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早期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2018-01-05 14:57马晓芽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西兰儿童幼儿园

马晓芽

历时十九天的杭州市骨干园长赴新西兰高级研修班,让我们有机会来到新西兰的怀卡托大学。怀卡托大学是新西兰八大公办大学之一,虽然排名在第四位左右,但管理专业与教育专业极为了得,人称南半球的小哈佛。而风靡全球的叙事性评价——学习故事,正是这所大学的玛格丽特·卡尔教授带领她的团队研究而成,同时新西兰教育部出台的《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也主要由这所大学的教授领衔制订。

一、新西兰早期教育特点

这次研修,我们有两周时间在怀卡托大学学习,余下时间则到当地的幼儿园跟岗观摩。在怀卡托大学,我们粗浅地了解了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大纲,了解他们对学前教育的价值追求,尤其是他们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发展观,并基于这样的价值追求而设置的课程模式、课程评价方式,以及对幼小衔接和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研究等。由于时间所限,我们均是浅尝辄止。尽管如此,却也有很多感受与收获。

1.教育中强调关系的力量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大纲,强调四条教育原则:激发力量与授权、关系、联结家庭与社区、整体发展。而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有四条教育原则:关注整体性,尊重个体差异,理解学习特点,重视学习品质。对比可见,新西兰更关注儿童在关系的互动中获得发展。我们常说“关系优于教育”,要建立有温度的师幼关系,有爱的同伴关系,彼此欣赏合作的家园关系……这与新西兰强调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论述不谋而合。因此,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秉承这种基于维果斯基社会建构理论以及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念支持下的教育理念。

2.强调对儿童无条件的信任

新西兰早期教育工作者无条件地相信儿童从一出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沟通者和贡献者,有自我发展的力量。因此他们强调要少一些教师的主导活动,多一些儿童自发的活动,在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中,教师再给予积极的支持,而“学习故事”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儿童发现这种力量,同时让教师更好地去支持他们的发展。所以,教授们说他们的教育大纲不是为儿童而设定,是为教师而设,是让教师基于大纲去创设环境,去开展评价。我们在观摩幼儿园的时候,也看到儿童有大量的自主活动时间,而此时,教师便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就算是两岁的儿童挂在滑梯上下不来,就算是孩子裤子已掉下来拖在地上,老师也仅在一旁观察,并建议我们不要为孩子提供帮助。她们更多的是等待成长,极少有人为的推动,只有当儿童破坏了“底线”,比如伤害到自己、伤害到别人,伤害到周围的环境,才会直接干预与制止。

3.强调创设可选择的环境

新西兰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儿童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有的兴趣与强项。因此,他们非常强调让儿童选择,他们觉得只有通过创设可选择的环境,才能让儿童呈现出不同的兴趣与强项,继而来支持儿童成为他自己,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他自己能做的、他进一步可做的,通过“做”来自主建构对世界独有的认识。我跟岗的幼儿园,虽然多数为低收入者家庭的孩子(政府为了鼓励这类家庭的孩子入园,采用一周免费20小时在园制),但每个班的环境都很丰富,每个班级都有玩水、玩沙、中型玩具等设施设备,班内也有蒙氏玩具,有很多图书。室内外空间也很开放,儿童出入自由,可自主进行选择。当然,不仅仅是自主活动中的选择,连两岁儿童换尿布,也可以选择。幼儿园会提供多种类型的尿布让孩子选择,同时可选择让老师抱到台上换,还是自己爬上台阶去换,充分体现儿童自己做主。儿童到了五周岁后,有一年时间可以选择哪一天去上小学。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实践,虽然理念一样,但我们可能还没有设置那么多機会让儿童选择,并让儿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或者我们还不太能真正做到,等待儿童如此慢慢成长。

4.强调以学习故事来支持儿童的学习

因为相信儿童是有能力、自信的学习者与沟通者,因此对儿童的评价主要是帮助儿童看到这份力量,在此基础上支持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方式:叙事性评价——学习故事。

根据莎利教授的介绍,目前他们的学习故事主要是呈现两个部分:一是目前孩子学到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现在是怎么样的状态,所以说学习故事是始于注意,观察后尽力去识别,去分析和理解。二是为了孩子进一步发展,我们可能给予什么资源,也就是回应。这两项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当我向教授分享我们幼儿园的两个故事《给弟弟的信》与《擦口水》时,教授都被描述的故事所吸引,但认为我们在进一步推进上可以再深入地思考。比如《擦口水》中,老师可不可以与孩子交流,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擦口水。在《给弟弟的信》中,如何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由此可见,学习故事中教师要以发展的视角看待儿童的行为——还可以发展什么,可以怎样去支持他们发展,尽管儿童做的已让我们惊讶和感动。

由于学习故事关注的是儿童能做的,因此常常要将平常看不到的亮点突显出来,而这与每位老师的价值观有极大的关系。可能同样一件事,有的老师看到的是孩子的好奇心,而有的老师看到的是坚持,而新西兰老师更看重儿童的学习心智:好奇、坚持、参与、沟通、创造……会从这儿去寻找线索。我认为,我们不仅可以参考幼儿园特有的价值取向,更可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因为《指南》对我国儿童的发展期待已作了较为详细的表达,特别对于领域经验的获得。

在幼儿园跟岗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他们老师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多元的环境中,去观察儿童,并作记录,他们需要每个月为每一位孩子写一篇学习故事,而幼儿园对教师的考核也主要是学习故事。

