国文化与留学生本国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留学生很难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留学生刚来中国时,对中国文化会出现非常多的疑惑和不解,所获取的信息并不完全正确,这很有可能会导致留学生对文化现象出现一知半解或误解的情况。在耿军(2012)的一项调查报告中发现大部分留学生首先暴露出的是一些知识层面的不足,如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仅限于表层传统文化部分;即便对传统文化有些印象,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重要概念十分陌生。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也根本谈不上以之作为思考中国问题、看待中国现象的钥匙。其次是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误区。我们在对外进行中国文化宣传时,对“故宫”、“陶瓷”、 “中国武术”、“舞龙舞狮”、“四大名著”等文化名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这种宣传方式能向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元素,但是也会导致留学生难以理解更深层次的中国文化精髓。

留学生作为成年人,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评判事物的能力,他们在头脑中能形成自己对于外国文化的感知和评价。然而深受生长环境的影响,他们对于对本国文化中传统习俗文化有着浓烈的眷恋与认可,所以不会轻易地被所在国文化所同化。金海燕(2013)中也指出来华留学生在自己原有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一旦来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中,就会发现当地人与自己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又很难分辨具体不同的各个方面。面对此类的挑战,我们应该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与认可,使得留学生能够承担起作为两国间的“文化桥梁”进行文化交流的重大责任。

三、建议

针对以上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高校留学生教师队伍建设,着力于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高校配备专门留学生教师队伍,定期对教资力量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能力和外语水平,鼓励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科研水平。建立起国内外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访学机制,高校间开展留学生相关问题交流探讨,有助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持续、稳步推进。

2.开设带有中国特色文化烙印的留学生课程。我们应大力发展中国传统学科和中国特色专业亦或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课程,如:中医,风水等。再有,我们要因材施教,教师应寓教于乐,选择合适留学生学习的教材进行教学,以提高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了解与认知能力。

3.引导留学生学习中文,以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水平。强而有力的中华符号,每一个文字都承载着独特魅力,那一个个方块字记载着五千年古老的文化。对留学生来说,学会汉语就像是掌握了开启丰富宝藏的钥匙。同时,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留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

4.对传统教学手段与文化传播方式进行改革,拓宽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应当将向留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口号转变为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活动的实际行动,如:积极邀请留学生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庆典、举办传统文化趣味沙龙、积极实行采访教学法等。

四、结语

本次调查,通过对在华留学生对文化符号的了解程度调查,揭露了来华留学生因缺少合适文化学习途径等原因对中国部分传统文化了解偏低,对抽象形态的中国传统认知尤为薄弱的现象。因此,高校需要加强留学生师资力量建设,鼓励引导留学生学习汉语,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进行课程改革,鼓励支持引导中国特色课程的设立,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此外,我们应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提高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讲好一个个生动的传奇中国故事,使得留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参考文献:

[1]Kim, J., Dewey, D. P., Baker-Smemoe, W., Ring, S. Westover, A., & Eggett, D. L.L2 development during study abroad in China[J].System,2015,55:123-133.

[2]方宝,武毅英.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变化趋势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6(2).

[3]耿军.来华留学生戏剧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J].戏剧文学,2011(9).

[4]曲如晓,江铨.来华留学生区域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5]孙晓曦,张东波.美国大学生汉语“请求”言語行为能力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3).

[6]魏浩,赖德胜.文化因素影响国际留学生跨国流动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网教育研究,2017(7).

[7]谢静.来华留学生教育相关法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7(7).

[8]于丹,杨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命题[J].人民论坛, 2016(10).

猜你喜欢
认知度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护士对卫生经济学评价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