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探析

2018-01-03 10:20徐燕婷
科技视界 2018年24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

徐燕婷

【摘 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就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在资助工作中在精准认定有限、精准帮扶不够、精准管理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策略,以期提高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帮扶;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4-014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4.068

0 概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让更多青年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国家扶贫工作在高等教育的集中体现,是“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高校中的贫困生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生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困难生,他们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1]。据统计,教育、因病是家庭致贫的主要因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教育致贫。这些年来,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新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实行了以奖、贷、助、补、减等组成的多层次助学体系,资助了数以亿计的寒门学子。然而,现在的资助工作还存在不少弊端,以经济资助为主要方式的我国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机制还并不完善,亟待进一步完善[2]。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

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有限

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资助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遗憾的是,许多高校还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制度,影响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在实际的工作中,虽然各高校虽然做法不一,但识别工作的伊始,主要判定的标准就是学生出具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各地民政部门及有关机构的证明材料,再结合学校的认定标准进行认定[3]。但是因为基层单位所衡量的标准不一样、把握的尺度不一样,所开具的证明材料真实性有待考证。且这种认定程序导致部分学生捏造虚假材料,存在“假贫困”、“骗助”等现象。另一方面,有部分真正需要受助的学生因为自卑、内向或缺乏相应意识等原因,导致真正需要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得到资助。

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不够

扶贫要先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现行的资助体系大多数以传统的经济资助为主,首先关注的如何帮助农村贫困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但对学业、就业、心理等方上的帮扶明显不足,重资助轻育人现象明显。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想方设法寻求机会打工掙钱,但这往往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率。人际关系开支有限,限制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和交往方式,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相对欠缺,与其他同学相比,竞争力较弱。要实现国家精准扶贫的目标,物质上的补助是一方面,精神上的扶志更为重要,在首先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物质需求后,不能忽视要其满足其高层次需求,要通过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的资助方式,才能更好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

1.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管理不足

高校资助帮扶工作精准化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设立资助机构及办公场地,实行专人专项负责制度,以求更好为资助工作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专职人员数量少,人员流动性大,专业化程度不高。且专职学生资助工作人员一般由辅导员承担,但是其工作事务繁多,除承担学院的资助事务外,还需兼任其他的分管工作,加上因时间有限,难以得到系统的培训,影响资助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其次,现在的大学生是网络成长的新一代,但是较多高校仍停留在纸质化信息层面,从资助政策宣传、资助认定、资助渠道到资助等忽视创新,导致操作过程效率低和难度提升[4]。且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拿到资金后,对其缺乏适当的引导和监督,请同学吃饭、旅游等高档消费时常发生,使得高校资助工作的效能大大降低。然后,未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动态管理,未对脱贫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剔除数据库,新增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给予资助,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情况,能定期更新。

2 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探析

加强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创建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解决他们的问题既关系到高校,又关系到党中央关注的脱贫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要贯彻精准扶的工作要求,理解精准扶贫深刻内涵,实现教育脱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扶贫能在让学生涨知识、长技术,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方法之一。因此,如何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促其成长成才,发挥精准资助的实效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总结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

2.1 精准识别,不因贫困失学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全面参与精准扶贫不仅是国家政策的需要,更是作为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排头兵作用的体现。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家庭经济困难生学生最困扰他们的就是经济问题,因此经济资助显得尤为重要。自2007年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以来,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和落实过程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和变化。但是要提升资助工作的有效性,高校需加强和当地民政局、银行、学生管理系统等部门的信息共通、共享,利用“互联网+资助”模式,确保获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的真实性,并运用科学、合理、辩证、动态的认定工作体系,让学生进行精准认定,不因家庭贫困原因而失学;同时,建立多方参与、多层次的资助体系,目前资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来源较为单一。高校也可采取主动,积极拓宽资助渠道,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筹募资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5]。

2.2 精准帮扶,提高脱贫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属于在校生中的特殊弱势群体,虽经济上的资助能够圆他们的大学梦,但落实精准资助,更重要的是为了“鑄人”,达到资助育人的效果。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要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和提供平台、机会与条件,为其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注重精神的资助、心理的辅导、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受助学生的成长成才[6]。

一是心理援助。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因此高校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引导其要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对生活的自信,对自己做事能力的自信,同时加强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学会珍惜,刻苦学习,成长自己,回报社会。

二是学业帮扶。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应试教育现象尤为突出,大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基础薄弱,学习成绩滞后于其他同学。因此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学业帮扶,如开展学习互助小组、优秀教师指导等途径,鼓励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发奋学习,努力争先,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

三是能力培养。因为家庭经济的拮据,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这导致他们很少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为让困难学子在激励的社会竞争中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条件,高校在组织校园内外的各种活动时,应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生参加,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是就业指导。与其他学生相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压力、焦虑更明显,他们能否顺利地进入工作岗位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前途,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和谐。很多高校为这类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增强了受助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充分就业。

2.3 精准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中,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精准管理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首先,高校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高素质的资助工作队伍[7]。要加强对资助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国家、省和市的资助政策,同时,主动与学生深入交流,树立精准化扶贫的新理念。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载体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政策宣传深入人心。

然后,资助队伍要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教育途径,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以往以演讲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网络答题等等形式开展的资助育人活动,形式单一,缺少创新,已显然跟不上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管理者要群策群力,掌握大学生发展的科学规律,构建帮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活动载体,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成效。

再次,加强日常管理。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取资助后,高校应深入学生宿舍、课堂、食堂,对其学习态度、课堂纪律、消费习惯、生活作风等日常行为的监督和管理,谨防拿着国家资助肆意挥霍。如若有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被举报,可通过校园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其他途径进行取证,科学认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白资助意义所在,引导其积极向上、争先创优、争做榜样。

【参考文献】

[1]韦吉锋,高锋,江思义.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农村贫困生精神引导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2):120-124.

[2]周威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1(3):20-22.

[3]吴朝文,代劲,孙延楠.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模式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41-44.

[4]张晓培,周蕾.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10(5):83-86.

[5]才智颖.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138-139.

[6]赵巧.立德树人任务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机制探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2):196-200.

[7]谢红霞.高校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6):41-44.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