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2018-01-04 08:22陈培张玉领
科技视界 2018年25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职业倦怠高校教师

陈培 张玉领

【摘 要】职业倦怠的产生削弱了高校教师工作的内驱力,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容易把不良情绪渲染给学生,对学生的成长,价值观的确立乃至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產生深远影响。本文在阐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的同时,也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预防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等方面做了分析,以期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20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96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job burnout weaken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teachers'work, not on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ut also easily renders bad emotions to students, which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students' growth, values and even future life and work.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teachers'job burnout,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it,in order to promote university teachers' mental health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 Job burnout; Prevention measures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针对职业压力首次提出了“倦怠(bornout)。1981年,Maslach提出了倦怠的三维度理论[1],职业倦怠共分为三个维度: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个人成就感。情绪衰竭是产生职业倦怠的最主要的原因,情感衰竭和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是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职业倦怠的产生降低了教师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容易把不良情绪渲染给学生,影响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乃至身心健康。

1 职业倦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1 对教师本身的危害

长期职业倦怠的教师由于情绪衰竭,工作和生活厌倦感明显,身体易处于亚健康状态,防御疾病的能力差,烦躁、焦虑,甚至出现抑郁,易随波逐流,教学科研内在驱动力缺乏,畏难和不思进取等比较明显。教师职业倦怠的身心症状不仅限于个人主观体验,还会影响教师的人际关系,导致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紧张。

1.2 对学校的影响

1.2.1 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对教学缺乏积极性和热情,上课应付,对学生教育、管理简单粗暴,有时还会将不良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对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使学生在思想成长期对未来感到悲观,对学习、生活失去努力的信心和勇气。

1.2.2 教学研究动力不足

职业倦怠的存在使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学校、省市级组织的教学比赛、教学研究缺乏内在动力,即使被要求参加也是疲于应付,难以全力付出。

1.2.3 学校凝聚力降低,离职率增加

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对学校推出的课程建设、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改革项目产生抵触心理,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创新措施有抵触情绪,难以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逐渐使自己孤立于学校整体之外,使学校的整体凝聚力降低。由于缺乏创新,不能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比赛和教科研工作,使教师职业成就感逐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加之目标考核任务繁重,教师离职率增加。

2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科学,如过度的工作负荷、学生负担、教学改革的外在压力等。以及教师本人的婚姻状况、教师经验和对于教学的情感等因素等都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2.1 工作层面

工作原因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原因,工作任务繁重,角色冲突,管理人性化程度不够等都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2]。

2.1.1 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高校专业数量的增多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应对生活压力的同时,对照绩效目标考核,还要完成繁重的教科研和管理服务等工作,导致教师疲于应付,逆反心理严重,从而容易产生情绪衰竭与低个人成就感[3]。

2.1.2 工作缺乏创新刺激

由于师资缺乏,很多高校教师每人需要承担多门课程,同时授课班级多,同一门课的重复率高,导致高校教师空虚感增强,工作积极性、进取心和求知欲下降,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表现突出。

2.1.3 角色要求过多

由于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很多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往往要承担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工作。教师角色要求过多,导致教师挫折感提升,增强了痛苦与空虚感,易使教师产生了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

2.2 个人层面

2.2.1 “付出-回报”不对称

随着教师入职时间延长,他们对生活、自由等有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科研取得一定成绩以后,逐步开始关注自身利益。但由于部分高校在制定考核和分配细则时,没有充分体现个体价值和权益,一些教师可能会感到“付出-回报”失衡,逐渐失去进取心,甚至出现心理疲劳和耗竭的状态[4]。

2.2.2 情绪耗竭现象显著

随着入职时间延长,教师个性化逐步丧失,且男性比女性教师更严重。分析原因可能是女教师情感丰富、忍耐力相对较好,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在生活和工中遇到问题往往会主动寻求倾诉对象,容易找到合适的不良情绪宣泄途径。而男性不善于倾诉,忍耐力较低,如没特殊爱好,人际交往又比较单一,不良情绪不易宣泄,易产生情绪耗竭。随着教学改革、职称评选、绩效考核等竞争压力逐渐增加,容易使男教师感到自身作为不大、成就感低[5]。

3 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

3.1 学校层面

3.1.1 畅通教师能力提升渠道

建立多种服务与支持平台,给教师提供教学、科研等提升的平台。逐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举办校内教师讲课比赛,以赛促学;定期举办教师沙龙、学术沙龙;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学术科研交流等。

3.1.2 完善教师考核体系

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合理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完善的薪酬制度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的举措。逐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在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中尽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满意度。

3.1.3 完善教师心理服务

每年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对教师提供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疾病严重者进行外部干预和治疗[11];与校外的心理服务组织合作,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教师抗压和自我压力调节能力。

3.1.4 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充分重視教师的价值,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12]。扩大教师对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及其它事务的管理知情权与参与权;增加工会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构建业余教师组织,如健美操协会、骑行协会、摄影协会,在愉悦教师身心的同时增加学校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3.2 个人层面

3.2.1 坚定职业信念,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职业信念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动机,职业信念强,理想远大的教师往往责任感强,对教学充满希望和信心,能够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完成教学,因此也就不容易出现情绪衰竭。

3.2.2 加强学习,提高自我调适和角色控制

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学会控制情绪,调适压力。积极参加临床和社会实践,提升知识和理论技能;学会调节情绪,关注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和自我调适等方法,都能有效把控情绪,预防倦怠。

3.2.3 正确认知,合理定位

教师要正确看待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正确面对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选择合理的自我认知方式,合理评价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职业认同,提升工作责任意识,积极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职业倦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教师职业倦怠并不是单一现象,而是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Maslach C.Bornout The Cost of Caring [M].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2.

[2]FARBER B A. Crisis in Education: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American Teacher[M].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Inc.publisher,1991:344-346.

[3]傅端香.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5(3):119-122.

[4]蒋苾菁,张雯.付出 -回报失衡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74-75.

[5]何沙,刘利萍,陈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与缓解[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107-113.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职业倦怠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