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平
摘 要: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成长通过教师对生命个体的关爱、引导、教育,才得以实现。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探究初中语文作文点评的有效方式,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是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践行。
关键词:生命教育;作文点评;有效方式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同时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1],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成长通过教师对生命个体的关爱、引导、呵护,才得以实现。重视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学生要成长,语文教师必须先有担当。在初中所有学科教学中能够直接完成思想引领、价值观教育、品德修复任务的教学便是作文点评。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探究初中语文作文点评的有效方式,是对生命个体的最好尊重,也是对生命教育理念的有效践行。
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反复思考: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提高。但是当生命教育的理念重新回到我们视野的时候,想到呵护、关爱和尊重,想到学生的抵触、反感和心理阴影,我想请问,面对中学生并不成熟的思想认识和比较低的作文水平,教师是否还应该回避错误?是否还敢于展示错误、纠正错误?我们是否只在教学中展示美文,推送优秀?这一定会引起大家的思考!
一、洞察作文辅导的现状,我想谈一种现象
每次到书店里寻找作文辅导的外力,总感觉最有用的东西还是得不到。感动于教师平日里细致入微的评语,惊讶于教师一天一次的流批量,也折服于出版界堆积如山的辅导材料:《中学生作文选》《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宝典》《精彩的字词句段篇》……不同种类琳琅满目、一应俱全。然而我们唯独见不到的是那些来自于学生身边的、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充满泥土气息的、原汁原味的、不加任何修饰的《病文、病句积累》和《问题作文选编》。学生无法在问题分析中有所改变。
二、深入作文教学的课堂,我发现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作文辅导过程中,作文评价的方式始终还是把教师的书面批改作为首选。第二,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大多依赖于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借用和模仿以及虚情假意的拼凑、堆砌和包装。
作文点评原本是语文教学的老话,是由来已久的旧俗,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却鲜少点评行为的实施,作文点评的现状往往只停留在书面批改的老模式上。学生常常因为无法透彻理解教师的评语、批改符号而放弃修改,或对老师的评语视而不见,将写过的文章扔在一边,提高水平无从谈起。
三、在反復的教学实践之后,我得到如下结论
1.作文评价最有效的手段应该是面对面的点评
作文教学中,书面批改因为缺少互动交流,意见交换,收效甚小,而面对面的点评,规模越大越有实效,次数越多越有提高,否定的理由越充分,学生的思想认识越深刻。面对面的点评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迅速、最直接的途径。
2.在面对面的点评中匿名点评效果最好
在面对面点评中,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错误,然后让他们进步;教师的担当就是在指出错误的时候不能顾此失彼,确保点评有效。这是因为面对面点评有利于师生交流,也容易触及学生心灵。不当的点评,往往给学生遮上心理阴影,伤及人格尊严,学生不买账,教学效果也会受影响。匿名点评是最具人性化的点评。可保护隐私、消除顾虑、避免伤害,将问题更多地呈现出来,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真诚对话的平台;匿名点评可以有效利用错误资源,调动情绪,畅所欲言,挖掘潜能。因此,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下,潜心研究作文点评的有效方式显得十分重要。
3.匿名点评可以有多种形式
匿名点评可以是分小组的小范围匿名,也可以是面向全体的开放式大范围匿名,更可以是班际、校际间的匿名。其中分组点评是最服众的点评,分组讨论、交流、互动,既可以排疑止争,也可以增强学生点评的积极性;而问题浅显、易于纠正的问题则适合于大范围开放式点评。开放式点评参与面广、纠错速度快,是学生表现最积极、接受最快的一种点评;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一对一点评。一对一点评,主要是针对问题严重,涉及写作态度和个人品质,有抄袭行为的学生进行的点评,是一种谈心式的点评,既可保护学生隐私,又可消除顾虑维护尊严,明确教师的指导意见,解决实际问题,是最有效的点评。
实践证明,匿名点评方式有效,立竿见影。
4.作文点评的方式有效,一定要在形式上有效、语言上有效、态度上有效
我们要努力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开放式成长。因此有效的作文点评,在适当匿名的同时,也要讲求语言分寸,不揭露个人隐私,不伤害学生尊严,切忌冷漠、贬损、批评、放弃,要避免难堪、杜绝指责、真诚纠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中“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2],从而达到理性成长的境界。
做好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师特殊的使命。当然,有效的点评是一个更待深入的课题,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始终不渝地用温婉的心灵去淘尽每一个生命难以挖掘的价值,让成长中的生命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刘虹.生命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
注:本文系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完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生命教育理念下实践语文作文点评有效方式的研究(PGAC17059)。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