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无界平台助力打造智能供应链

2018-01-04 16:30仲碧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供应链互联网

仲碧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于供应链的要求也不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如何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成本变化趋势,如何实现运输过程端的全程可视化,如何通过智能手段实现24小时全天候物资响应,成为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借助物联网和无界平台等新兴技术,打造智能供应链可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互联网时代元界平台如何助力打造智能供应链。

[关键词]互联网;供应链;无界平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037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8-0060-02

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技术为驱动、以用户为中心、跨界竞争和低成本运营是目前成品销售市场所面临的形势,也是销售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法宝。在互联网时代,成品销售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将从简单、粗暴的价格竞争,逐渐转向客户关系竞争,客户资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互联网+”对成品销售必然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革,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将会推动成品的销售。

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消费者为中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网民数量越来越多,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市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將达7.7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将达55.9%。“互联网+”在各行业产生了新的动力之源,抓住互联网就是增加了企业营销的一种强有力的营销工具,图1为“互联网+”智能供应链架构。

“互联网+”的三要素包括新基础设施、新生产要素、新分工体系。新基础设施包括云、网、端;新生产要素指的是大数据;新分工体系指的是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互联网+”将使企业供给与市场实际需求间的交集越来越小,消费者开始处于商业活动的中心。企业要与客户建立连接,否则将无法获得终端用户的服务,最终会变成通道商,成为他人的垫脚石。而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与每一个客户互动的机会,图2为“互联网+”推广架构图。

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给企业带来了挑战。一是业务运营挑战:O2O/B2C商业模式的发展,对传统行业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冲击;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普及,降低了传统经营模式的人力、物力投入,提升了成本优势,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挑战;大数据工具的充分应用,提升了企业在运营环节的监控及预测能力,促使运营趋向经济化、节约化。二是客户检验挑战: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客户的支付习惯,对传统行业的客户体验带来了冲击;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形成了更加明确的客户画像,营销模式更加精准;射频识别、智能物联等技术,提升了硬件识别的准确性,提升了客户的消费体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思维、新平台将会多方面助推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技术4项颠覆性技术,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企业可充分利用新技术支撑和拓展新业务发展。

云计算:提供大数据应用基础,降低IT建设整体成本,实现对业务的快速部署和响应。

物联网:获取客户和车辆信息,与交易数据深度融合,为车辆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内容。

大数据:建立预测和预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实现数据的挖掘与应用。

移动技术:获取客户行为数据,实现虚拟加油、虚拟冲值等线上业务,全天候客户服务平台。

2合理规划、顶层设计,改变企业运营模式

互联网转型不是赶时髦,不是烧钱,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为了优化企业发展模式、利润模式、销售模式和服务模式,提质增效。互联网转型并非摒弃传统业务,而是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改造传统业务;整合提升原有的发展模式、销售模式、服务模式和利润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业务流程和体系制度;利用互联网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变和竞争对手在同一平台进行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图3为互联网下的销售企业客户生态圈。

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技术为驱动、用户为中心,跨界竞争,高效、低成本的运营,是制胜法宝。

一是用户思维:以服务客户为运营理念核心,打造销售企业“粉丝经济”。

二是平台思维: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三是跨界思维:引人外部消费体系,扩大客户规模。

四是流量思维:流量的本质是用户关注度,流量即是产业规模。

五是大数据思维:过去用数字管理企业,现在用数据管理企业。

六是迭代思维:强调微创新,不等不靠,立足优势,快速生成效益。

七是社会化思维:企业与用户平等沟通,口碑营销、口碑共建。

八是极致思维:产品为王,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及服务。

九是简约思维:少而精,简而美。

未来信息化提升方向应从客户服务、营运效率、基础平台、管理效能4方面切入,打造统一、高效的“互联网+”信息体系架构。

总体方向:打造统一、高效的“互联网+”信息体系架构,重点关注移动应用。

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提升交互能力,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交易方式,挖掘数据价值。

提升营运效率:优化业务系统,实时采集数据,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提升自动化水平。

