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
在新课标的环境下,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也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有开阔的视野。新课标下的学生要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光具备这些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让学生变得更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个人来说是素质的升华、自身修养的提高;对于国家来说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针对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课堂内容上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将近一半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里,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挖掘教材中对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培养意义的教学素材;鼓励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求知欲转化为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产生打破固有形态的创新意识。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受益无穷。
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它接下去会怎样做呢?让每个学生至少要替乌鸦想出两种做法,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学生在互相交流探讨中受到其他同学思维的启发,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又例如在教学《达尔文和小松鼠》一课中,教师先不让学生查看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题目展开想象,让每个人叙述出自己心目中达尔文和小松鼠的故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接下来对课文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丰富自己内心的想法,增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本中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教学素材,通过课堂的教学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给学生更大的启发。
二、在教学方法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虽然小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教师要抓住学生个性天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对学生的思维加以雕琢。教师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開设创新作文课等等,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兴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巨大推动力,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教师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以达到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的周一固定召开创新主体班会,让每一名学生都上台讲述自己具有创新思维的小故事,可以是对一个童话故事的续写,可以是对生活中一件小事的思考等。这些创新可以是生活和学习中任意方面的想法或者心理活动。学生把自己的创意想法在主题班会上表达出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听听其他同学创新故事,增加自身的创意。教师也可以经常在班级开设关于创新的作文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对事情的思考,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形成独立思想,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三、在课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
课下是学生最活泼的时间,同时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间。不同于课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课下更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形成独特思维的过程。学生们在课下会更加的主动,以自己为主体,更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课下学习生活的引导,让学生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格局,促进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提高学生对创新的兴趣。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作业模式,让课后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和创新学习的乐园。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后,可以给学生留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听自己爷爷奶奶讲述他们当年村子里面挖水井的故事,让学生根据爷爷奶奶讲的故事,简单想象跟课文之间的联系,跟自己现在生活的联系,编写成一个小故事。又例如,教师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一课后,让学生发扬课文中小主人公的创新精神,敢于寻找自己身边的“不一样”。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大胆的想法,打破身边常见事物的格局,看到不一样的方面。让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也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课堂内容,让小学的学生简单地在课下锻炼和发掘自己的创新意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锻炼。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机所在。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符合时代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内容和课堂作业等方面,要更加符合和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正式学习中文的第一堂课,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机,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点,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