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方法浅谈

2018-01-04 11:22洪红
甘肃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鼓励美术教育兴趣

洪红

【关键词】 美术教育;兴趣;鼓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72—01

在谈及儿童美术教育时,有学者曾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育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深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走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的今天,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呢?我以为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以儿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只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根本途径,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认识作用,也抹煞了儿童的灵感和天赋。然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进行,不能有任何的强制性。如,首先,要让儿童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教师要走进童心世界,了解儿童的思维特性,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其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在春天带儿童去野外观察自然,数一数桃花有几个花瓣,摸一摸柔软的小草,看一看花丛中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样的;去动物园观察长鼻子大象、美丽的白天鹅、机灵的小猴子等可爱的动物,让儿童亲近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另外,还应让儿童多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的能力。此时,儿童的绘画兴趣才会逐渐浓厚,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设法将儿童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儿童的表现欲、创作欲。

二、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培养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儿童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教师可以利用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鼓励儿童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加油,这样就扫除了儿童创作时的心理障碍。每个儿童都有创作的欲望,传统教育总是喜欢让儿童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儿童依样画葫芦,儿童的想象力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传统美术教学把技术放在第一位,不注意让儿童通过观察表現丰富多彩、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表现自己的生活认识和感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儿童的能动性。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师认识到儿童美术教育同专业的美术教育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儿童美术教育主要依靠发展直观知觉,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人的一切感官,让儿童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当然,注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做到因人施教,循序善导,使每个儿童在指导中都有所得。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儿童会想再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儿童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帮助儿童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在美术活动中要强调个性表现,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并给于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该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传统儿童美术教育中,往往以像不像为评价作品的标准,忽视了艺术创作多元化表现的特点。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艺术创作没有统一的答案。在美术活动中只有强调个性表现,提倡别出心裁,才有可能促使儿童产生创造力。因此,教师评价儿童美术作品,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作品,画得虽然不美观,却是儿童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儿童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儿童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作业评讲时要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儿童具有的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儿童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才会给儿童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鼓励美术教育兴趣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