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几年,广西自治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蚕桑资源,积极探索利用桑树枝条栽培食用菌,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循环农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目前,广西自治区桑树种植面积超过20万公顷,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地区,使得桑枝食用菌在产量、产值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广西自治区年产桑枝食用菌50万吨、总产值达25亿元以上。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桑枝食用菌栽培专业户。本期介绍的是广西食用菌界的一个传奇人物,她用短短几年的时间,从一个对蘑菇一无所知的人变成了“蘑菇女王”。敬请关注——
记者:经了解,您是广西水利电力技术学院毕业的,开始是和一位江西人一起做白酒生意,后来怎么想到从事食用菌生产呢?
李玉红: 2008年,白酒生意逐渐转淡,我就开始观察并寻找转行的机会。就是在这一年,我偶遇了一位福建商人,也就是我人生中的“贵人”!在攀谈中,我表示想找些项目来做,他向我推荐了种植食用菌,并强调说福建、广西等地已有许多人靠种食用菌发家致富。得到这个信息后,我立即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国内和国际上食用菌的消费趋势,以及食用菌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种植食用菌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欧美国家和日本都是食用菌消费的主要市场,中国食用菌人均年消费量约为25公斤,每天约为66克。营养专家提出,每人每天应该消费250克菌类膳食才合理,国内人均日消费量与之还差约184 克。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一荤一素一菌”的合理饮食结构,国内外对食用菌的需求量均日益增加,因此食用菌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而且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优质食品,非常符合时下人们追求健康的方向。还有就是广西自治区的气候与福建省差不多,非常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食用菌的销售情况,我那段时间几乎每天早上都去南宁疏菜批发市场了解食用菌的市场价格,发现食用菌销路非常之好,特别是金福菇非常热卖,批发价格高达每公斤12元。与当时的鸡蛋价格平起平坐,比青菜价格贵多了。通过调查,我还欣喜地发现,每天凌晨,运送到五里亭批发市场的食用菌,除平菇(凤尾菇)以外,都是从福建、浙江等外地运来,高档食用菌没有本地生产商供货。南宁市本地农户只零星送一些凤尾菇到批发市场。
“做高档食用菌,一定有市场!”我当即下决心种植金福菇。
记者:创业之路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多少都经历一些坎儿。遇到困难,您是怎样面对的呢?
李玉红:要种菇,首先要找场地。为找到合适的地方,我动用了一切能发动的力量,最终在南宁市郊租下一所废旧的学校。我拿出卖白酒攒下的钱,又东挪西借,贷款60万元,建起了种菇房,准备在食用菌行业大显身手一番。正当我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现实却给我浇了一盆冷水。尽管我小心翼翼,但由于技术不过关,第一批菌包被杂菌大量感染,连续几个月,大批大批的菌包被白白扔掉,几番折腾下来,我一下就亏掉了20多万元。 眼睁睁地看着扔掉了20多万元,我心里非常着急。为了找出原因,我住进了菇房。经过几个月的艰难攻关,终于解决了困扰我数月的问题。蘑菇跟人一样,吸进去的是氧气,释放出来的是二氧化碳,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只要稍不小心,就会出现杂菌感染,继而导致发霉、腐烂。进入菇房前,因此,要先换上干净的衣服、鞋子,消毒好一切器具。
记者:您的食用菌基地目前的规模怎样呢?