统一基础数据和服务:平台统一、数据集中、服务统一、标准统一。

提升管理效能:高效、闭环、协同。

3领先平台、精益运营。全力提升企业效益

打造四个平台:客户服务平台、生产营运平台、经营管理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敏捷响应新业务,以技术创新助力销售企业打造“企业一客户生态圈”。

客群规模化:打造销售企业统一的会员体系,利用规模效应挖掘客户整体价值。

服务线上化:多渠道的服务客户,依托线下做大线上,依托线上促强线下,巩固传统业务。

合作平台化:集成系统内外合作客户产品与服务,建设特色销售生态圈。

响应智能化: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决策者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提升客户体验。

销售企业未来将建设前台三大人口:微信、APP、电商网站作为前端三大人口,微信将通过社交优势以及精准营销能力,持续向APP以及电商网站引流。三大人口通过以下几点助力互联网转型,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持续将消费者从线下向线上引流;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利润;通过提升品牌认知巩固消费者忠诚度。

3.1微信平台建设优势

第一,客户、会员管理:面向个人客户、单位客户。微信粉丝、客户会员数据、营销管理与CRM系统实现集成,实现统一的会员管理体系。第二,服务管理:提供优质的用户服务,通过FAQ(在線帮助)、多客户实时回复,投诉管理等多服务方式和渠道,强化与客户的沟通,帮助企业减少客服人员投入,降低人工成本。第三,建立完善的营销平台:通过抢红包、电子券营销、集助力、摇一摇等营销活动,支持企业微信营销运营,帮助企业增加新的营销方式。第四,微信商城:打造基础重点商品的微商城平台,实现对商品、商户、支付的全管理。增加一个具有海量潜在客户的新的营销渠道,通过微信的群体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实现精品、优质产品销售和线上品牌推广。

3.2基于微信平台建立多种营销模式,实现“吸粉”“固粉”“用粉”

第一,抢红包营销:通过抢红包的形式,吸引用户持续关注企业公众号,增加用户黏性。第二,集助力营销:集助力类需要用户集齐朋友的帮助才可过关,增加了公众号在朋友圈中的知名度。第三,摇一摇营销:摇一摇搜周边,可获得附近门店电子券等,增加进店率。第四,抽奖类营销:趣味游戏送电子券或者商品,增加消费者黏性。第五,秒杀类营销:秒杀企业自有优质商品,提高商品知名度,提高品牌知名度。第六,预售类营销:预售类营销减少门店库存量,增加消费者进店自提率。第七,趣味游戏类营销:趣味游戏类增加平台互动性,打破官方公众号刻板的形象,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第八,会员营销类:针对会员开展营销,增加会员优越感以及特权,增加会员黏性。

多样化的微信营销方式,将会为消费者进店率、电子券使用率、品牌认知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多方位获取用户信息,增强平台黏性,增加销售利润。

3.3新视角、新模式,打造新型线上电商入口

第一,建立客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客户数据标准化、分类管理,实现360度客户视图,提升客户体验。第二,提升市场分析预测能力: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价格、销量等趋势分析和营销策略优化,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第三,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品牌形象:实现全流程的在线交易服务,渠道扁平化,建设新的商业生态圈,丰富商品品类,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客户服务。第四,统一支付体系,建立金融服务生态圈:与卡系统整合,提供商业生态内的消费能力,实现多种业态以及服务的支撑;提供大量增值服务,扩展企业业务增长点。

3.4基于全渠道客户的大数据应用探索

第一,360度客户画像:实时精准客户画像,标志客户特征,客户贡献度价值和活跃度分群。第二,客户购买行为分析:基于购买轨迹及购买清单,了解客户消费行为模式,便于针对性营销及服务。第三,非互动交叉营销:基于数据分析和挖掘基础,恰当时间、地点、产品、方式的跨渠道产品交叉营销。第四,营销活动效果评估和优化:完善营销活动的设计和执行,指导营销资源的投放和最佳产出比率。第五,客户流失预警:提前预知客户潜在需求和流失异动倾向,提升客户保有率,增加客户与企业的黏性。

4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挑战已不是来自过去的竞争对手,而是来自跨界的互联网同行,企业只有把互联网植入传统零售的各个环节中,适应、变革、开拓,才能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供应链互联网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