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松德
摘 要: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场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在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提高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作者运用调查研究法,深入农村语文教学课堂,调查分析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探求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但作为一个教学论的概念提出来是晚近的事情。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1]。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最终追求,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关注主题。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教学”论,从此,人们开展班级教学活动,扩大教学规模,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提高教学效率[2]。夸美纽斯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以“普通教育学”(Allgemeine padagogik)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所谓“普通”,意在“普遍有效”,教师借助这种“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快速掌握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3]。继赫尔巴特以后,人们开始对定型化的“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产生质疑,“有效教学”朝着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路径发展,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开始强调“教学设计”,人们逐步意识到课堂教学不再是可以完全预测的,意识到每一堂好课具有不可重复性,每位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不可能找到一种“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课堂和学生[4]。
二、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调查
为获得第一手真实材料,笔者成立调查小组,采用教师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查看教师教案等方法,对湖南省邵阳市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组共发放教师调查问卷820份,回收教师问卷806份;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350份,回收学生问卷1215份。
1.教师对语文新课程及教材的适应
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小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很适应新课程与教材,而大部分教师基本适应或不能适应新课程与教材。
2.教师的教学观念及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以及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大部分教师已突破原有的“视教材为圣经”的做法,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适。
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的学生观的改变
从表3可以看出,很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求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观点。只有少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经常應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调查中,调查组查阅农村中小学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发现语文教师的目标设计喜欢大而全。下面以《陋室铭》为例。
《陋室铭》的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初步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②过程与方法: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甘守清贫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高洁自律的情操。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最少有三个不妥:第一是把知识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割裂开。第二是教学目标不具体。如“初步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如何掌握?用什么标准来评价?目标太虚[5]。第三是目标大而不恰当,“培养学生高洁自律的情操”是这一课能解决的吗?如果一课就能解决“情操”问题,那语文教学就简单了[6]。
如果按照“一课一得”的教学思路来设计目标,则本文可围绕“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来设计:①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托物言志”;②学生能说出文中“托”什么“物”,“言”了什么“志”;③学生能找出老师提供的另一篇文章“托”什么“物”,“言”了什么“志”;④能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这样设计,教学目标就明确具体,便于操作评价。
2.教学设计模式化
调查组在语文课堂观察中,发现许多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只会照搬教学参考书,不能走进文本,自由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许多教师上《春》这篇课文时,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思路来讲授;教《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时,按照“星灯辉映图”“繁华街市图”“骑牛来往图”“提灯闲游图”来设计板书;教《狼》这篇课文时,按“遇狼—惧狼—御狼—毙狼”的教学思路来分析《狼》的叙事特点。翻开相关课文的教学参考书,以上设计同教学参考书如出一辙。这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对教材缺乏独立分析和钻研精神的表现,教师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只会在教学中失去自我,不可能真正达到教学自由的境界。
以一位农村语文教师教《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过程为例:①解读作者马致远的生平及“散曲”的文学常识;②学生听录音范读,找出文中易读错的字、难理解的词;③教师领读;④学生默读;⑤学生默写全文。
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化,是农村语文教师教古诗词的通病。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鉴赏绘画,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一个游子的漂泊思乡之情便会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3.教学内容随意拓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并对每个学段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实施建议中鼓励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7]。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那一篇篇丰富多彩的课文,便成了部分语文教师随意拓展的资源。只要课文涉及地域文化,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或某一事物的知识,便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把语文课上成了“拼盘课”和“杂烩课”。调查组在课堂观察中,听一语文教师教授《春》这篇课文:教师导入新课后,便让学生上台利用投影仪展示有关描写“春”的作家作品,背诵关于“春”的成语、俗语,甚至让学生讲述古今中外歌春、颂春的故事。整整一节课,学生在这样的拓展中度过。教学内容是拓展了,课堂是活跃了,但丧失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在阅读教学中,必要的拓展延伸是应该的,若阅读教学脱离了语文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随意拓展,将语文课上成知识常识的“拼盘课”、五花八门的“杂烩课”,就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教学行为,将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味和异化。