李玉红:技术问题解决后,我的食用菌基地开始逐步扩大,产量也从原来的每天几十、几百公斤增加到几千公斤。硬件也由原来的手工装袋、单人装袋机变成了自动装袋机。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我的食用菌基地年产值就达1000多万元,成为广西自治区大规模的食用菌培育基地。此外,我在北海、扶绥、钦州等地也有了固定的培育基地,并有不少农户到我这里买菌包栽培食用菌。
就如我当初设想的一样,我种的金福菇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批发到市场,又以每公斤20元左右的价格卖到消费者手上。草菇就更贵了,批发价竟高达每公斤30元,堪比肉价,直接销往高档酒店。几年下来,我靠种植金福菇,成了名副其实的“蘑菇女王”。
如今,原有的场地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有的生产需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在经过多次考察和评估后,通过土地流转,我将2009年成立的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搬迁到横县马岭镇双平村。之所以选择横县,是因为横县是广西传统食用菌大县,是“中国双孢蘑菇之乡”,当地政府对食用菌产业在资金、信贷、技术、税收等方面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在马岭镇双平村投资上千万元,建起了草菇栽培房130间,年栽培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年产草菇36万公斤,年产值达800万元。之后又投资建了2万平方米的食用菌栽培大棚和冷库、菌包自动生产线、储存場、接种车间等,具备了年产菌包1000万袋、年产秀珍菇和姬菇3000吨的生产能力。
记者:横县是广西种桑养蚕大县之一,有桑园20.5万亩,每年桑园夏伐、冬伐都会产生大量的桑枝。您是如何带动农民巧用桑枝变桑海为“珍”田的呢?
李玉红:横县20.5万亩桑园,每亩年产鲜桑枝1.5吨,收购价格为每吨200元,仅桑枝回收一项,横县农民每年就可增收5700万元。我们公司除了自己种植食用菌,还发挥企业技术、设备和市场的优势,带动农民种植桑枝食用菌,由企业制作菌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给农民种菇,企业负责产品收购。北部湾公司的落户,为当地农民就业开辟了一条新路。比如一个农户,种有3亩地桑树,每年光卖桑枝可收入900元。到厂里上班,一天可以采菇100公斤,每个月收入约3600元,下班后还可回家照顾孩子或者干农活。据统计,每天到公司上班的大约有150人。
2014年,北部湾公司生产的有机姬菇、秀珍菇鲜品首次敲开东盟国家大门,出口新加坡市场。该公司通过在深圳挂号出口,成为广西首个向东盟国家出口食用菌鲜品的生产企业。
总之,利用桑树枝条栽培食用菌达到了循环利用、节能生态、互补增效的目的。利用本地桑枝作主要原料生产食用菌,每吨可降低成本1000多元;食用菌采摘后的废菌糠,还可做有机肥直接还田,减少化肥成本150元;农民出售桑枝每吨还可得200~300元。
记者:在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利用生态思维,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你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
李玉红:每年北方的秸秆燃烧,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大量的航班延误、旅客滞留,还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而横县在如何最大化的利用秸秆资源等问题上,早已经开始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将玉米秆、花生藤、茉莉花枝条粉碎后喂牛,利用甘蔗渣、桑枝栽培食用菌等。在这里,桑枝等资源通过循环利用转换成“金条”并不是梦。
桑枝食用菌仅仅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北部湾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全产业链的生态循环农业,即“桑枝食用菌循环之旅”:桑枝—食用菌—蘑菇脚喂鸡(鹅、鱼)—菌糠种火龙果、桑树—食用菌。
北部湾公司的生态循环理念是做到零排放。桑枝从农户手上收购过来粉碎后,可以作为秀珍菇的主要种植原料,种植完秀珍菇后,菌糠可以作为有机肥用来种桑树和瓜果蔬菜;而种植草菇和金福菇后的菌糠又能再用来种植鸡腿菇,用后再制成有机肥用于果、蔬、桑种植,另外各种菇脚都可以拿来喂雞、鱼、鹅、牛等。
记者:创新是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了解到贵公司为建设成为东盟食用菌出口基地,积极创新创优,组织技术团队研发出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桑枝粉碎、烘干、打包一体化生产线,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又投资50万元建设了一套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致力于生产高标准高质量安全美味的有机食用菌产品,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呢?
李玉红:事实证明,食用菌生产是农业秸秆资源转化的重要渠道,种植食用菌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而且还可将原本废弃的桑枝、秸秆等物质资源化,实现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多个环节资源循环利用,同时能加快“清洁乡村·美丽广西”等活动的推进步伐,形成“一业好百业兴”的局面。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休闲农业产业,不断拓展以食用菌为龙头的农业生态观光游,将休闲体验、文化传承、教育示范等多种功能聚集一起,使休闲农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效、增收的新途径。让广西越来越多的农业资源“点石成金”!
(本刊特约记者 谢青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