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雅柳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需要教师深入对班级学生性格特点的了解,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适应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教学增强学生严格遵守班级制度的意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引导作用,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使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意识加强,在学习中遵守班级管理制度,并且发挥自身能力,为班级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3-0077-02
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应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班级管理效果不佳。需要教师创新班级理念,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制度,对班风进行建设,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理念有待更新
对班级进行管理一直都由班主任负责,在长期的教学中,班主任也总结出了一套班级管理方式,这就导致数学教师对班级管理存在片面性。在班级管理方式上较为老旧,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方式,限制学生行为,建立班规班纪。这些班级管理制度的运用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长时间应用会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导致学生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沟通困难,不利于班级发展。
2.班级管理策略有待改进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所运用的一切管理方法绝大多数是通过其他教师的经验,或是从期刊、报纸上的介绍当中获得,自主改编之后运用到班级管理中,这些管理方法都没有学生参与。教师所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和运用的方法多数是为了减轻管理压力,方便开展工作。对于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高中生和这些管理方法的运用对学生心理活动造成的影响,教师都没有进行了解。有的教师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中也只是形式主义,没有落到实处,导致班级管理缺乏时效性。
3.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不强
为了有效提高高中班级管理效果,只是依靠教师的力量进行班级管理还不够,还需要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发挥作用,通过自主管理达到班级管理的目的,这也是当前最为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但是目前,学生对于自主管理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独立能力不强,有的学生甚至带头对班风、班纪进行破坏。自主制定和开展学习计划以及自我反思能力严重不足,以至于高中班级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班级环境
高中生处于关键时期,也处于叛逆行为高发阶段,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引发心理健康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行了解,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排解,通过沟通和交流,不仅能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还能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对班级的每一名学生一视同仁,避免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其中特别是对于那些班级重点关注的对象,更加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心理进行了解,在交流和沟通中引导他们改善自身行为,端正学习态度,体现出班级管理的公平公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重视,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和沟通氛围,促使班级管理效果提升。学生要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与教师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透过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了解更加透彻,也有利于日后开展班级管理时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进行应用。通过实践也证明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高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也能够依靠自身的控制能力对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就可以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当中,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班级管理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这也需要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原则,引入竞争和民主班级管理平台。这一平台的运用还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点。(1)公平民主地选举班干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选择班干部或者是小组长,都是自行决定的,可挑选班级中学习成绩和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有的学生不愿意当也无法拒绝。通过公平民主的班干部选举方式,可以选择出最能够让人信服的学生担任,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2)与学生共同建立班级管理章程和制度。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还需要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其中发挥作用,促使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教师在建立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也需要听取班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班级干部的意见,通过集思广益,制定出更加符合班级实际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依据学生心理状态,采用学生更易接受的管理方法开展工作。
3.组织和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习质量,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更多有效措施,营造更加健康、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提供良好环境,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为达到这一效果,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点内容。(1)定期举办班级活动。教师每周或者是每月可以利用班會时间举办班级事件点评会议,在会议中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是班级学生干部,另一组是普通学生。学生可以对一定时期内班干部在开展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班干部也可以在会议中提出班级管理的困惑,并且就班级管理问题的解决及下一步发展进行探讨。对于存在偏差的学生进行指正,在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制定下一步班级管理方法,最后由教师进行完善,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2)常态化举办班级辩论赛。通过辩论有效引导高中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高中生处于敏感期,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理解,也需要注重对心理状态的了解。通过班级常态化地举办辩论赛,对引发社会争议并且具有案例特质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思想自由地发表意见,促使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促使学生自身思维的变化和拓展,对事物进行深刻分析,降低不良思潮对学生思想造成的侵害,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中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学环境中,高中班级管理具有新的内容和目标。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管理目标,就需要班级教师创新班级管理思维,加强对学生性格的了解,运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班级管理策略,让班级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我管理作用,开展班级活动,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加交流,营造更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
(特约编辑 斯 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