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的局限与改进建议

2018-01-03 16:10李兴茂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考试题问题

李兴茂

【内容摘要】语文高考试题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从已经出现的该题目的具体考试内容来看,存在着过于偏狭的倾向,认知价值不大,学生得分不高,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之,在内容上要全面设题,使题目更富文化含量,在形式上要单独设题,避免受到阅读文本的限制而影响考查效用。

【关键词】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试题 问题 命题建议

一、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的局限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虽然在2017年考试大纲上首次明确提出,但在实际的全国卷命题中已经实施了几年。从古代文化常识题目的具体考试内容来看,总体上不太理想,存在着过于偏狭的倾向。大多数题目将考查内容局限于与古代国家政治密切相关的古代职官、王权仪制等方面,未能全面立体地考查学生的古代文化知识素养。

例如2017年全国Ⅱ卷第11題:

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涉及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科举学制、风俗礼仪、饮食器用、文学书画、音乐舞蹈、文化典籍、谦辞敬辞等等方面,命题的四个选项应该分属四个方面,以增加考查的广度。然而,此题的四个选项,虽然分别考查关于帝王、官员、都城、法律四个方面的知识,但都集中在国家政治管理领域,实际上只考查了古代“政治文化”,存在着偏狭的倾向。这种情况在近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和相关教辅资料中较为普遍,应该引起重视。

二、古代文化常识题的改进建议

1.要多点开花,全面考查。笔者浅见,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中,最有价值也最值得学生了解学习的是古代的文学书画、音乐舞蹈、文化典籍、谦辞敬辞、礼仪风尚、天文历法地理等真正对当代还有借鉴意义甚至引领意义的知识,相比而言封建体制下的古代政治文化、职官专称特称等知识可能算得上是最无现代意义的知识。因此,应该淡化对这些知识的考查。在四个选项中,可以不设这个点,就算设点也不能超过一个选项,而将空间留给其他更富文化含量、更有现代生命力的常识。特别是皇权和宫廷仪制方面的知识,有着太多的特权思想和专制色彩,渗透着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与当代社会所推崇的民主法制观念格格不入,适当考查无可厚非,但绝不宜作为考查重点。

2.应该像名篇名句默写题那样单独设题,而不是附着在文言文阅读题中。为什么古代文化常识题几乎演变成了古代政治、职官“专识”题?主要原因是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来自文言阅读文本,而高考文言阅读文本几乎全部来自二十四史中的历史人物传记,而传主又几乎都是古代官员。官员的个人成长史基本上就是职位变迁史,古代文化常识题也只能主要围绕职官和皇权政治来命制了。古代文化常识题设在文言文阅读题中还有一弊,就是它无形中削弱了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因为该题并不直接与考生对该段文本的解读深度和精度相关,具有明显的“寄生”性质。但它却挤占了文言文阅读题目的空间,影响了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深入考查。

3.要有浓郁的“文化味”,识用结合。请先看一个试题: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A.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B.古人以二十岁为成年,一般贵族男女,于该年行冠礼。

C.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在古代为帝王过世的用语。

D.张岱《西湖七月半》:“杭人游湖,巳出酉归。”“巳出酉归”,是指:天未亮即出门,傍晚才回家。

E.吴敬梓《范进中举》:“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进学”,是指:范进经“童试”及格,考取秀才。

这是台湾2013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大学招生考试)语文考科试题的第18题,此题优势明显。其一是丰富,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儒学、礼俗、专用词、时辰、科考等五个方面。其二是紧扣教材,学以致用。后面的三项全部与所学教材相关,引导学生熟读精读教材。教材是古今最有思想情感内涵、最具语言艺术魅力的文本,但大陆的高考题从文言文阅读到现代文阅读都很少涉及教材,让学生感到教材学不学无所谓,学浅学深也无所谓,而台湾的不少题目都很重视从教材中发掘考试素材,从而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将教材学深学透。其三是内容鲜活,既有文化味,有当代认知价值。如孔门四科的当代修身理政意义,地支时辰的当代实用价值等。

高考对教和学都有指挥棒作用,好的命题能激活教和学,差的命题能搞僵教和学,不可不慎。要优化教学,须先从优化考题开始。认真研究考学规律,积极借鉴他山之石,命制出科学、严谨、充满智慧和积极导向的高考题目,将泽及万千学子,功在国家民族。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语文高考试题对教学的异化及改进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17]GHB0273)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试题问题
避开“问题”银行股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浅析高考试题中的差异充气电池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商榷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