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墅无俗情

2018-01-05 05:58高安宁
江苏地方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芥子秦淮李渔

◎ 高安宁

园墅无俗情

◎ 高安宁

著名建筑学家童寯在《江南园林志》序言开篇写道:“国凡有富宦大贾文人之地,殆皆私家园林之所荟萃,而其多半精华,实聚于江南一隅。”与姑苏一样,秦淮筑园,屐痕久远。

历史上的秦淮,私家园林众多。古人造园,往往将府宅别墅和园林艺术合二为一,追求生活的惬意、自然的本真,力求天人合一的逸趣。在这种自然山水一般宜居、怡情的环境里,能够折射出园主对不同文化的偏爱,以及对个人生活理想的祈望。故而古时候的园墅,与今人理解的园林是有所差异的。

纵观秦淮园墅之盛,有两大高峰期:一在六朝,一在明清。

六朝时秦淮园林发展,不仅与山水诗、山水游记和山水画有关,还得益于社会大文化的滋养——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和经济的繁荣,为宫苑别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当时的官宦文人“出则游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吴时重臣张昭的娄湖,南朝宋代大臣沈庆之的娄湖苑,还有纪瞻、谢安、江总等贵族府宅园墅,皆集聚于秦淮和青溪的山林泉石之间。

位于老门东的芥子园

明初太祖朱元璋定鼎南京,诏令禁止大兴土木。朱棣迁都,留都迎来私家园墅建设的兴盛期。南京陆续有园宅100多处,秦淮河两岸占据半数以上。金陵诸园中,具有代表性的,要数开国功臣徐达及其后裔的园墅将近10处。从明至清,夫子庙、门东和门西一带就有园林二三十座。有明一代,筑园风盛,入清迅减,民国式微。

千载之下,秦淮园墅别有天雅逸趣,却无世间俗情。其特征不外乎几点:

名人筑园。大凡历史上的秦淮园墅,其筑园、购园之人必是官宦、富贾、文人之列,这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文化审美和休闲需求等因素决定的。

联匾园地。悬挂楹联和匾额,为园墅一大特色,自古秦淮更胜他处。老门东芥子园主李渔作有《笠翁对韵》,为楹联创作专著。芥子园点缀着他的自创联匾,楹联有“孙楚楼边觞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等佳联,匾额如“来山阁”“一房山”等名匾,体现了李渔的境界、情趣和审美。

雅集天堂。园墅的社会文化功能十分显著,比如诗社、琴社、书画社的雅集,文人士大夫吟诗作画,觞咏挥毫,抚琴弄管,早成常态。这些经常性的文娱活动,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隐逸仙居。秦淮的市隐园、大隐园、遁园和愚园等园林,蕴藉着隐逸主题。江南气候温润,适于寄情山水。加上道家文化,催生了退隐思想的流行。最典型的要数顾起元的舍仕求隐。他回到故里建了遁园。朝廷七召为相皆不应。顾起元特地在园中建亭,友人题额“七召亭”。

营造经典。南朝宋明帝时,建康令张永向皇帝借秦淮门西的南苑“三百年”,这个借园之人就很擅长园林设计。明代《园冶》,是我国最早阐述园墅营建理论和技法的专著,其作者计成就曾营造门西的石巢园。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是他造园理论和实践的结晶。芥子园在制联、置匾、借景、叠石、植物等方面,创造中国园林营造的经典。

当代秦淮园墅之胜,可说道的,有4园:

一说白鹭洲。

清代诗人张子和《江南好》词曰:

江南好,佳趣在东园。灵鹫文光频射斗,野禽风味称开樽,色景似乡村。

这个佳趣所在的东园,就是今天的白鹭洲公园。此园位于夫子庙东南,占地230亩,其中湖面57亩,是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明初太祖皇帝将此地赐予中山王徐达,成为私家菜圃,曰“徐太傅园”“中山园”。徐达后人徐天赐筑园,因在十里秦淮之东,故称“东园”。

