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
【摘 要】 本文总结了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中榜样选树的几种来源,分析了当前榜样选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大学生榜样教育选树机制:积极选树大学生身边的榜样;创造学生与榜样交流平台;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向榜样学习。
【关键词】 大学生;榜样教育;现状;困境;建议
一、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中榜样选树的现状
榜样教育就是利用个体对于榜样人物的崇拜心理来激发起学习者模仿榜样并在实践中将这种心理机制内化的过程。相较于“言传”,榜样教育具有更好的“身教”功能。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从各种途径展开,不仅仅局限于思政教育,榜样人物的选取也来自多个不同领域。
1、以品德为导向的榜样选择
思政教育是形塑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当前我国思政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十九大以来,我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社会大环境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笔者所任教的思政课为例,时代模范人物如尊老爱幼模范、安岗敬业模范、助人为乐模范以及“感动中国”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榜样人物成为了思政课堂榜样教育的首选。高校思政课榜样教育旨在形塑大学生争取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榜样选择时偏重于具有高尚品德的模范人物。
2、以技能为导向的榜样选择
大学教育价值观引导之外的另一任务就是大学生的技能训练。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会走向工作岗位,因此,技能和专业学习就成为了大学教育的主杆。熟练技能的养成首先依赖于教师的示范,一些具备了较强操作技能的人员则具备了榜样作用。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对其技能产生崇拜心理进而模仿、学习其技能。大学技能学习分类较多,如机械类、食品类、艺术类等都对示范者有较高的技能要求,从而以技能为导向的榜样也具备一定了的规模。
3、学生自身选择的榜样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可以更便捷的获取外界信息,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公众人物则成为了一些大学生崇拜的对象,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这一类大学生自发选择的榜样与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有一定相关,商界成功人士、体育明星、艺术家等不同领域中的人士都可能成为大学生崇拜甚至模仿的对象。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中榜样选树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榜样本身就具备了行为上的号召力,榜样教育在形塑大学生价值观以及引导学生行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榜样的选择则是实现榜样教育的前提。但是从榜样教育的实践来看,榜样选树机制方面存在着榜样选择符号化、榜样脸谱化、时代价值多元等困境消解了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使榜样教育的效果未能尽如人意。
1、榜样人物符号化
选择“符号”化的榜样人物是榜样教育的首要困境。榜样教育的核心要义在于用榜样的典型事迹激发起受教育者的敬仰之情,使受教育者能够自发的学习榜样的精神和行为。这一过程中对榜样的真切的敬仰之情是关键。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判断能力,在接受榜样教育时必然会对榜样人物做出判断,所选榜样能否让大学生产生“移情”是决定榜样教育效果的关键。
当前大学榜样教育中所选的榜样人物存在符号化的倾向,即榜样事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仅仅是从文字或者图片、影像等符号的表达来了解榜样事迹,榜样人物与大学生生活之间保持着距离,从而导致了“有距离”的学习。即学生对榜样的精神事迹感动却难以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仰之情,榜样事迹只是故事而与自身生活并无关系,导致榜样教育仅仅停留于学习的层面而未能引导学生的行动,消解了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2、榜样选择脸谱化
榜样脸譜化是指榜样教育中所选择的榜样人物的事迹趋同化趋势。从形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视角来看,榜样教育中多选取“道德模范”、“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等。这些时代榜样人物的选择本身具有时代价值,但是当回溯大学生所受教育来看,“二十四孝”、“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典型在学生中小学时期就已经耳熟能详。从抽象的价值标准进行纵向比较,古今道德价值去向趋近。学生在学习当前的榜样人物时,就会产生榜样人物雷同的心理。
榜样选择中的脸谱化会使得学生产生惯性心理,即认为所有榜样都相似而难以对榜样事迹进行详细了解,从而导致拒斥性学习心理。雷同化的榜样不仅会消解学生学习榜样的积极性,也难以发挥榜样人物典型事迹的感染激励作用。发觉典型任务的典型事迹,既关注其事迹的普世价值,也要强调其典型价值,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好奇感,进而对榜样事迹深入了解,为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打下基础。
3、混淆“榜样”与“偶像”
偶像是指被追求、被崇拜的对象。在经济环境影响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艺术、娱乐、写作等出现了一批有一技之长的人,通过网络媒体被人们所熟知,进而产生了一批由于喜欢某个个体而对其产生崇拜心理,可以看做是偶像崇拜。而“榜样”其本身就有楷模的意思,是一种理想人格的外化,具有感染他人、引导他人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榜样则是指值得学习的人或者事物。偶像和榜样有相似性,但不能完全等同。偶像可以是各个领域中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偏重于技能的特殊性;而榜样则更偏重于品德、道德领域的诉求。