4.学生讨论流于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调查发现许多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滥用讨论教学法[8]。调查组听了一农村教师教授《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以自学为主的阅读课文,教师先复习自主阅读课文的学习步骤与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查字典、词典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词义。一部分学生按要求做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没有字典、词典,要么是抄别人的,要么是来回翻书。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按课后练习讨论思考,把答案填在表格里。有的学生边讨论边写,有的学生只看书不写字。我们听课教师走到学生身边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许多学生虽在讨论,但书上仍是空白,讨论也不够热烈。教师最后在黑板上写出答案要点,结合板书组织学生讨论答案。有的要点学生答对了,有的要点是教师讲出来的。这节课纪律虽好,但讨论气氛不活跃,不够深入。学生对紫藤萝瀑布那种闪烁跳跃、五彩缤纷、形态各异、连成一片的美没有共鸣,个别学生甚至睡觉。这样的讨论课只流于形式,并无实际效果。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缺少教师充满激情的分析引领,不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似乎体现了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但未必收到实效,表面看学生个个参与,实则不少学生心不在焉。
四、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反思
目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在改变,语文课堂教学行为在改进。但改变的多是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许多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设计模式化,教学内容随意拓展,学生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教學表面热闹,但有效性不高。探究原因如下:
1.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令人担忧
(1)队伍不稳定。为鼓励教师去农村中小学任教,邵阳市政府给农村教师每月发300元、500元或700元不等的人才津贴,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但没有真正起到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作用。以邵阳市某县一中心小学为例,该校有18名小学语文教师,虽地处邵阳北高铁站附近,地理位置不算偏,基础教育发展在全县处中上水平,但因远离县城,优秀语文教师流失严重。2014年该校有2名骨干语文教师考入县城,3人调入紧靠县城的乡镇学校,有2人调入紧靠邵阳市的学校。2016年有4人调入县城或紧靠县城的乡镇,近几年来,能稳定在该校工作的语文教师仅6人,这6人都因年龄偏大,缺乏向上流动的资本,只能安于现状。
(2)专业能力不强。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培养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一个长期艰苦磨炼的过程。近几年,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处于退休高峰期,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据统计,邵阳市一个有80万人的大县,聘请代课教师有时多达600人。每学期开学,农村中小学校长为找不到教师上课而苦恼。英语、数学教师专业性强,不能随便找人顶替,语文教师就随便“拉郎配”了。英语、计算机等非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安排教语文的现象常见。在调研中,新邵县一个农村学校,有18个教学班,18位语文教师,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仅1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毕业的师范生2人,其余15人都是函授专科毕业生或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这15人中,许多青年教师入职时间不到3年,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不熟悉语文课程标准,不明确教学目标。有些职业学院毕业教语文的新教师,甚至不知道怎样备课、怎样上课,只能照本宣科。
(3)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在调研中,调查组发现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待遇偏低,职业幸福感不高。每到期末、年终,上级教育部门要进行目标管理检查,消防、公安、禁毒、防疫等职能部门也要检查。近两年,学校要对口扶贫,教师要下乡结对帮扶贫困户。有时为了迎检,全校停课搞卫生,迎检成为“主业”,教学成为“副业”,校长成为“迎检专业户”。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写作功底,更是加班加点做迎检材料,做了太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做了太多低效重复、琐碎无意义的工作。有语文教师抱怨:“讲课再苦再累都不怕,就怕上级来检查。”同时,一些农村中小学在考核评先、职称晋级等方面还存在不公平现象,使许多教师产生不满情绪和无奈心理,工作热情衰减,职业幸福感降低。
2.农村中小学生语文学习适应性不够
邵阳市使用的是语文版教材,尽管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编写的,也几经修改,但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存在某些不足。调查组通过访谈和问卷分析,发现有45%的教师和50%的小学生认为新教材偏难,农村学生难以适应,主要表现在:
(1)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调查组到一所乡村学校调研,该校教学班有18个,中小学语文教师有12人。语文教师反映,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教材每册一般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三四篇课文不等,再加上口语交际、语文活动、习作,教学内容丰富。近年来,教材改编,许多古诗词选入语文课本,课文更新了约40%。古诗文的增加,丰富了语文教材,同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难度。有时为了赶进度,农村语文教师把晨读课的时间都用来上课。每学期的语文教学都是紧锣密鼓,丝毫不敢松懈,临近期末,其他课程早已结束,语文课却迟迟无法收尾。许多精读课文,教参上规定只用两个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或是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只得放慢进度,一篇课文有时要占用三四个课时。语文课每天一般只安排一到两节,远少于实际课时需求量,语文教师只得把其他零碎的时间用在语文教学上,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不仅增加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2)问题学生多,学习难跟上。目前,城市化进程加快,有知识和能力的家长带着孩子往城市迁移,不能带孩子往城市迁移的家长就纷纷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家中老人或亲戚照顾。我们在新邵县坪上镇调研时发现,有将近68%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该镇中心小学的一个班,失母儿童有8人,占全班学生的16%,这些学生因母亲改嫁或去世成为特困生,比留守儿童更让人担忧。许多留守儿童和失母儿童长期没人管教,缺少父爱、母爱,厌学、自卑现象严重,问题学生多。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的老人大多不识字,不能辅导孩子。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为学生学习新教材增加了难度,许多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
