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俊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 211100)
无缝学习环境下高职文科课程四阶段环形翻转课堂模式构建
莫 俊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 211100)
融合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对格斯丁的翻转课堂模型加以改进,运用建导法构建无缝学习环境下的四阶段环形翻转课堂模式,强化教师引导式学习的环节,使课前翻转阶段的前置学习、意义建构等环节变得更有目的性和指向性,同时形成课程前后相互衔接、循环往复的翻转课堂周期。
翻转课堂;无缝学习;教学模式
当前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对文科课程缺乏关注,致使文科课程缺少翻转课堂案例参考和经验借鉴。本科院校实施的文科课程三段式翻转实验验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该实验揭示了有效开展翻转课堂的苛刻前提条件,即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课外学习时间。[1]高职院校文科类课程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不能照搬操作性较强的两分型教学模式。考虑到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实际情况,前置学习要求较高的三段式翻转模式也难以直接应用,而要在翻转中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本研究尝试对格斯丁的四阶段翻转模式进行批判性吸收,结合高职院校文科课程的教学实际需要,展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全新构建。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新兴的“先学后教”式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自兴起以来,在不到十年的历程中演化出了十余种较具代表性的教学模型,如表1。
上述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大致划分为以陶伯特为代表的两分型流派 (Talbert,R.,2011)、以拉姆齐为代表的三段式流派(Ramsey,M.,2013)、以格斯丁为代表的环形四阶段流派(Gerstein,J.,2011)。各流派的翻转课堂模式均有其优势及不适应性,陶伯特的两分型翻转课堂多适用于理科类的操作性课程,对于文科类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拉姆齐的三段式翻转课堂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前置学习要求,其适用对象受到了较大的限制。[3]格斯丁的环形四阶段翻转课堂偏重于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有所忽视。[4]
李明华[5]教授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分为四大类,以便于开展教学过程的优化。第一类活动是指学生和学生团队操练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的学习活动,如自学、做习题等。第二类学习活动由学生和学生团队自主进行,效率更高,如若干容易自学的知识点和信息的第一次获得。以上两类活动一般均可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提升学习的效率。第三类学习活动在缺失教师参与的情况下效率低下,如若干较难的知识点和信息的第一次获得。第四类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必不可少,如知识的难点讲解、知识消化、问题的反馈和讨论、学生个人和团队的展示活动等。这些学习活动的划分,为建导型教学管理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张学新[6]教授创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讨论式课堂融入传统课堂,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阶段,因此又被称为“PAD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与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理念类似,对分课堂实现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错时实施,利于学生自主安排课后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学习过程的无缝化,无缝学习的概念被进一步拓展为无缝翻转学习理论,即应用移动和无线通信技术将家庭学习、课堂活动和课外学习进行无缝连接,由此构建了一个无缝翻转学习模型。[7]这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学习理论的建立,为翻转课堂的模型革新提出了新的挑战。
表1 具有代表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2][3]
图1 无缝翻转学习模型 (黄国祯)
在此情形下,本文以高职文科类课程为研究主体,立足于知识在翻转课堂过程中的有效传递,适度融合野中郁次郎所提出的知识创造理论(SECI模型)、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理念,结合教学实际对格斯丁的翻转课堂模型加以改进,运用建导法构建了一个无缝学习环境下的四阶段环形翻转课堂模式。该模式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较为有限的现实,强化了教师引导式学习的环节,使课前翻转阶段的前置学习、意义建构等环节变得更有目的性和指向性,并融合同侪互助理论(Peer Instruction),通过小组竞赛机制提升了实际翻转过程中学生展示和应用的质量。该模式同时形成了课程前后相互衔接、循环往复的翻转课堂周期。下面以"英语阅读"课程为例,阐述该翻转模式的基本流程。
图2 无缝学习环境下的四阶段环形翻转课堂模式
“英语阅读”课程每周一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两周为一个翻转周期。在课程一开始,即采用对分课堂模式。第一次课程的前半段先对学生快速进行阅读水平的前测(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课程后半段进入学习的引领,也就是翻转的准备阶段,教师传授和演示基础知识点,发布翻转的内容、要求、任务和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并明确课程的评价方式,以敦促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同学努力参与到翻转的任务中。在此阶段,知识社会化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实践性活动将部分知识预先传递给学生。
本阶段的知识外化特指学生沉浸在无缝学习环境下完成知识的前置学习。无缝学习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基于任何终端设备(一般指“四屏”,即电视屏、电脑屏、手持电子终端屏和手机屏等)获取任何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学习服务的学习过程。[7]用于翻转的学习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视频。在两周课程之间的翻转准备期,可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平台帮助和敦促学生完成知识的前置学习,并获得学习情况的即时反馈。如:利用教学视频传授阅读基本技巧,运用原版影视辅助阅读英文名著,日常使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词汇、语法等学习资源,建设博客、论坛、QQ群等网络平台以进行网络互动和答疑解惑等。
