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2018-01-04 11:22李春玲
甘肃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意义

李春玲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教学;孝道教育;渗透;意义;途径;方法

【中圖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120—01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孝道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孝道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孝道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文内容,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良好品德,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的意义

《论语》中,孔子把“仁”视为做人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中国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孝道感恩行为。孝敬父母,更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基础修养。孝心是实现家庭和睦的必要条件;孝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孝心也是提高公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有助于唤起学生的良知,弘扬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伟大“中国梦”。

二、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数学中渗透孝道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1.整合课程资源,恰当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中渗透孝道教育,真正使《品德与社会》起到引导学生成长的作用。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孝道行为学习,首先来自于模仿,模仿生活中有孝心的人;其次来自于思想修为的提高,向影视作品中的人学习。多媒体突破了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界限,能把更多信息引入到品德与社会中,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什么是孝道,让学生向榜样学习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如,学习《我爱我家》时,用一曲刘和刚的《父亲》,把学生带入到了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画面和音乐,体会到“人间的痛苦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让学生意识到,爱家就要爱父母,爱父母就要孝敬父母。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无私,笔者准备了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的视频,主人公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将她送给别人收养。7岁时,养母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瘫痪在床。从那时起,年仅8岁的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学生从生动的视频、音频、感人的画面中引发了思考,形成强烈的思想震撼。学生知道了“孝心无价”,孝心不分大人、小孩……学生向父母尽孝是必要的,也知道了怎样向父母尽孝,并在生活中践行,“比孝心,讲孝道,树孝德”,养成孝敬父母长辈的良好道德品质,真正使《品德与社会》起到引导孩子成长的作用。

2.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道。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如,学习《爸爸妈妈真辛苦》时,选择在了家长开放日,老师和家长、学生共同制订了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所有父母亲干的农活家务都让学生完成,即使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也让学生必须参与,亲力亲为,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过角色互换,有的学生统计出凌晨3点钟父母和他传花粉、收割架豆的劳动;有的学生统计出大中午2点,温度高达30多度,他和父母还在地里摇花粉,摘西红柿,收南瓜;有的学生统计出晚上10点多,还和父母在灯下摘豆子,摘辣子。让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通过学生和家长角色互换,了解了父母的日常生活;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父母生活,体会了父母的辛劳,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设计,也符合体验式教学的:我听了,我知道了;我参与了,我懂得了;我懂得了,我会珍惜。让学生通过参与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并且在生活中学习孝道,践行孝道。

3. 开展竞赛评比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开展一系列评比活动来推动孝道文化教育,如,“十大孝星”评比活动;“孝老敬老征文”评比活动等。在“十大孝星”评比活动中评选出本班“十大孝星”,并在班级黑板报、橱窗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在家庭、社会、学校掀起学孝星、比孝星、看孝行的热潮。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意义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