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
[摘 要]北大荒知青时代产生的文化具有地域性、特殊性,对其文化的研究正受到地方文献研究者的关注。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图书馆着手对北大荒地方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并数字化,通过网络将这方面的资源推送给用户。本文从北大荒知青历史背景入手,对北大荒知青文献的收集、整理、数据库建设及专题制作与推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北大荒;知青;地方文献;数字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4.099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4-0-02
1 北大荒知青歷史背景
北大荒是黑龙江省境内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的广大荒芜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称为北大荒。北大荒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北大荒土地肥沃,人烟稀少,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号召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知青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青年的一种称谓,这些知识青年是从城市中走向农村的初中生或高中生,是响应国家号召被迫或自愿到农村参加锻炼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是在“上山下乡”这个政策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群体。
在北大荒开垦时期,一些文艺青年、艺术家来到北大荒,在经历了这段特殊岁月后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北大荒文化。北大荒文化由军旅文化、知青文化、齐鲁文化和黑土文化组成。齐鲁文化是由山东支边青年和山东移民带来而融合形成了北大荒文化的一部分;黑土文化是由东北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在北大荒开垦时期基层官兵铸就、锤炼形成了军旅文化,以及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大批城市青年迁徙到农村。在那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形成的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知青文化。
2 北大荒知青文献收集与整理
北大荒文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创造了许多精神财富,如文学作品、诗歌、绘画、舞蹈以及衍生出来的影视作品。为了保存这些精神财富,图书馆收集和整理了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数字化研究。
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建数据库是大多数高校都在进行的工作。佳木斯大学是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综合性的省属院校,作为文献集散中心的图书馆,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建数据库成为必然。在对反映北大荒历史文献的地方文献数字化研究过程中,收集和整理资料是最关键的。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收集内容定位在所有能反映知青岁月的文献资料上,如关于知青的图书,包括名人传记、名人文学、未公开发行的内部出版物、音像出版物、名人手稿、歌谱、乐谱、剧本,以及一些数字作品,如照片、胶片等都在数据库建设的收录范围。还有反映知青的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票据、账目、个人日记等未公开发表的零次文献的原件或复印件也在收藏之列。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文献资源的收集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收集方式采用征集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征集的方式包括捐赠、采购、复印、交换等方式。捐赠是一些相关单位或个人以无偿的形式将文献捐赠给图书馆,图书馆向其颁发捐赠证书,对于捐赠者,图书馆设立专柜收藏,方便用户无偿使用文献。采购是由负责图书采购的采编部购买与北大荒相关的图书以及有偿从收藏者手里购买有价值的文献。复制是用拍摄、扫描、复印等方法将原始文献进行复制收藏。在文献收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和拜访相关的有地方文献的部门及个人收藏爱好者,将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文献进行了拍摄。在实地走访中,与地方文献相关部门建立了文献资料长期交流与互换关系,为丰富自建数据库做了很好的文献积累。
3 北大荒自建数据库的建设
随着时代的变迁,知青岁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对知青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研究未及时得到重视,以至于知青文献资料零散不集中,各地的档案部门对这一时期的资料只起着保存功能而未得到开发。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图书馆进行了数字化研究并建立了数据库。
自建数据库的建构以收集到的文献类型及历史特点为基础,其包含北大荒知青岁月自建数据库,下设北大荒名人作品、北大荒文献、北大荒名人等栏目,在这些栏目下建立了书目数据库。为方便用户检索和使用,设立了题名、作者、出版单位、关键词等检索字段,并标注了文献获取途径。在关于北大荒知青文献的数据库建设中,图书馆采用数字化和地方文献展馆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手段向研究北大荒的人员及有兴趣爱好的用户提供详实的研究资料。
对知青这个年代的研究并非只在中国大陆有研究,我国香港、台湾及国外也有学者对知青这个特殊人群进行研究,例如:台湾出版的《中国知识青年题材小说研究:从文革时期到90年代》《王安忆的小说及其叙事美学》、香港相江宇等人《知青掌控中国》等学术作品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做了研究;美国的作家托马斯·伯恩斯坦所著的《上山下乡》及作家斯坦利·罗森的《下放青年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的角色:广州个案研究》,加拿大华人梁丽芳《从红卫兵到作家——觉醒一代的声音》及姜雅容的《毛的孩子们在中国:发自红卫兵一代的声音》。在北美地区的东亚图书馆收藏了东亚的各类学术资源,其中就包括对知青岁月研究资源。如《知青:南加州中国知青协会会刊》(ISSN 1937-8440)等杂志,同时也收藏了少量的非正式出版书籍,一些外文版的书籍、音像文献《滚滚红尘:中国知青民间记忆之红土地篇》等,这些文献在国内几乎是找不到的,并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随着近年来对知青问题研究的升温,东亚图书馆也相继收藏了许多知青时期的文献与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文献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出去,方便用户的查找与使用。在自建数据库的建设过程,这种很难获得的文献需要工作人员从一些期刊论文、专著中挖掘出来,充实到数据库中。
4 利用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建立专题
超星学习通软件是一款知识传播与管理平台,该软件是基于神经系统原理,将在线课程、海量资源、办公、个性化空间集一体,为用户学习和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超星学习通可进行专题创作。专题采用期刊和图书形式,内容用文字、图片(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展现。文字采用简洁化语言,适合目前用户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该软件是专业的移动学习平台,用户可在手机上下载超星学习通APP客户端,随时随地获取大量学习资料。基于超星学习通的这一特点,图书馆建立了北大荒岁月专题。
北大荒岁月专题包括三个专题:北大荒知青岁月、北大荒版画、文化名人在北大荒。北大荒知青岁月专题包括北大荒历史、北大荒精神、知青岁月历史背景、知青名人回忆、知青网站链接、与知青相关的电影、上山下乡时的音樂、知青方面的文献与研究以及知青专题研究期刊等内容。在北大荒精神专栏里,介绍了北大荒精神的由来、北大荒精神内涵、北大荒艰苦奋斗精神、顾全大局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及勇于开拓精神,并进行了解读;知青名人的回忆选择了几位典型的名人对那段岁月的回忆,如中国垦荒第一人杨华,以及梁晓声、聂卫平、杨立伟、艾青、丁聪、聂绀驽、吴祖光、范国栋、新凤霞、丁玲、姜昆、濮存昕、张抗抗、陆星儿及肖复兴等;在知青网站链接这一栏目,选择了在全国各地建立的知青网站并做了有效链接,如哈尔滨知青网站、知青博物馆、黑龙江兵团知青网站、呼玛县上海知青、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北大荒知青艺术团、七星泡农场上海知青、大庆上海知青、五师五十团、五师五十团影集、五师六十七团一营八连及爱辉上海知青联谊会等;在体裁的选择上,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与知青相关的文献向用户推荐了中外比较著名的图书。北大荒版画是从网络上寻找的清晰度高的版画图片,文化名人在北大荒专题部分将其在北大荒时期发表的作品、个人经历详细地介绍,以便读者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解。
专题制作具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功能,其不仅能将同一专题的内容融合到同一平台上,起到内容聚合的作用,还促进了专题内容的传播。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是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但保存不是最终目的,目前,一些图书馆注意到了地方文献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在阅读推广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例如: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制作专题其实就是阅读推广的形式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吴黎敏.浅析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J].学术评论,2007(10).
[2]阚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史志,2007(8).
[3]张红伟.试论地方文献的搜集方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7).
[4]王晓霞.浅谈地方文献的特色建设[J].传播与版权,2017(3).
[5]陈晓春.浅析高校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以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