组合化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序化的过程,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翻转课堂前的展示交流准备任务。就英语语篇阅读技巧而言,本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教师演示的阅读技巧,独立完成指定的语篇阅读练习,随后小组协作共同讨论,制作PPT准备汇报阅读技巧的实际应用方法和阅读心得,同时进行技巧总结。这事实上也可看作是知识内化的一种准备。针对文科类知识零散造成课堂翻转困难的现实障碍,可采用小组协作制作个性化思维导图的方法加以破解。例如,针对在阅读过程中造成障碍的词汇及其他知识点,可鼓励各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力, 利用 XMind、MindManager、imindmap 等思维导图软件,将相互独立的知识点进行逻辑性、趣味性串联,形成知识簇进行课堂展示,并引入游戏化竞赛机制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这种探究式学习任务,最终实现知识的组合化。
一个翻转周期的第二次课程是完成知识内化的主阵地,同样使用对分课堂模式分配课堂时间。各小组利用课程的前半段时间,在PPT的辅助下进行现场汇报,展示和交流小组成果,并伴以随堂讨论。教师在后半段时间即时进行简要的点评,随后进行后续的强化练习以促成知识内化,从而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转周期。在一个翻转周期结束时,师生利用已有网络平台进行课后阶段性的交流、反思和总结。
在下一个翻转周期的第一次课程中,教师对上一个翻转周期的效果和问题进行现场的评估,学生随即总结课程的体会和收获。在课程后半段继续实施第二个翻转周期中的知识传递、任务发布,这样就形成了课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翻转周期。
本文构建的四阶段环形翻转课堂模式尝试弥补以往翻转课堂模型所存在的某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考虑到学生学习基础不一、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适度增加了课堂翻转前的教师引导环节;二是针对以往翻转模型学科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使用思维导图等系统化工具辅助文科类课程内容实现知识组合化,以推动课堂翻转的顺利进行;三是力图打破唯教学视频的翻转论,提出在无缝学习环境下广泛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翻转的主张;四是切实关注知识的传递和内化,摒弃概念化的复杂流程,构建务实化的翻转课堂模式,简洁明了地演示课堂翻转的四个关键环节。
以四阶段环形翻转模式为基础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高职文科类课程教学实验,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成效。随着高校生源多样化态势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也将逐步迈入高校的课堂,这一翻转模式的适用性即将迎来全新的考验。在后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将包含和容纳新的研究对象,不断更新教学实验的数据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以验证其教学有效性。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可进一步结合游戏化学习、自带设备、自适应学习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理念拓展本翻转模式的外延与内涵,对其进行持续的修正。
[1]蒋立兵.文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3(1):104-111.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3]莫俊.近十年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流派演进述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4):67-69.
[4]钱冬云,倪步喜,章丽芙.高职类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4):21-25.
[5]李明华.建导法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的运用:无形投入以创建教学一流的大学[J].复旦教育论坛,2007(2):22-26.
[6]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7]Hwang,G.J.,Wang,S.Y.&Lai, C.L,Seamless flipped learning—a mobile technology-enhanced flipped classroom with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J].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2015,2(4),449-473.
Constructing a Four-phased Annular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n Seamless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Liberal Arts Cours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MO Jun
(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xi Jiangsu,214028,China;School of Business,Hohai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211100,China)
Combined with Prof.Xuexin Zhang's PAD model theory,this paper improves Gerstein's model into a four-phased annular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via facilitation in seamless learning environment.This model emphasizes the teacher's role in issue-quest learning,making the pre-learning and meaning constructing more purposeful and directional.The model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a circular flipped classroom loop.
flipped classroom;seamless learning;teaching model
G436
A
1671-1084(2017)06-0076-05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6.018
2017-07-12
2015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D377);2015年校级教改研究课题(JG2015109);2016年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课题(EMIC201620-078)
莫俊,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河海大学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