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同伴言语侵害现象的心理分析与干预

2018-01-05 21:17周岳萍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干预校园

周岳萍

【摘 要】本文基于校园同伴言语侵害对受侵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提出对受侵害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分别从校园同伴言语侵害行为的现状、语言侵害的概念及其危害、消除同伴言语侵害的建议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构建和谐校园,减少对受侵害者的伤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园 同伴言语侵害 心理分析 干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B-0099-02

一、校园同伴言语侵害行为的现状

语言的魔力是很难琢磨的,正如一句俗话所说:“一句话说到人笑,一句话说到人跳。”其实语言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运用语言的人有时候会让听众甜如蜜糖,有时候却让听众感到心痛难当,这个时候语言就成为一种侵害。言语侵害已成为时下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蔓延到校园中,而同伴言语侵害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广大青少年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案例一:

某重点中学英语课堂上,老师正在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要求座位靠近的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绝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搭档,最后只剩下一男生一女生,當老师建议两人合作的时候,男生突然大喊一声:“我才不和这么丑的人合作呢!”全班哄堂大笑,女生羞愧难当,失声痛哭。

案例二:

小李在班内总是形单影只,任何时候她都希望自己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一言一行总会遭来同学们的讥讽,即便是上课回答问题,只要她一开口,马上就有同学在下面唱反调,或者是小声议论:“又想出风头了”,或者是有同学学着她的语气语调重复她的话。渐渐地小李再也不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每次老师提问她都将头埋得深深的,甚至不愿意在班内走动,一下课就赶快走出教室,她不愿意待在教室,因为教室里“让人窒息”,到处都能听到同学们嘲讽的声音,她也变得越来越敏感,哪怕同学们发出一点点声音,她都觉得那又是大家在议论嘲笑她了。

案例三:

临近高考,高三学生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备考,小丽和小敏两人却因为几句话惊动了家长和德育主任。原因是小丽认为自习课上小敏和其他同学说她“太蠢”“不是吃米饭长大的”。这让她在同学面前很难堪,为此小丽情绪低落,不能安心复习,甚至偷偷哭泣,而小丽的反常也引起家长的注意,为此家长希望学校处理“咒骂”小丽的小敏。但小敏认为她没有这么说小丽,她当时正好和几个男生开玩笑,骂的是那几个男生,那几个同学也可以作证。但小丽坚持说小敏他们一伙人嘲笑她并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她都没作声忍了,但因为这件事让她觉得自己高考没希望了,很伤心。为此小丽、小敏以及双方家长都闹得不可开交。

以上三则案例貌似只是学生之间的人际小摩擦,但实际上却反映了校园言语侵害现象的普遍存在。

二、语言侵害的概念及其危害

人们对校园生活中的同伴暴力、体罚等侵害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对言语这种无形的侵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004 年 3 月,“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你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调查,其中“语言伤害”以 81.45% 的比例高居榜首,“同伴暴力”“运动伤害”位居第二第三。可见言语侵害在广大青少年儿童中普遍而广泛地存在。那么,什么是言语侵害呢?

言语侵害是指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校园言语侵害分为教师言语侵害和同伴言语侵害。而本文着重就同伴言语侵害展开讨论。

从表面看,言语侵害比暴力行为显得“文明”,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给学生的伤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身体上的伤痕可能很快好转消失,但是心灵上的伤痕却会留下很久。据研究,言语侵害不仅侮辱学生的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更严重还会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极端不良行为。曾有学者这样描述言语侵害的危害:“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感。”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都渴望得到来自他人对自己的爱护与肯定,而“他人”特别是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例如父母、老师、领导、朋友、同学等对人的影响尤为明显。同伴(同学)关系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父母。学生时期,是他们生理和心理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学习和交往成为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两大主题,他们特别关注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在同伴交往中得到接纳与支持,那么这种接纳与支持不仅是调剂情感、和谐身心的润滑剂,而且也是化解矛盾,加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的催化剂,有助于他们的自我肯定。相反地,如果一个学生在同伴中得不到支持和肯定,则会对其人格的健康发展、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消极的作用。

(一)同伴言语侵害造成受侵害者学业困难

从直观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受到学生知识储备、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同伴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传递学习信息、交流学习经验,都会直接地给予其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同样地,同伴间的侵犯会对学业进步造成阻碍。因为受到同伴的言语侵害会让受侵害者对学校、教室产生恐惧、焦虑感、缺乏安全感等不良体验,逐渐对学校、对学习丧失兴趣或者上课时分心走神,造成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案例二中的小李因为受到同伴的言语侵害后,不敢在课堂发言,不愿意待在教室,害怕上学,必然导致其成绩的下滑。

(二)同伴言语侵害造成受侵害者人际关系不良

由于自身原因如外貌、能力、性格等导致的同伴言语伤害,如案例一中女生长得“丑”而受到同学的排挤,会导致其在同伴交往中出现退缩行为,不敢与人交往,封闭自己,这种退缩行为又会引起交往能力减弱,最终成为“不受欢迎的人”,陷入一个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endprint

(三)同伴言语侵害导致受侵害者情绪障碍

受侵害者会严重降低个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在案例中,小李、小丽身上可以看出,因为受到同伴的侵害,出现了一些典型表现:敏感、胆怯、自卑、退缩,在学校受到欺负后不敢告诉家人、老师,只能默默忍受哭泣,从而产生严重的情绪波动和挫折感。如果这种受侵害行为持续,而受侵害者没有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导,负性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那么很有可能引起焦虑甚至抑郁,甚至影响其人格的养成,最严重可能会造成人格障碍。

三、消除同伴言语侵害的建议

(一)自信心训练——增强个体抗侵害能力

在校园同伴言语侵害中的受害者往往是那些胆小的、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因此,要消除这种言语侵害,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1)寻找闪光点。教师、家长甚至受侵害学生本人都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鼓励。经常布置一些符合学生能力特点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成功与自我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学生也可以记录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成功事例,让其成为鼓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2)勇敢说不。同伴言语侵害的受害者往往会选择隐忍的方式应对这样的侵害,殊不知这样不但助長了侵害者的行为,而且也给自己增加了压力,因此学会对侵害行为平静、大声地说“不”是防止侵害行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在遇到伤害的时候,及时寻找老师、家长的帮助。

(3)增强体育锻炼。一般而言,身体脆弱的人更容易成为言语侵害的对象,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帮助自己树立自信。而且可以让负性情绪随着汗水一起蒸发,得到宣泄,有利于心灵的健康。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提供安全的支持环境

校园同伴侵犯行为或许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但是可以积极地干预和事后补救,将心理伤害减到最低。

(1)注重班集体建设。在班集体中,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种班级活动来实现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作用,不但有利于发掘学生特点,树立自信,更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减少侵害行为的发生。在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相对地拉得更近,也更容易形成一个整体。在各种活动中如运动会、知识竞赛、社区服务、主题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来进行相互的合作,增进了解和情感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伴言语侵害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完全避免,一旦受到侵害,学生要学会向心理教师求助,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重新认识自我、负性情绪的合理宣泄、重塑事件的认知角度等。这些可以让侵害的危害尽可能地减少。因此学校要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3)杜绝教师言语侵害行为的发生。教师言语侵害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而教师言语侵害的对象往往就是同伴言语侵害的对象。因此在教师的管理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心理素质,关爱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来评价学生。

校园同伴言语侵害行为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但在学校教育、班级管理以及心理干预下可以尽可能减少这类行为的发生,并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品格以及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李茂平.同伴支持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2)

[2]陈江汉.中学生人际关系及其环境营造[J].心理教育,2004(6)

(责编 罗汝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干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