5.强调与同事、家长、小学教师分享信息。

在幼儿园跟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非常尊重家长的需求。大到教师会基于家长的期待去观察与支持孩子,我们在每个班里的环境中,都会看到家长贴着的需求表,而且据说这样的需求表每个月都在不断更换。小到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睡半个小时还是一个小时适宜,教师一般都会参照执行。同时教师更是通过学习故事,与家长分享儿童的优势和兴趣,并一起以这些为起点,去支持儿童的学习,链接家园互动互惠的关系。

在领导力上,幼儿园强调创设分享型的环境,让每一位教职工都能贡献自己的智慧,让每个教师发展自己在课程上的领导力。因此园长很少告诉老师应该怎么做,而是让教师基于自己的兴趣和强项去决定怎么做,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过程。因此,园长总会问老师(1)你想达成什么目标?(2)现实是怎么样的?(3)请你头脑风暴一下,你能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4)在目前状况下来哪种方式能最有效地达成目标?以此来发展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与此同时,他们也强调与小学老师共享信息,比如将学习故事带到小学,帮助小学老师尽快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特征,甚至有的老师会单独为幼小衔接做一本学习故事,将老师及家长认为小学老师应该了解的部分描述在其中。

二、新西兰教育文化环境及生活哲学

新西兰这样的早期教育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推崇的生活哲学不无关系。在十九天的新西兰生活过程中,我看到新西兰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很看重家庭生活,很享受家庭生活

无论城镇还是乡村,除了健身房,少有娱乐场所,就连商场也在下午五点就停止营业,人们一下班,均回家与家人在一起。因此这次接待我们的徐先生说:原来我在清华大学工作,可能赚的比在这儿多,但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吃一顿饭。现在到了新西兰,有大把时间与孩子们待在一起,和家人呆在一起,过着一种慢生活,感觉特别好。

2.对各类职业的尊重

一天,我们看到一位中国同胞在商场卖化妆品,一问还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作为这样一位来新西兰留学的“精英”,却做着这样一份工作,我们心底有些为她不值。但据了解,在新西兰,大家对每个职业都很尊重,没有觉得哪一份职业更尊贵,而且每份职业的薪酬差异不是很大。

3.新西兰是一个高收入、高福利的国家

新西兰是一个高收入、高福利的国家,福利尤其体现在儿童自出生到入学后国家的保障,以及人們的养老机制上。因此这儿人很少为将来的生活而担忧,他们每周发一次薪水,拿到薪水便去超市,将一周所需生活用品采购齐。剩下的钱用于各种消费,包括周游世界,生活简单且无忧无虑。

因此,不焦虑、不担忧,无须恐惧未来,也不怕因为资源的缺失需要自己不断提升竞争力。他们可以慢慢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享受着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这是我所看到的新西兰人的生活样态。

而这种生活哲学体现在教育上,也如此的“慢节奏”。他们重在儿童自身内在力量的激发,重在儿童兴趣与强项的培育,无条件地相信他,慢慢地跟在他的身后,观察他、理解他、支持他,硬是将教育做成“农耕活”。而且成年后也会基于内在的学习兴趣,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缺了,就辞职去大学学个学历,学与不学,凭的是自己内心的需求。

三、启示:遇见美好,不忘初心

基于对新西兰教育的初步了解,反思我们正在实践的教育,我想最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教育到底要培育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一个幸福的人,还是提升人的竞争力?

其实这是一个不问自明的问题,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培育一个幸福的人。提升一个人的竞争力,初衷也是希望他有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正离幸福渐行渐远?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将教育的目标锁定在仅限于提升人的竞争力上了。

因为将目标锁定在提升人的竞争力,所以教育便有了许多外在的目标和标准。无论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愿意,我们都会希望推着他按这些标准前行。所以想着便是“快”,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抢先一步,方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为了“快”,我们研究如何教才更有效,如何互动才能将我们教育的鹰架作用发挥到极致。所以我们不能淡定,我们无法慢下来看清楚,儿童到底想做什么,他们能做什么,他们还可以做什么……

当然,依据目前我所理解,我们的教育要慢下来,尚有较远的距离。正如杜威所言,任何文化都从地理环境衍生而来。毕竟新西兰一个国家的占地面积是杭州市的十七倍,而人口仅是杭州市的一半,因此资源不缺,且更能关照到每个人的需求。毕竟新西兰是以畜牧业为主业的国家,生活哲学就是慢,修条小路都得好长时间,建座小房子也得耗上多年。而中国是一个在极速发展的国家,出差半年,说不定家门口可以变个样。毕竟我们大多数家长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保障他一生无忧。

倘若如此,我想我们接着要做,就是努力在这个培育幸福的人与提升竞争力上作个平衡,尽可能少一些整齐划一、固化的标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儿童的差异,支持儿童不同的发展。同时,尽可能多地提供儿童可供选择的机会,无论在家庭与学校,这样便更能发现并发展儿童特有的特质,并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尤为重要的是坚定地相信他,给他时间,等待他,让他通过自我的探究与体验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让他坚定地相信自己是一个自信的、有能力的学习者、贡献者,是一个可以把控自己生活、享受自己生活的幸福人。

遇见美好,不忘初心,我们且行且思,始终在路上。

猜你喜欢
新西兰儿童幼儿园
新西兰央行宣布降息 拉开发达市场宽松序幕
爱“上”幼儿园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新西兰地震震出上万只超级大鲍鱼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想念幼儿园
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