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聚区视角的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对策研究

2018-01-03 09:37芮维娜CHENJingZHANGYongRUIWeina
物流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江苏省运输发展

陈 静,张 永,芮维娜 CHEN Jing,ZHANG Yong,RUI Weina

(1.东南大学 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2.无锡市惠山区交通运输局,江苏 无锡 214000)

基于集聚区视角的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对策研究

陈 静1,张 永1,芮维娜2CHEN Jing1,ZHANG Yong1,RUI Weina2

(1.东南大学 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2.无锡市惠山区交通运输局,江苏 无锡 214000)

文章分析了多式联运集聚区形成的机理,从集聚区的视角对江苏省开展多式联运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江苏省发展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外部动力、客观条件。最后结合江苏省开展多式联运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江苏省有条件开展多式联运集聚区的探索,为后续多式联运的开展助力,促进社会经济的集约化、可持续化发展。

多式联运;集聚区;江苏省

0 引言

多式联运是一种集约、高效的现代化运输组织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多式联运发展,进入21世纪后已形成形式多样、设备先进、标准体系完善、运输组织高效的多式联运运输体系。

2015年6月29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通知》 (交运发[2015]107号)。2016年6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公布了第一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标志着我国多式联运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多式联运示范项目的开展,在技术、运营组织、运输方式间的衔接、标准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利用多式联运来推动产业集聚、产业升级上尚未有学者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也缺乏理论指导。多式联运集聚区是运输产业在空间集聚的必然结果。因此依托多式联运场站,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企业集聚,进一步推动技术、运输组织模式、多式联运标准化的创新发展,形成多式联运集聚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基于多式联运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产业集聚理论,提出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建设理念,并以此视角来剖析江苏省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 集聚区的基本理论

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最早系统研究产业集聚现象的是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通过对产业组织的研究,认为规模经济有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之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在某一区域内形成集中,从而产生产业的空间集聚。产业集聚会导致地方性专有劳动力市场的集聚,生产专业化,因此,马歇尔将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1]。

新产业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第三意大利”、德国的Baden-Württemberg、英国的剑桥工业园区和美国的硅谷等为代表,这些产业集聚既具有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特征之外,还具有集群的特征。受新产业理论的影响,产业集聚概念在理论上也逐步演变为产业集群概念。

迈克尔·波特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集聚的形成机理和价值,将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他提出的钻石模型的架构主要由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战略四个基本因素和机遇、政府两个附加要素组成。产业空间的集中将四个基本因素整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协调提高。

多式联运集聚区是适应我国综合运输发展而出现的运输集群的空间体现。多式联运集聚区是在综合运输管理背景下产生的,以运输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利用现代化的运输设施设备、信息化管理技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为全球、全国的货物提供运输、加工、流通的全方位运输服务的服务地域综合体。

在多式联运集聚区采取共享运输设施设备的方式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专业化的运输设施设备及专业化的劳动分工有助于降低运输的总成本,形成更强的集聚区吸引力。

2 多式联运集聚区形成机理研究

我国多式联运集聚区是在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的推动下形成的,既符合产业集聚的一般原理,同时具有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实践的中国特色。

2.1 多式联运集聚区发展的外部动力

外部规模经济是运输企业在多式联运集聚区空间聚集的内在动力。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规模经济使企业生产成本处于或接近最低状态,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运输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场站、港口等区域使用专门的人才、机构、设备,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整体的运输成本。这种高效率形成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使运输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多式联运产业集群。这些运输企业集中在特定地方而获得的经济叫做“外部经济”。外部经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具有专用性劳动力市场;二是生产专业化而取得的中间产品;三是可获得的技术与信息[2]。

共享运输设施、设备是物流运输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多式联运产业集聚可以促进运输产业专用的多种类、低成本的运输设备、设施实现集约化的发展,运输企业以较低生产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技术外溢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主要源泉。在多式联运集聚区内,相关企业往往能通过正式、非正式的途径获得领先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协同创新的区域环境,知识信息的扩散是创新的源泉,不断的创新使这些产业区的经济持续增长,激励相关产业的新企业加盟。

2.2 多式联运集聚区形成的外部动力

2.2.1 市场集中多式联运集居区形成的外在引力。市场的空间集中、运输服务对象的空间集聚是我国多式联运集聚区形成的外在动力。运输活动的派生性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使其自身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和交易额的快速增长,为物流运输业、多式联运集聚区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

2.2.2 国家和各地政府的政策助力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形成。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提出,有利于整合海陆运输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升级,畅通国际交流,繁荣国际市场。运输作为一种派生需求,在国际贸易往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种运输方式间有效衔接,选择最有效的运输线路,发挥丝绸之路的最大效用[3]。

在古代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基础上,依托铁路网、公路网以及海运航线网络的发展,覆盖的区域更加广阔。中国作为现阶段欧亚合作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陆上区域联合运输网络的核心,具备形成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在国家对多式联运的大力推动下,各地积极开展多式联运试点项目,目前已取得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2017年1月9日,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2017年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

2.3 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分类

多式联运集聚区是运输产业聚集的结果,根据聚集地点、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以港口为中心的多式联运集聚区。依托航运港口、陆地无水港的产业集聚作用,建立多式联运集聚区,是运输物资集疏运的枢纽。(2)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多式联运集聚区。依托大型物流园区的产业集聚作用,建立多式联运集聚区,可实现产品在物流园区的增值服务后再通过其他运输方式运达目的地。