(3)课外阅读少,学生知识面窄。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许多农村学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好转,但阅读质量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村学生可读的好书不多,很多学生热衷于读一些动漫图书,这些图书中有的还夹杂着些不健康的知识,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农村乡镇的大街小巷,麻将声不绝于耳,手机网游充斥学生的眼球,读书氛围很不好。有些家长有急功近利思想,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认识不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逼迫孩子花大量时间去重复刷题,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缺少对学生做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不得要领,读不懂,读不进,读不出味,阅读兴趣不浓。
3.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不力
邵阳市有一个基础教育比较落后的县,由于面临冷水江市、隆回县、邵东县等市县的竞争压力,为留住生源,该县不得不花大力气抓考试成绩。学校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档案,将班级统考成绩排名,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该县评价机制情况调查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改革缺乏信心,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这说明该县中小学仍然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机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我们经常听到中小学教师这样说:“每到期终考试,中心校领导、教育局领导为了检测教学质量,要统考排队,我如果不搞应试训练,学生成绩上不去,我年终考核不能评先,不能评优。”農村中小学教师的苦衷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评价机制改革的问题。
五、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激发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内驱力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倡导给学生减负的同时,要给农村中小学教师减负,让农村语文教师有时间去“充电”,有时间去研究课堂,最终聚焦课堂、聚焦学生,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9]。学校管理者在给教师减负的同时,要给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待遇,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农村中小学教师有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激发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内驱力。
2.提升农村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调查组发现,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最喜欢有示范效应的课堂教学指导,在农村中小学开展观课议课、研课磨课等教学活动是提升农村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观课、议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是参与者提供教学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活动[10]。邵阳市的邵东、邵阳、隆回、新邵、武冈等县市是国培项目县,在“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由培训专家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组织参培学员观课议课、研课磨课,聚焦一个教学问题,进行研磨反思,改进教学设计,在行动中提高了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效果很好。
3.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许多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教了一辈子书,没有发表过一篇教学论文,没有参加过一个课题研究,只能是一个教书匠。“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因此,为提高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指导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发现和反思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教学与科研相统一,让教学和科研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
4.提高农村中小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如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学生读书笔记评比,校园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微信平台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正面作用,争取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可建立农村中小学生学习资源中心,打造书香校园,支持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5.开展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推动器”,是反映课程改革的“晴雨表”[11]。正确恰当的课程评价,能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潜能,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如果我们依然沿用习惯了的老一套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那么,在课堂上,教师仍然会以训练学生提高成绩为教学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建立一套提高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程评价机制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5]应永恒.本然语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6]王益民.相遇语文好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方智范,顾振彪.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8]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9]干国祥.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干国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7.
[10]何 捷.何捷老师的阅读课堂实践[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
[11]程方平,毛祖桓.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