1923年,一宜兴人在此经营茶庐,于墙壁处发现李白诗刻,上有“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便取名“白鹭洲”茶社。有人赠题一副楹联:“此地为东园故址,其名出太白遗诗。”联语道出了公园来历和园名出处。1929年,国民南京政府疏浚湖泊,正式定名“白鹭洲公园”,并且对外开放。1949年以来,屡次修整。最近一次为2006年的浚湖工程,开辟水街,接通内秦淮河,从此画舫得以环游于秀色可餐的白鹭洲。

园内所到之处,湖水荡漾着桥影,花木掩映着馆榭,旷达里蕴含幽深,不经意处透出文气。

此园以多样的植物营造秀美生态。园内植物配置与地形结合,与时令相谐,湖畔以垂柳、黄馨、金钟、蔷薇等枝条植物映衬,又以棕榈、水杉、池杉等乔木对比,尤以“春水垂杨”“辛夷挺秀”“红杏试雨”和“夭桃吐艳”的“春四景”怡人悦性。

此园以多姿的桥景形成独特胜概。白鹭洲因水而活,水因桥相连,计有芳桥、萃桥、秋波桥、半靑桥、二水桥、碧波桥、吟风桥、觅取桥、绿隐桥、小飞虹、玩月桥、苑家桥等十余座桥梁,又有单孔桥、多拱桥、平桥、曲桥、亭桥等多种形制。它们因景而筑,桥即是景,在山环水绕之中回环蕴蓄。

此园以多元的文化凸现性灵韵味。这里既有“长桥选妓”马湘兰故居艳迹,又有鹫峰寺、放生池净地,先后还建有一鉴堂、心远堂、藕香居、听雨轩、吟风阁、春在阁等佳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到此探访,文征明为此创作了传世的《东园图》。纪映钟、周宝偀、周在浚、顾国泰等知名诗人流连于此,都曾写下咏叹白鹭洲的诗篇。

白鹭洲景色

二说瞻园。

瞻园名气很大。清时由乾隆皇帝亲题“瞻园”匾额,当代由文豪郭沫若题写“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竖牌,又有佛学大师赵朴初撰题“金陵第一园”门匾。2006年,瞻园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为江南五大名园之一。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在大封功臣时,觉得徐达的功劳最大,就把自己过去住过的行宫赐给徐达。皇帝住过的地方,臣子怎么能住?于是朱元璋为他另造一座府第,就是今天的瞻园,至今已有600多个春秋。

乾隆十六年(1751),皇帝首次南巡,乾隆帝被园林气势和佳山丽水所陶醉,御赐并题园名“瞻园”。回北京后,乾隆帝下旨造一座“如园”,意思是如同瞻园。

瞻园东部辟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其西侧为园林的精华。历史上曾以梅花坞、抱石轩、老树斋、翼然亭等18景著称。

在园子西部有一座敞阔的静妙堂,是园中主体建筑。明初叫“止鉴堂”,乾隆时称“绿野堂”,清江宁布政史李宗羲改为现名。

静妙堂之南,一座假山,气势宏大,由著名造园家刘敦桢设计和主建。假山前挂流瀑,后衬高木,完全遮掩了瞻园路上车马的喧哗。假山倒映在清澈的涟漪中,微风吹过,又一层层地荡漾开去。面对嶙峋假山,好像站在崇山峻岭面前。

瞻园秀色(上) 建筑大师刘敦桢营造的瞻园南假山(下)

花园的北面也矗立着一座假山,挺拔高耸,形如一张放大的梳妆台。黎明时分,百鸟枝头梳理羽毛,仿佛正对着梳妆台打扮着呢。南北两座假山同中有异:南边的在挺拔中透着秀丽,北边的在壮阔中藏着灵气。

瞻园以石取胜。内有两块镇园太湖石,据说是宋徽宗“花石纲”的遗物,一块叫“仙人峰”,一块叫“倚云峰”。它俩默默地立于一隅,毫不显眼,竟是如此的低调!

