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混合学习中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TPACK理论,分析混合学习条件下的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包括教学资源获取及处理、混合教学设计、网络资源建设与运用、技术与课程整合四个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索混合学习环境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混合学习;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朱彤(1979-),男,重庆长寿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2-0010-04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但人们同时发现纯粹的在线学习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问题:如在线学习缺乏人性化的沟通,学习者之间互动缺乏情感、情绪交流,学习者的孤独感难以消除,難以形成归属感。另外,在线学习的实践环节薄弱,网络的仿真环境不利于技能的深层培养,学习内容难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反应进行及时调整等。美国教育部对1996年到2008年美国课堂教学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基于各种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本教材和网上资源的混合、各种网络工具技术和教学媒体的混合的学习模式比单纯的在线学习更加有效。
高职学生具有学习责任感较强、学习内容注重实用性、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但学习自主性差的特点。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计上也拥有其特有思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核心理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征与强调真实情景与任务的学习方式都非常符合混合学习的理念。依托在线课程建设,开展并推广混合学习,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建设了适合本校特色的网络学习平台,力求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三者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但在如火如荼的混合学习模式改革中,学者们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聚焦于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策略等方面,忽略了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混合学习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更高要求,教师能力不足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会使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分析现有高职教师在混合教学中的教学能力问题,研究适合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混合教学中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混合教学模式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有:
(一)高职院校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工作中难以适应混合学习模式改革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师们长期以来以课堂授课型教学为主,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和从企业转型进入到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对于新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缺乏足够认识和研究,加之高职院校的混合学习模式改革缺乏有力的普及与推广,很多教师不理解甚至抵触混合式教学。
(二)高职教师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力难以达到学习资源建设要求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引入了在线学习平台,建立了虚拟学习社区,但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在线学习资源的数量少、质量不高,并且在实际的使用中常常流于形式,搞模块化资源建设,很少考虑以学生为中心,没有真正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另外,高职教师们特别是年纪大的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在线学习资料,管理虚拟学习平台还存在困难,影响了混合教学效果。
(三)课程评价观念和方法落后
混合学习模式采用线上和线下授课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全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有效的评价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而高职课堂学习评价长期以来采用结果型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课程评价观念和方法落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
(四)教学设计能力欠缺
混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为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学习目标设计、课程标准设计、混合学习环境设计、混合学习教学策略设计、混合学习过程与活动内容设计、混合学习教学媒体设计、混合学习资源设计和网络学习平台设计等一些列具体的能力。目前来看,这些技能很难靠自我学习就能掌握,高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缺乏使混合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难以将课程与技术整合起来,降低了混合教学的效率
混合学习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情景任务为中心,将技术与学习有效整合,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1]。高职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理论知识、计算机多媒体知识及教学设计能力,使他们难以有效将技术与课程知识整合起来,即使教学的工具和条件变了,但课程的教学目标、标准、学习知识体系和教学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
二、混合学习条件下的教师教学能力构成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课堂面授的授课模式,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在线学习则主要采用网络学习模式,教师的角色是进行资源建设或选择提供者、引导者和监控者。而混合学习则是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其对教师教学能力有明显的要求。
