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升级助推浙江经济发展

2018-01-05 17:06朱发仓
浙江经济 2017年23期
关键词:流通业零售额第三产业

□朱发仓

商贸升级助推浙江经济发展

□朱发仓

2016年,浙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不断攀升,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率显著,位居第三产业第一位,网络零售额突破万亿大关。加快浙江商贸流通发展,需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商贸流通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打造“特色小镇+旅游+商贸”模式,推进国内贸易流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大力推动实体零售创新,推动商贸流通企业的数据应用,继续完善市场秩序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一年以来,浙江省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全社会消费品零售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不断攀升,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率显著,位居第三产业第一位,网络零售额突破万亿大关,浙江商务经济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基本发展情况分析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商贸服务网络体系,流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近年来,浙江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上升态势,多年来保持全国第四名。2016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幅略高于上年,位列全国第四名,居广东(34739亿元)、山东(30645.8亿元)和江苏(28707.1亿元)之后。

从城乡看,浙江省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8281亿元,增长10.7%,增幅略高于上年(10.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90亿元,增长13.0%,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

表1 历年来浙江及部分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从消费类型增长速度看,商品零售额19723亿元,增长10.8%,低于上年0.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额2248亿元,增长13.1%,高于上年2.3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10307亿元,增长35.4%,比上年回落15.4个百分点;省内居民网络消费5252亿元,增长30.9%,低于上年8.5个百分点。

从行业增长速度看,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3%,超出上年3.8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由负增长(-7.1%)转为正增长,增长0.1%。以下行业增速均比上年有所下降:粮油、食品类增长14.4%,低于上年2.8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7%,低于上年5.1个百分点;中西药品类增长5.1%,低于上年6.7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增长13.7%,低于上年2.8个百分点;其余的通讯器材类增长14.5%,较上年大幅下降。而家具类增长13.0%,五金、电料类增长29.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4.3%,金银珠宝类下降1.4%。

(二)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稳步上升,占比不断提高

近年来,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一直保持稳步上升趋势。2012年达到5470.59亿元,是2008年的1.89倍,是2010年的1.38倍;2016年达到9035.9亿元,是2008年的3.12倍,是2010年的2.2倍。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是商贸流通业的主体,其增加值也是一直保持稳步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7033.5亿元,是2008年的3.08倍,是2010年的2.13倍。

图2 商贸流通业占比情况(%)

从占比情况来看,2012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GDP之比为15.78%,较2010年(为14.85%)提高了0.93个百分点,2016年占比为19.44%,较2010年提高4.86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11.88%上升到2012年的12.52%,继而提高到2016年的15.13%。

2012年商贸流通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为34.89%,较2010年(为33.74%)提高了1.15个百分点,2016年占比为37.65%,较2010年提高了3.9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逐步上升,由2010年的27.01%上升到2012年的27.68%,继而又提高到2016年的29.31%。

(三)商贸流通业是支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力量,贡献率在第三产业中居第一位

图3 商贸流通业及其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与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相比,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居于第一,贡献率均在16%以上且较平稳;相比而言,房地产业的贡献率波动巨大,从2009年17.33%跌至2011年的1.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的贡献率较低,均不及商贸流通业贡献率的一半。

2016年,商贸流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稍有下降,但是效果及作用依旧特别显著。2016年GDP名义增长7.5%,第三产业贡献率为62.9%,其中25.49%是由商贸流通业提供的,特别是由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提供的,如图3所示,贡献率达到16.79%,远高于其他服务业。

(四)商贸流通业是容纳就业的主要行业,解决了第三产业中60%以上的就业

2016年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数达822.53万人。从从业人员占比情况来看,商贸流通业一直是重要的就业岗位供应者,近年来城乡合计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之比均在60%以上。

(五)网络零售持续高速增长,突破万亿大关

在“互联网+”背景指引下,大量新型商业模式涌现,网络零售高速增长。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0306.7亿元左右,突破万亿大关,增长35.4%。省内居民网络消费5251.7亿元,增长30.9%;网络零售顺差5055.1亿元。

表2 2008年以来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情况表

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建议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调整的关键时刻,虽然呈现逐步复苏趋势,但是仍然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风险和挑战。浙江商务作为中国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将浙货和浙江制造广销到相关区域。

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商贸流通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改革的本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调整“结构性”、改变“结构性”,以制度的创新和优化,释放生产力,启动发展潜力。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商贸流通业,必然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商贸流通业供给侧改革应从生产端入手,贯穿供给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新需求促生新供给的能力,提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水平,在互相推动中实现经济发展。一是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增加“新模式”供给。以电子商务为抓手,增加现代流通新模式供给,继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二是以传统商贸企业转型,提高“新业态”供给。三是维护和提升老字号,培育国际品牌,改进“新品牌”供给。四是维护市场秩序,提高“新信誉”供给。五是降低流通成本,完善“新制度”供给。

加强商业网点规划,打造“特色小镇+旅游+商贸”模式。将商业网点规划纳入特色小镇建设、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动商业与人口、交通、市政、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商业网点合理解决商贸企业恶性竞争的问题。合理增加乡镇中小型商业网点布局,提高居民购物便利化程度。结合和赋予特色小镇新的商贸功能,打造“特色小镇+旅游+商贸”模式。

推进国内贸易流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在义乌国内贸易流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金华国家级现代服务业试点、杭州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等国家级改革试点,以及长兴、上虞、普陀等省级流通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试点的同时,总结试点经验,并积极向全省各地复制推广,促进全省面上商贸流通发展。

大力推动实体零售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确定若干个试点,促进供给和需求的对接,推动实体零售由销售商品向引导生产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推动商贸流通企业的数据应用。大数据时代,数据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石。互联网零售企业基于自身优势已经在数据挖掘、决策分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浙江大部分商贸流通企业的数据意识较为薄弱,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应用意识和数据获取分析方法落后,不能从大数据中高效获取和分析,无法满足当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整合供应链需求。

继续完善市场秩序。近年来,浙江在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方面进行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部分行业、领域和环节仍然存在不诚信、不规范和不公平的现象,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电子商务法律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投诉和不满意已经成为阻碍商贸流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消费者信息泄露、遭受损失等现象已经成为危及商贸流通发展的难题。

本文受“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大数据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监测、评估与监管体系研究(16ZDA053)”资助。

浙江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流通业零售额第三产业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7月我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下降2.9%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冰箱市场零售额四年来首增长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2016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近9000亿元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