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长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等著,2001)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提出:“从理论上讲,即使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但缺乏的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大量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安吉游戏”所倡导的利用身边一切可用的环境及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游戏环境及材料回归自然、回归幼儿的生活的教育理念正是体现了“朴素资源观”。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都有可以开发利用但一直被忽视的教育资源。以我区为例,大多数幼儿园处在农村地区,办园经费紧张,幼儿园室内外玩教具品种、数量匮乏,很多幼儿园缺乏对本地区独特资源优势的认识,缺乏对这些资源所蕴涵的价值的挖掘与研究,农村幼儿园的玩具材料一味向城市靠拢,追求材料的华丽、高档次。
树立“朴素资源观”,是为了让幼儿园立足本土、走进自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挖掘身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积极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这不但有利于幼儿园的就地取材,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有利于游戏活动在幼儿园的落实和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幼儿园游戏材料的不足,丰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应是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取向之一。
时间、空间和学习材料是有效的学习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的丰富性、适宜性和针对性是产生教育作用的关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丰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满足操作摆弄、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长期以来,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大都是教师本位,成人化倾向突出,不利于幼儿自主活动,游戏活动空间使用率不高。在“安吉游戏”中,贴近自然的沙池、草地、泥土地面都是幼儿游戏最天然的好场所,乡土材料和废旧材料随处可见,户外场地已经不仅仅是体育活动的“操场”。“朴素资源观”在游戏环境创设中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活动空间和资源,提供适合幼儿游戏的材料,满足了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自主游戏的需要。
(一)利用乡土资源打造多功能、开放的游戏活动空间
“朴素资源观”赋予游戏环境创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强调原生态的游戏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虞永平教授在《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需要三思而笃行》一文中提到:有的幼儿园没有一片草,没有一棵树,有的只是很高档的塑胶地,这就进入了一种误区。幼儿园的场院不是以花多少钱作为衡量标准的,而是以是不是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不是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是不是适合幼儿园的教育来评价的。因此,幼儿园应从贴近幼儿实际生活出发,给幼儿的游戏留有亲近自然的环境条件,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使幼儿身心愉悦地进行游戏,获得全面发展。
1.游戏场地的空间利用体现多元综合性。以往,教师比较重视室内游戏区域的创设,如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通常在室内固定区域中进行。由于室内的场地有限,幼儿游戏难以尽兴,而户外场地相对宽阔,但很多幼儿园只有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才会利用。“安吉游戏”为我们打开了一种新的思路,游戏空间由室内向室外拓展,不仅是体育游戏、户外活动,凡是以幼儿为主体,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各种类型的游戏随时都可以在户外场地上开展。将场地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使户外场地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更符合幼儿的探索和学习需要,如,幼儿用积木自主搭建舞台、大树下几张简易桌椅和餐具构成的“娃娃家”等等。对户外场地的多元综合利用,打破空间的束缚,不受材料玩法的限制,能够让幼儿享有充分的自主,从而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拥有更多游戏的乐趣。
2.游戏材料的放置方式体现自主开放性。游戏材料摆放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很多幼儿园通常将材料放在某个固定的地方,用陈列架叠放起来,在开展游戏的时候由教师将材料从架子上搬出来,只在固定的游戏时间幼儿才能玩到。这样做不但取放麻烦,还浪费幼儿不少的游戏时间。在安吉的幼儿园,提供了数量和种类丰富的乡土和废旧物作为游戏材料,这些材料大多是摆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位置,分门别类,有序放置。在游戏的过程中,材料功能的使用,完全由幼儿自主决定。材料无论体积大小,取放都不需要依赖成人,完全由幼儿个体或合作完成。游戏材料摆放不仅让幼儿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能够实现环境创设中蕴含的合作、交往、分享、按规则整理物品等教育的目标。
(二)投放实用、可操作性强的乡土特色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戲构思,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游戏的质量。离开了材料,游戏几乎难以进行。在“安吉游戏”中,教师选择了大量本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竹、木、石、泥、沙等自然材料,废弃的货箱、油桶、木板、木块半成品,家庭中废弃的生活材料,以及自制的竹梯、竹筒……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本地资源都成为孩子们的游戏材料,由材料引发的各种创意游戏层出不穷。
1.游戏材料性质体现实用性和多样性。“要确保室内和户外的游戏空间都备有天然的、平常收集的和可回收的材料,这种类型的材料通常是免费的或是廉价的”,高宽课程对幼儿游戏材料提出的要求非常值得借鉴。市场上购买的成品玩具种类和玩法比较单一,而幼儿需要多样化的材料来获得广泛的经验。木、竹、石头、泥土、稻草等随处可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稍加整理便可成为游戏的极好材料,能让幼儿在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材料的多样性。这些本土材料不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而且玩法多变,因此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同时也能体现朴素资源观的教育本质和真谛。
2.游戏材料体现低结构和幼儿参与性。关于游戏材料的结构,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曾说过:“对游戏材料进行低结构开放投放,将会诱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控制材料;而对材料进行封闭式高结构投放,将诱导幼儿个别化作业活动,材料控制幼儿。”材料的结构关系到幼儿活动的性质,因此,以幼儿游戏为目的的、有效的游戏材料投放应该是开放的、低结构的。目前很多幼儿园里,材料的高结构化仍然很普遍,教师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玩具幼儿一玩就腻,不愿多玩,最后只能用作摆设。教师提供过多的成品材料不仅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在无形中替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思考。幼儿游戏中有大量的假想游戏行为,需要大量可变性强的低结构材料。因此,为了幼儿的游戏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应为幼儿多提供开放的、低结构的材料。积木、砖块、木头、梯子、垫子、轮胎等低结构的材料,能引发幼儿开展各种游戏。幼儿在假想的游戏情节中反映他们生活中的感受,通过自然物的替代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动手能力。
乡土资源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朴素资源观”才能更深入地挖掘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在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实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霍力岩主编《高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