当前有一些大学生对偶像盲目崇拜,认为偶像就是榜样,将追星等同于学习榜样。从实质来区分,偶像不能完全等同于榜样。一方面,当前社会中的很多偶像是商业包装和运作的结果,其成功的背后带有较大偶然性,不具备必然的可模仿性;另一方面,偶像是在某一技能领域较为突出,如娱乐、写作等,但是技艺和品德并不完全等同。虽然不乏德艺双馨的偶像,但是也有一些偶像品德低于技艺,难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将偶像等同于榜样,其实质是忽略了榜样的道德诉求,从而导致错误模仿。
三、建立大学生榜样教育正确选树机制的建议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在社会环境巨变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对其健康成长发挥关键作用。榜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在引导大学生行为,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榜样教育顺利实践的前提在于选树恰当的榜样,使大学生对榜样产生亲切感、熟悉感以及崇拜感,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榜样的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榜样教育效果。
1、积极选树大学生身边的榜样
具有社会价值的时代榜样固然有积极地示范作用,但是大学生身边的榜样则更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这个角度而言,从大学生身边选取榜样更容易发挥榜样教育的积极作用。大学生身边榜样的选择主要集中于两类人群,一是教师,二是同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大学生效仿的重要对象。高校榜样教育,首先要从教师做起,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从治学、读书、为人、技术等不同维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教师,以及通过公众号等微平台发动学生评选榜样教师,并引导学生学习榜样教师的优秀品质;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丰富的学识、良好的品行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同学是大学生在教师之外接触最多的对象,由于彼此之間的平等性,因此,同学当中的优秀者对于大学生同样具有较强的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同学之间彼此熟悉,可以拉近相互距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比赛评比等多种形式激发起学生向优秀者学习的心理,并通过强化手段刺激学生坚持学习,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2、创造学生与榜样交流平台
大学生榜样教育选树机制的建立,除了大学生身边榜样之外,校外榜样进校园也是有效的途径。大学生身边的教师、同学榜样虽然具有亲切感,但是其社会影响和代表的群体相对狭窄,具有社会影响的榜样可以有效的弥补大学生身边榜样的不足。但是,社会榜样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则会消解榜样教育的效果。创造学生与榜样交流平台,使榜样人物进校园则会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高校可以凭借其在地区的影响力,邀请所在区域内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走进校园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如爱岗敬业模范、遵纪守法模范、创业模范等多个维度,不同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榜样人物进入到大学校园,通过演讲、交流以及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大学生和榜样人物能够进行互动,拉近彼此距离。而在与榜样人物的互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向榜样学习,形成学生自身良好的品行。
3、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向榜样学习
榜样教育既有价值观维度的形塑和引导,也需要在通过实践内化榜样教育的效果。单纯的理论学习或者号召会导致榜样教育浮于表面,缺乏实践的深刻。而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则会形成理论和实践并进的良好效果。
高校榜样教育在建立选树机制之外,则需要引导学生将榜样学习落实到实践当中去,以时代价值为指引,以社会发展需求为背景,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将积极地价值行为取向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价值取向,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形塑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动力。高校教育体系中榜样教育是形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措施。而有效实施榜样教育的前提则是建立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选树机制。对榜样进行较为细致的划分,选取恰当的榜样在大学校园开展榜样教育,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榜样教育效果,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发挥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露.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
[2] 李诗夏.大学生榜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6.12.
[3] 余尚云.在校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效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 崔征,陈志杰.提升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7.
[5] 聂勇.当代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4.
【作者简介】
张 贺(1984.4—)男,河北保定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