愚园鸟瞰

三说愚园。

清末秦淮门西有一座愚园,被誉为“南京狮子林”。

民国时期的愚园山亭小景

此园原属古凤凰台地域,明代入徐达后裔魏国公徐俌别业,称魏公西园。园中水石称胜,尤以秦淮状元朱之蕃所题的“六朝松石”为最,石又分二,名唤“紫烟”“鸡冠”。旁有古柏,传为宋仁宗手植树。其后西园易主徽商汪氏,再易兵部尚书吴氏。乾隆以后,吴园渐败。同治十三年(1874),苏州后补知府胡恩燮购得,构筑36景。

民初,南京著名史志学家陈诒绂在《金陵园墅志》里记道:

江宁胡煦斋太守恩燮园……有清远堂、春晖堂、水石居、无隐精舍、分荫轩、依琴拜石之斋、青山伴读之楼、镜里芙蓉、寄安、松颜馆、牧亭、城市山林、集韵轩、漱玉、觅句廊、愚胡、渡鹤桥、柳岸波光、养俟山庄、西圃、春睡轩、在水一方、鹿坪、延青阁、啸台、梅崦、界花桥、课耕草堂、容安小舍、秋水蒹葭之馆……诸胜。

愚园砖额

民国四年(1915),胡恩燮嗣子胡光国复葺园墅,共成34景,故有前后70景之说。后经侵华日军屠城,国运多舛,江南才子卢前于1948年游园后写道:“园荒已久,仅有瓦屋数间、垂杨几行、浅水一池。”时至21世纪初年,园子完全圮废。

也正是在此新世纪之初,落得一副破落败之状的愚园,经历了凤凰涅槃,实现了华丽转身。2007年,愚园作为老城改造复建工程全面启动。秦淮区依据清末《愚园全图》,精心规划设计,复建如旧,数年后再现了36景中的大半景致。

试看今日愚园——春柳映碧,夏莲摇红,云光水影,画境天开。

四说芥子园。

李渔营造的芥子园,是中国微型园林的经典制作。

园主李渔于顺治十四年(1657)从杭州移家金陵,住在门东周处台西侧,并在此造园。因占

地面积小,其地“不及三亩”,故取名“芥子园”,如李渔在《芥子园杂联序》中云:

此予金陵别业也,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

须弥,梵语,佛家传说中的宝山。“芥子纳须弥”,意思说园虽小,然而其所蕴含的胜景甚多。

李渔在园内设置了栖云谷、荷池、月榭、歌台、一房山、浮白轩、来山阁等佳筑,既有人工之

巧,又有天工之妙。比如浮白轩之景,依山而设,“后有小山一座,高不逾丈,宽止及寻,而其中则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园门前是一片青翠茂密的竹林,屋前屋后皆种植花草树木。从书室向外观看,四周美景尽收眼底。月榭建在荷池上,月夜登台赏月,清风徐来,水映皓月,怡然自得。歌台即是家庭戏班的排演场所,又是宴客观戏之处,李渔常与一些文人学士在此宴集,一边饮酒赋诗,一边观摩家班演出。

这座颇具“文艺范儿”的园林,是我国古典园墅中的小家碧玉。历经数年的精心复建,如今又呈现在老门东的故土,也还是当初那样的亭亭玉立!

上述四园,犹如嫁给秦淮的四位丽人,美色相同,风韵各异:白鹭洲的大气与端庄,瞻园的精致与优雅,愚园的内敛与温柔,芥子园的随性与自然,兀自浸透在江南底色里,出落于无尽风雅中……

《芥子园画传》书影

猜你喜欢
芥子秦淮李渔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灯影秦淮
SOLES OF WIT
多出来的空间
材料作文“芥子之灯”导写
秦淮看月记
淡绿色的月亮
倚帝客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出入芥子园—精进社第四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