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宇
中医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因此,冬季养生,应以“藏”为首要原则。进入寒冷的冬季,人体新陈代谢较为缓慢,再加上环境、气候等因素,许多疾病便会在此时发生,极易使人患上风寒感冒、风湿骨痛、心脑血管等各类疾病。冬季养生重在“藏”,进入冬季,人体的八个部位要“藏”好。
1.脚部
脚是人体最怕冷的部位,也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肾和脾的经脉都源于脚部。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当脚部受寒,回流心脏的静脉血液就會像“塞车”一样瘀滞在脚踝附近,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在日常生活中,脚冷则冷全身,如果感觉全身发冷,则容易引起关节炎、女性宫寒、高血压、慢性胃炎等疾病。因此,在冬季,每天宜用热水泡脚,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最好穿着保暖透气、吸湿性好的鞋袜。
2.腰部
腰部是人体第二怕冷的部位,同时也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肾气有温煦全身阳气的作用。一旦腰部受寒,肾气受损,男性则会出现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女性则容易出现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用双手对搓发热,然后紧按在腰眼处,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够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3.头部
头部是人体诸阳所会、百脉相通的部位。头部一旦受到寒气侵袭,便容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同时,头部还是最不容易保存热量的部位之一。因此,冬季外出时一定要戴帽子,最好选择能够遮盖住前额的帽子,对于正在坐月子的产妇更应注意保护头部不受寒。此外,每天清晨可梳头百余次,头皮有微热感即可,此方法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
4.颈部
颈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之一,它不仅上承头部下接躯干,还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颈部一旦受寒,便容易导致肺部疾病、颈椎病、咽炎、脑血管病等。因此,冬季最好穿着立领或高领的上衣,并在外出时戴围巾,注意保暖,老年人尤应注意。
5.腹部
腹部是人体脏腑之气聚集的部位。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中医有“不通则痛”的说法,因此,有胃病史的人受寒后容易出现胃痛的症状,经期女性受寒后则容易出现痛经的症状。中年男性若阳气衰弱,则容易出现“将军肚”,受寒后易出现肠鸣腹泻、阳痿早泄等症状。因此,冬季可在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左手手心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然后绕肚脐顺时针旋转按摩腹部10分钟,长期坚持可以有效缓解因腹部受寒而引起的不适。
6.膝盖
冬季若将膝盖裸露在外面而受到寒气,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发关节疼痛。特别是在南方湿冷的天气里,容易导致寒湿侵入,引发关节炎和风湿痛。因此,冬季应为膝盖戴上护膝,或选择膝部加厚的毛裤,并注意不要运动过量,骑车出行更要做到护膝保暖。除了冬季,雨雪天气或夏天在空调房中也应注意不可让膝关节受寒。
7.鼻子
在冬季,鼻子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触到冷空气,黏液分泌便会减少,使毛细血管变脆,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部,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可引发鼻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因此,冬季外出时须戴纯棉口罩,注意不要使用围巾替代口罩,以防围巾上的细菌或织物纤维进入鼻腔。同时,可每天按摩鼻翼,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晚各一次,此法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8.背部
在冬季,如果忽视背部保暖,易受风寒入侵,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在冬季,最好养成加穿一件背心的习惯,同时可在天气好的时候,给后背晒个“日光浴”。
在冬季,人们不仅要对自己身体薄弱的部位做好保护措施,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遵循合理的饮食结构,以提高人体在冬季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