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丹丽
【摘 要】本文提出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运动员专业技能提高的必要保证,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认为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多管齐下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主张借鉴清华大学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竞技体育教育体制;进一步创新运动队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建立能促进运动队更好发展的新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不断激发运动员文化学习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运动员 文化素养 必要性 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17)07B-0162-02
新形势下,优秀运动员要想更好地挖掘和发挥自身的运动机能,必须要有良好而全面的文化素养作支撑。运动员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知识的和意识的两个方面的内容。知识领域指的是运动员应该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将这些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吸收、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意识领域是指运动员自身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升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就必须做到文化知识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和内化,并能融会贯通,根据所学文化知识对自身进行反思、改进和觉醒。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的一个过程。当运动员的文化积累和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养成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正确领会教练意图,贯彻训练指令,并在训练中不断地认识和突破自己,同时能冷静地分析对手的实力,合理控制比赛情绪和节奏,创造出最佳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在运动员日常的文化教学中更加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不断地探索尝试建立符合运动员实际和运动队特点的文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一、适应现代竞技体育要求,必须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
(一)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运动员体能和运动技术的竞争,更多的是运动员心理素质和智慧的较量,是运动员综合素质的竞争。有一位奥运冠军说过:奥运会的赛场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是比心理。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归根结底还是要以运动员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运动员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其道德素养。如果一个运动员文化素质低下,那么就可能导致“三观”不正,进而出现诸如信仰危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缺乏爱国热情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发扬大国风范,建设体育强国,就必须切实提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较高的文化素质是运动员专业技能提高的必要保证。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对于他们的训练、比赛甚至退役后融入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科学化训练的普及,新的训练理论层出不穷,新的训练器材也在不断问世,训练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这些都对旧的训练理念、思维方式和训练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运动员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才能不断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运动训练要求。同时,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对比赛结果至关重要,而这样的战术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都与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清华大学的“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是成功的楷模。在十运会上,清华大学派出 26 名选手参加比赛,拿到了 5 金 6银 1 铜。这些清华的运动健儿都是体育特招生,都经过了系统的文化教育,是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学校的。也许他们自身的体育资质跟专业的运动员比起来并没有优势甚至远不如专业运动员,但是在清华大学他们成功了。他们在赛场上良好的控制力和优异的应变能力,更多来自清华大学对他们的培养,学校的教育给了他们良好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让他们在执行上更加如鱼得水。
(三)运动员文化素养的提高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调查研究显示,现在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成了体育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已经影响到体育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后续体育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每年都会有一大批的运动员涌入社会,但是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除了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外,缺乏谋生本领。所以出现了奥运冠军出售金牌、世界冠军当搓澡工这样的尴尬情况。
二、灵活多样,多管齐下,确保运动员文化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借鉴清华大学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我国的运动员大多都是早早进入业余体校进行封闭训练和学习生活。从他们成为运动员开始,迎接他们的就是每天高负荷、高强度的训练。以笔者所在的运动队为例,运动员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他们白天和周末基本都在训练,学习时间只有两个下午和五个晚上。枯燥的训练和封闭有限的学习,使得运动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要改变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就必须大力推进竞技体育教育制度改革。大量的事实说明,清华大学成功的“体教结合”模式对于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模式正在逐步为社会所认可和重视。这种模式有效地实现了体育与教育的优势互补、体教双赢,是一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新探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进一步创新运动队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建立能促进运动队更好发展的新模式。为了更好地发现人才、培育出更优秀的人才,必须改革当前教育教学机制,建立符合优秀运动队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新模式。首先,在质量标准上,除了要符合全国体育单招考试的质量要求,也要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其次,在教学管理上,要尝试建立学校、教练员、领队、家长联动的管理模式,多角度全方位监督运动员的学习,确保教学质量。再次,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要根据运动员好动的特点多设置一些活动的互动环节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多采用他们熟悉的事物来举例和讲解,便于他们理解。最后,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用现代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的学习效率,同时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来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运动员文化教育有其特殊性,这就对运动员的文化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激发他们的奉献热情,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精心组织教育教学,积极探索适合运动员实际的教育教学新思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笔者所在地運动队而言,运动员文化教师的学习培训极少,基本上都是市教科所或者自治区教育厅的一些必要培训,或者是一些小学初中的如名师大讲堂的培训。外出参加高水平的师资技能培训、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十分少。各省区市之间运动队文化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更加无从谈起。这就使得运动员文化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少,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久而久之就会故步自封,眼界狭隘,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对运动员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要想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得到切实提高,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努力、教师的辛勤付出、运动队的配合,更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多措并举积极改善运动员教育教学条件,同时更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也要不断引进发达省份的先进经验和优秀人才,让运动队教师队伍永远充满活力,让教师有拼劲有干劲。同时建立健全体育文化教师的聘任、选拔、考核、进修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
(四)不断激发运动员文化学习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重武轻文观念在运动员的意识中甚至是有些运动队的观念中根深蒂固,他们多数认为,运动员只要训练成绩好,能在各种大赛中获得奖牌即可,文化学习可有可无。这样的观念不仅仅是运动员有,极个别的教练员也有这样的思想。这就使得运动员对学习不重视,缺乏学习热情,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去学习,长此以往,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从运动员本人到教练员、领队、家长、运动队管理人员都要转变自身观念,在追求竞技体育成绩的同时,也要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共同为运动员构建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运动员充分意识到文化素质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雪峰.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改造与重构[J].武汉体院学报,2000(3)
[2]曹 嘉.浅谈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J].武术科学,2004(4)
[3]张世林.我国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0(3)
[4]李昌军.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意义[J].科学训练,1994(6)
[5]陆晓理,刘 青,蔡明明.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主要的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3月第1期
[6]姚 磊.“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7]彭亦兵.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8]黄文新.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和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09(9)
[9]龚云娥.云南省体育试点学校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8)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