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建立分析

2018-01-03 10:41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高校

摘 要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给高校、学生、社会均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建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迫在眉睫。本文即基于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与原因,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建立进行分析。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高校 类型 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05

Abstract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rought about a large negative impact on colleges, students, and society.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establis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stablish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s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college; typ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突發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可能给社会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等威胁公众健康的事件。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各高校招生大幅度提升,使得高校人口密集与居住集中以及流动性大等特点进一步凸显,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区。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统计,在我国,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70%以上发生在校园中,高校更是重灾区。[1]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给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影响,迫切需要高校建立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保障。

1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与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类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

1.1 高校传染病暴发流行

在我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为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甲型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及感染性腹泻等,该类事件一旦爆发,不仅传播速速快,且传染面广,具有较大危害性。在各类病种中,以呼吸系统感染和传染类疾病占比最大。[2]2016年9月,南昌市疾控中心发布通告称截至8月底,南昌全市高校学生艾滋病例达135人,近五年该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增长率达43.16%,同性性传播为主要途径。2016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数十人感染诺如病毒,检测结果显示排除食物中毒及市政供水污染,传播途径为人与人间传播。高校传染病暴发流行原因多与高校学生数量多及环境卫生条件差和学生在预防知识方面缺乏等有关,高校学生数量集中,同外界接触较为频率,形成了传染病易感人群高危场所,需要高校强调防范意识,树立传染病危害正确概念。[3]

1.2 高校集体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事件。[4]2015年12月,东北大学多名学生出现食物中毒;2016年9月,长春工业大学北湖校区多名学生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据悉,该校九月初经常停水,水中有甲醛油漆味现象;2017年5月,沈阳化工大学部分学生出现拉肚子、呕吐等症状;2017年9月,广州大学发生多名学生在学生饭堂用餐后出现食物中毒事件,可见高校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几乎为公共卫生事件中普遍现象。在高校食物中毒事件中,大多因细菌引起,细菌性食物病毒的发生,主要同食物的加工与储存以及运输等环节受到污染相关。如高校食堂存在管理不够完善问题及卫生设施薄弱问题,加之学生在饮食卫生方面意识淡薄等,都会容易导致高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公共卫生事件。从根本原因来看,主要与高校食堂在经营管理方面不善及从业人员在食品卫生意识上较弱有关。[5]另外,高校集体食物中毒多发生于夏秋,该时期气温较高,微生物因此繁殖较快,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导致高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1.3 高校意外伤害事件

在高校,实验事故与交通事故以及触电等意外伤亡事故也比较常见,是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种。该类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多与学校安全管理不够完善以及学生自身在安全意识上较弱等有关。[6]近年来高校意外伤害事件以高校实验室爆炸事件尤为多发,仅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高校实验室爆炸事件就有3起,2015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爆炸致1死4伤,2015年12月清华实验室爆炸一博士后身亡,2015年6月苏州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2016年1月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着火,2016年9月上海东华大学生物实验室发生爆炸;2017年1月复旦大学一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2017年3月中北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除了爆炸事件外,2016年8月徐州工程学院校内3人发生触电事件,致2人死亡。另外,受情感、家庭及社会等各因素影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自伤、他伤事件频发,2017年1月北京邮电大学跳楼事件,2017年2月19日成都学生自杀事件,2017年4月华厦学院女学生因卷入校园贷选择自杀,这些事件都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2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建立对策

2.1 建立防控预案机制,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高校应加强师生卫生教育,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出之处在于其“突发性”,虽然教育防治对策较为被动,但对于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好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做好师生公共卫生教育工作,做到早預防、早防控。高校可面向学生对于健康教育与卫生保健教育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进行开设,并将其设置于高校新生始业教育中;高校还可对安全教育类讲座适当增加,如各类传染病的传染机制、正确避免措施等;在高校师生学习工作中,高校校医院与保卫处可增加对高校师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教育与急救训练,引导高校师生树立危机理念,养成对各类公共卫生隐患的敏感意识,学会发现和分析潜在卫生问题隐患信息,最大化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7]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在疾病上多具有指向性,高校应针对易发生的传染病展开排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疫苗接种工作,做好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通过提高高校学生机体免疫力来防控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其次,高校应对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密集,属于食物中毒重灾区,加强在学校集体供餐方面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以及指导力度是防范高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重要途径。要杜绝集体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需要高校加强从食堂管理人员到普通人员的管理,加强从食堂硬件设施到软件设施的管理,不管在食品采购与存储环节,还是在食品加工与销售环节,都需对严格、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高校有关部门应做好食堂卫生安全的定期检查、自查,以扼杀由于食堂问题而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

再次,为防控意外伤害事件的突发,高校应对安全教育与管理长效机制进行建立。高校应对安全 教育和宣传活动全面开展,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高校教职工应对学生安全隐患进行密切监察,当发现问题时需及时加以反映和解决。高校还应对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加强开展,无论教室、实验还是学生宿舍等,无论教学设施、宿舍设施还是实验仪器设备等,只要与师生有所接触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都需加强安全检查。此外,针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心理高校,高校应提高重视,通过增加心理咨询室、引进效度高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等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疾病等,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可对学生安全信息员制度加以建立,对身边同学的异常情况及时加以了解与汇报,从而防患于未然。

2.2 制定应急预案,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首先应对信息进行分析,制定应急预案并及时启动预案。高校在收集相关信息后,需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对信息分析后,在此基础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风险记忆预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及时进行识别、发现与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爆发,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事件信息进行迅速收集,将情况及时报告给上级部分,以最大努力对事态加以控制,在事件级别类型与影响范围以及紧迫性和变动趋势等方面实施快速评估,对正式应急机构工作进行启动。在预案实施阶段,应向全校师生公开事态实情,稳定师生心理,并对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加以启动,在应急预案启动后,高校应急管理机构需对指挥工作迅速进行展开,做好在具体工作上的安排及在各种资源与应急力量上的部署,以权威人士为依托准确判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处置方案进行制定,展开处置工作。

其次,高校还应完善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监测预警机制,各部门都应加强相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高校校医院来说,必须对流行病学加强监测,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工作与师生员工定期健康检查工作,在这些检查工作中尤其需加强对肺结核、甲型肝炎等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对于感染师生必须严格实施休学与隔离治疗措施;基于流行病学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对相应的疫苗进行计划性地购置与储备。对于高校学生处和各学院学工办来说,必须要加强生病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节假日返校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班干部信息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8]对于学校保卫处来说,必须对高校社会人员的流动进行密切管理,对社会人员的校园流动问题严格加以控制,避免因社会人员接触而引发高校流行性疾病。在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下,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控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展。

参考文献

[1] 王佳,程实,陈波涛,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7.30(10):50-51.

[2] 赵鹏,陈梅,杜琳琳,等.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件防控现况的分析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7.31(9):89-91.

[3] 汪鹏,张靖,杨小兵.武汉市2011—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4):366-368.

[4] 刘伟.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健康前沿,2016.23(3):72-73.

[5] 万方林.浅谈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J].社会科学,2016(7):210.

[6] 朱春晖,陈雅婷.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9):275.

[7] 王萌,周莎莎,杜琳琳,等.齐齐哈尔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况及防控体系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9):62-63.

[8] 史春媛,颜冰,曹隽.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17):46-47.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高校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