3 江苏省发展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启示

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多式联运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集约化发展。2016年12月6日,江苏省首个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多式联运的平台——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与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涵盖水路、铁路、公路、港口等运输节点的信息发布、运力在线交易、物流路线优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政府监管、政策发布等功能。借助该平台,企业可减少运输成本支出,促进提高运输方式间衔接的效率及整个多式联运通道、多式联运路网的运作效率。

2016年3月16日,公布江苏省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15个项目为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丰富了江苏省开展多式联运的经验。江苏省的货运量呈现连年增长趋势,港口众多,运输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2016年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位,自2013年以来,货物运输量也呈现连年递增的趋势,各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如表1所示。(由于目前多式联运中未涉及管道运输,故未将管道运输的运量计入表1)

表1 2013~2016年江苏省货运量 单位:万吨

3.1 江苏省多式联运已初成规模

“十三五”期间,江苏积极响应国家多式联运的政策号召,全面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已开展铁水联运、水水联运、公铁联运等多种联运项目,主要依托连云港、徐州港、南京港、镇江港和无锡内河港等港口和京沪铁路、陇海铁路等铁路运输线路。淮安内河港、苏州内河港等也已起步开展铁水联运业务。其中,连云港港、徐州港和南京港已成长为联结国外、山西等煤炭调入来源地与内陆地区的重要联运节点,连云港港同时还是国内重要的集装箱、铁矿石铁水联运节点。江苏省现已有一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通过示范项目的先行先试,积累市场经营、合作机制、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经验,促进产业联动,带动产业集约化、集聚化发展。构建一批高效衔接、技术设备标准化、信息共享的多式联运体系,为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铁水联运基本形成四大通道:一是北方来的物资经陇海铁路到达徐州港转京杭运河、到达连云港转沿海运输;二是国内主要沿海港口的物资、外贸物资经连云港港,转陇海铁路运进;三是北方来的物资经京沪铁路到达南京港浦口港区转长江航运;四是国内主要沿海港口的物资由海运转长江航运,在南京港新生圩港区转铁路运输。“连云港至阿拉山口沿线地区”是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选定的首批6个集装箱铁水联运通道示范项目之一[4]。

3.2 江苏省发展多式联运集聚区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多式联运的发展虽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多式联运节点布局、联运通道的构建、运输方式的衔接等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是在运营模式、产业集聚、联运设施的创新、设施设备的标准化等方面不够成熟和完善。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多式联运优势的发挥,导致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式联运相关的设施设备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影响了多式联运作业的效率。(2)多式联运在推动产业联动,促进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上动力不足。(3)缺乏行业规范和引领者,联运活动组织水平整体偏低。(4)多式联运节点设施硬件条件参差不齐,整体偏弱,无法支撑高效的运输衔接。

3.3 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对策

(1)基本原则。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突出政府在多式联运有关强制性、基础性标准的主导作用,统筹管理。同时,发挥好市场对多式联运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制定企业间的运输协作。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关键环节中的问题,分析现有运输方式各个环节存在的缺陷、缺失,找准多式联运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推进多式联运重点领域的发展,构建和完善多式联运体系。

注重协调衔接。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领域的协调衔接,做好各个运输方式间的技术、组织、标准体系的衔接,建立完善的多式联运协调衔接体制机制。

努力接轨国际,借鉴发达国家多式联运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实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式联运发展模式。

(2)具体措施。重点打造一批不同类型、特色鲜明的多式联运示范节点,加快构建以江苏省各港口为代表的铁水、水水、公水联运示范节点及以各大物流园区为代表的公铁联运示范节点。依托这些示范节点,加快运输产业集聚,促进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形成。

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水铁、水水、公铁联运通道,引导运输的集约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形成,扩大多式联运的辐射范围,发挥多式联运的优势。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与交易平台,重点解决运输线路时间不稳定,协调难度大的问题,加快促进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提高整体运输组织效率,促进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发展。

加快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开展多式联运相关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加快制定多式联运设备、单证的标准,实现多式联运有效衔接。

4 结论与展望

多式联运集聚区的形成符合产业集聚的发展规律,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多式联运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将运输中的节点与区域、区域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要求管理者能够统筹规划、倡导技术和理念的创新,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

未来可深入探索多式联运集聚区的运营模式、集聚区内各功能模块的界定及整合模式、多式联运集聚区内设施设备的创新等,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发挥多式联运集聚区的效用。

[1]江金启,陈婧文,张锦梅.现代产业集聚理论研究及其重要启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13-516.

[2]王非,冯耕中.我国物流集聚区内涵与形成机理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24):44-47.

[3]蔡文华.陆海统筹下的“一带一路”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张瑗瑗,王婧,汪振华.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6(6):103-105.

[5]顾玉萍,李上康.江苏省工业化实现阶段运输对象与运输量分析[J].物流技术,2015(34):122-127.

[6]张瑗瑗.江苏省多式联运节点布局研究[J].港口经济,2015(8):11-14.

[7]王明文.我国多式联运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综合运输,2017(6):19-23.

[8]熊桂武.带时间窗的多式联运运输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Research on Gathering-area-Bas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in Jiangsu Province

(1.School of Transportation,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2.Transportation Bureau of Wuxi City Huishan District,Wuxi 2140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gather,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thering area,and discusses the external driving forc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gather in Jiangsu province.Finally,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in Jiangsu province,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Jiangsu province has the possibility to carry out the exploration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gathering area,which will hel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and promote the intensifi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multimodal transport;gathering area;Jiangsu province

F506

A

1002-3100(2017)12-0088-04

2017-10-16

陈 静(1990-),女,湖北安陆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综合运输、多式联运;张 永(1976-),男,浙江绍兴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现代物流工程、可持续运输、智能运输技术及运输安全管理、大数据、智慧交通。

猜你喜欢
江苏省运输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