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意义的诠释

2018-01-05 18:43叶水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规定性魏文侯多义性

叶水涛

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从诠释学的角度看,文本的意义并非静止不动的东西,它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而得到呈现。阅读作为一种境遇,它具有情境的规定性,每个读者都是用一种先在的思想和情感去感知与理解所面对的文本。伽达默尔说,诠释者是“必然带着已有的先见进入文本”,这就意味着文本意义必然具有开放性。文本意義的开放性体现得最显著的是文学作品,因为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其典型特点就是形象性与多义性。语言的形象性导致意义呈现开放性,不同的读者、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悟。文本意义的这种非确定性归根到底来自语言的多义性,它使文本的意义总是处于一种开放的未定状态,显示出其模糊性的特征。

西汉刘向编了一本《说苑》,其中说了一个魏文侯的故事。魏文侯不喜欢长子击,在他还未成年时,就把他封到边远的中山去。整整三年,击都没能和父亲见面。击手下有一个门客,叫赵仓唐,他认为这很不正常,便自告奋勇愿意出任使者,去都城为他们父子联络感情。

赵仓唐到了魏国的都城,魏文侯召见了他。魏文侯问:“中山君如何呢?”赵仓唐回答:“中山君身体很好。”魏文侯再问:“中山君现在长得比我高了吧?”赵仓唐回答说:“不敢和君侯相比,但如果将您的衣服赐给中山君,穿起来应该很合身。”

“中山君平日读什么书?”魏文侯又问。赵仓唐答:“他读《诗》。”“那他喜欢《诗》中的哪几首呢?”“他喜欢《晨风》和《黍离》。”听了赵仓唐的回答,魏文侯就念起《晨风》:“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意为:傍晚,鸟儿迅疾地飞掠而过,苍郁的森林景色是那样的美丽,却抚慰不了因见不到你所带来的烦忧,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怎么把我都忘了!

魏文侯感慨道:“中山君以为我忘了他吗?”赵仓唐说:“不敢,但他常常想念您。”魏文侯接着又念《黍离》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意为:心中有牵挂,因此走路都走不稳。理解我的人知道我的忧烦,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有什么私欲。老天啊,是谁这样误解我啊?

魏文侯念罢,就将自己的一套衣服装好了,交给赵仓唐带回去给中山君。他特别交代:一定要在天亮鸡鸣之前送到。赵仓唐回到中山,中山君受赐拜领,打开一看,发现下身的裳放在上面,上身的衣反而放在底下。中山君立时说:“为我备车,我要进国都去见我父亲了。”

赵仓唐不解问:“君侯没有说要召见您啊!”中山君解释说:“父亲给我衣服,把衣裳颠倒放,要你鸡鸣前拿来给我,用的是《诗》里的句子: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中山君入国都,魏文侯大喜,摆出宴席来,接着就将击立为太子。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领会到,当面对一个文本时,人们总是带着一种理解的期待去阅读,在这种期待中会出现许多的意义可能性,但是并非所有这些意义都具有合理性。恰当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关键在于是否“善读”。所谓“善读”就是要基于文本而不能随意发挥。魏文侯与赵仓唐围绕两首诗所进行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诗歌的含义既有它的规定性,又有它的开放性。《晨风》写思念之情这是规定的,但吟诵这首诗,是纯粹表达思念,还是带有埋怨的情绪呢,这就带有开放性。

阅读须有所本,“本”即基于文本的规定性。深入的阅读必须有本可依,才能有感而发。“感发”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个有所创造的过程,以此发现更多的意义内涵。中山君对魏文侯赠衣的领悟,便是通过对诗歌含义的理解,进而破解赠衣行为的诗意隐喻。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定性魏文侯多义性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魏文侯冒雨赴约
魏文侯冒雨赴约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解决方案探析
路径识别要“精确”——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及应用探讨
基于5.8GHz自由流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探讨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魏文王还是魏文侯?
谈如何诠释新闻价值的多义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及其把握——基于“中国模式”之争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