美国的Koehler和Mishra研究涉及了新技术条件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问题,他们在2006年以Shulman的PCK为基础,将技术元素(T)融合进来,形成一个新的教师知识框架—TPACK。TPACK教师知识框架理论的提出,为混合学习下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指导。依据TPACK理论,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基于三种基础知识,即技术知识(TK)、教学知识(PK)和学科知识(CK),以及三种知识交叉所形成的技术教学知识(TPK)、学科教学知识(PCK)、技术学科知识(TCK)及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2]。在TPACK的基础上,结合混合学习等相关学习理论文献资料,通过对部分教育理论研究者、一线教师的访谈结果,笔者形成了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师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资源获取及处理、混合教学设计能力、网络资源建设与运用能力、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四个方面。教学资源获取及处理主要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鉴别、获取方法与技术以及多媒体课件、图像和视频编辑两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混合教学设计包括混合教学设计理论、混合学习教学设计的层次二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网络资源建设及运用包括学习思维工具的教学运用、精品资源和在线课程建设、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应用三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知识体系重构二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endprint
三、混合教学模式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国内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的培训多如牛毛,但大多数培训并不能有效提升高职教师混合教学的能力,究其缘由是TPACK中的T、P、C甚至TK、PK、CK单独传授很容易但TPK、TCK、PCK融合后的技能提升效果甚微。对此,笔者将培训内容细化为具体单元,并将培训以专题形式进行呈现,以TPACK为基础结合高职教师能力结构要求和高职教师混合教学现状将培训分为教学资源获取及处理、混合教学设计能力、网络资源建设与运用能力、技术与课程整合四个培训项目专题。
(一)培训内容及目标设計
混合学习条件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专题包括四个方面:教学资源获取及处理、混合教学设计、网络资源建设及运用、技术与课程融合。具体的培训内容和目标见表1。
(二)培训过程设计
培训过程的角色应包括培训讲师、教师学员及培训支持者。这三类角色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可或缺。培训讲师主要负责课堂讲解、组织任务式教学、完成案例分析、组织学员展示作品及评价以及操作的演示等。教师学员主要完成培训专题的学习,根据培训讲师布置的任务开展协作式学习,并且进行作品的展示及汇报交流。培训支持者主要是辅助培训讲师,对培训所涉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的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操作及互动交流学习进行技术支持以及保证培训硬件设备正常运作[3]。
(三)培训教师选择
培训教师的选择是培训的重要环节,其水平对培训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培训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要熟悉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最佳的方案可以考虑在本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中选择2-3名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理论丰富的教师,聘请1位教育部的教育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另外在校外有实力的信息技术公司中选择2名技术工程师作为技术辅助支持,确保培训顺利实施。
(四)培训方法及适用范围
混合教学模式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培训的方法包括:课堂讲授、任务式教学、安全分析、协作学习、自主探索学习、情景模拟等,其适用范围及特点见表2。
(五)培训时间安排
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很多老师每周都有12——20节的上课任务,甚至周一到周五,白天和晚上都有教学任务,而且还要考虑到教师的上课时间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应该优先以教师学员的需求为中心,不占用教师们的太多时间。培训的课时长短应适中,计划利用每周周六上午、下午的时间进行培训,上午和下午各3个小时,在6周内完成培训,共36个课时见表3。
(六)培训场地及设备
有效利用基于开源技术搭建的在线学习平台和高速无线网络覆盖的“智慧教室”开展培训,可以使教师学员能够利用pad、手机进行学习,培训讲师利用pad等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开展探究的、协作的、网络化的学习,可以查看培训人员的学习情况,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这样的场地设备也可以使教师学员熟悉教学新平台的基本操作和软件工具的使用,便于教师们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融入自己的混合式教学中。
(七)培训评价
培训评价有利于保证教师培训质量,有利于培训工作监督和改进。对此,可以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即: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后的学习测试、培训后回到岗位的行为改善、受训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培训满意度可以了解教师学员对培训的认可情况;培训后的测试可以反映教师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培训后回到岗位的行为改善指教师在培训后的混合教学中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行为;受训教师的教学效果反映整个培训的质量。
在互联网时代,以在线学习为特征的混合学习方式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目前高职教师因为自身技术和知识的不足导致难以胜任混合教学的要求。所以,加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高职混合教学对教师形成的影响,分析了混合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上的常见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应当看到,混合学习模式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这涉及到新理论、新技术,实践效果如何还未可知,这也是本研究持续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洁.混合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案例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39-41.
[2]邓文婕.基于TPACK视阈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徐国庆.高职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分析与提升路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96-99.
责任编辑 秦红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