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周剑平
摘 要:高校思政实践课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落实到创新教学模式当中可归纳为保障机制制度化、教育机制规范化、评价机制系统化与教学实践长效化四大特征,本文结合和实践综合评价体系规范化、实践教学特色化和长效化、利用资源优势实践教学常规化,探讨了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对兄弟院校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育人长效机制;思政实践课;创新研究
一、认清形势,基于高院校思政实践课长效机制的问题思考
高校思政实践课的开设,重在强调理论课堂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探索联手发展的新路子,关键在于突出思政实践课堂的亲身体验能效,身体力行,让事实说话,全面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度,并在大学生现身说法当中充分结合实践课的开放性特点,逐渐强化实践创新新高度,从而使大学生认知情绪活跃起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中,借助课堂实践教学的正确指导,让大学生学生进一步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当中,让他们结合亲身实践增长才干,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否则,高校倘若不能突出思政实践教学的创新特点,对大学生实践参与盲目走过场,即便敞开课堂也是在作表面文章,难有实际成效,其结果必然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难以与形势发展相适应,至此,长效机制下的思政实践课堂不过是一副空架子,既然实践已然流于形式,这样形式主义的东西则有无皆可,舍弃了也罢,但是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有违我们立意的初衷,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
新时期人才发展战略一再告诫我们,育人实践贵在秉持长效机制,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人才成长问题。要求各高等学校必须首先在保障制度上作文章,不斷改善教学条件,优化实践大环境,将高校思政实践课堂全面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形势逼人,改革创新不等人,思政实践课堂不仅要搞,而且要扎扎实实搞出名堂。概括而言,思政实践课堂的一个关键教学环节,在于高校育人模式能否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所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具有实践能力,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执教者必须彻底认清形势,扎扎实实在基础环节做工作,要带领大学生积极走出去,深入社会基层展开实践活动,主动与人民群众互通有无,通过社会实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能力。这样就对高校思政实践课堂提出具体要求,各高校必须进一步重视实践教学工作,首先在观念意识上提升新高度,逐渐通过实践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全面推动时间长效机制的系统落实。
二、开动脑筋,构建高校思政实践课堂长效机制的框架探讨
实践保障机制重在落实,实践教学长效机制也不是一句空话,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完善教学育人体系。自新时期高校普遍扩招之后,国内高等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各专业学科领域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拓展,可谓遍地开花,层层结果。大学生思政教育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原因,使得招生工作与市场就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何而学,学以致用的市场在哪里,成为每一位思政专业师生耿耿于怀的共同话题。要使专业大学生就业无压力、事业有优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有优势,结合实践谋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才是唯一出路,唯有结合实践才能懂得知与行辩证统一的道理,而这些都完全离不开思政实践课堂的鼎力辅佐,离不开一整套长效机制的倾力相助。如此看来,高校思政实践课堂非比寻常,必须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将建立完善工作落到实处。由此可见,构建育人长效机制非常必要,并且将其他专业的综合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概括而言,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事关高校的改革办学方向,影响到人才培养大局。通过对数所高等院校的调查研究,考虑到思政专业的特殊性,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系统提出高校思政实践课堂创新框架:一是如何结合专业特点系统创新育人模式与执教方法;二是如何活化形象执教内容,促进大学生实践行为能力的整体提高;三是如何让传统思政课堂课堂走出去,结合实践言传身教等等。总体来说,借助高校思政实践课堂特殊性建设的实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能够尽快地完善高校思政课堂的全面化建设,系统落实思政实践教学工作实效,并通过针对性教学改革,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与治学水品。
应该看到,思政实践课教学创新是一项涉及面广的改革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头绪较多,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大力配合。因此,必须全面加强沟通,共力协作,系统将思政实践课堂创新改革抓在实处,而且必须抓好校内外方方面面的理顺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教改工作大环境,要争取到人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一起坐下来解决改革当中的实际问题。在在这方面要全面达成共识,必须认识到,思政实践课堂教改事关办学大局,单凭一些专业执教者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合力担当。
三、理清思路,创新高校思政实践课堂长效机制的途径研究
(一)必须领导机制到位,落实实践创新制度化。理清思路的重点在于领导机制的整体到位,必须建立以高校领导机构负总责、各部门机构分兵把守的组织领导机构,系统领导组织高校思政实践课堂的教改创新。为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专设思政实践课活动经费,专门用于具体教改工作当中。如组织教改理论探讨、组织大学生校外实践,以及执教交流培训等,并随实践课堂的规模扩大逐年增加专项经费。为保证实践教学教改创新实效,秉承厉行节约、专款专用的原则,经费管理全面纳入年度考核,切实做到开支有计划,制度有保障,成效有落实。要注重院校资源的系统整合,组织、落实好相关的教改部署,成立素质过硬、结构优化的专业执教队伍,为高校思政实践课堂的改革创新开好头,把好关。
(二)必须保障机制到位,实现评价体系规范化。要知道执教水平至关重要,实践课堂质量的高低皆取决于此。因此,要求执教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具备相当的教学实践水平,而且善于实践的具体指导,并且具有独到的政策见解、洞察力,所有这些都是创新实践的关注重点。具体规范重在三点落实。其一,将思政课堂紧密结合于实践专业操作,并切实纳入教学配套计划,由教务处系统排课调度,有利于课程设置与统一管理。由学校统一组织生活体验以及社会调查等具体实践项目,并针对思政工作的具体特点,走向社会拓展实践资源,进一步产学研工作落在实处。可采取订单培养的实践模式,在实践课堂全面搭建专业教学平台,让大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真知,通过做事学会做人;其二,将思政课堂紧密与教学大纲相结合,握紧理论认知与时间成长的拳头。进一步确保实践制度化建设,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的实践认知习惯。如“思修课”当中围绕教学内容,系统结合大学生的理想抱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以及如何确立法制观念等主题,不仅能够全面培养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并通过思想观念的成熟进一步推动了理论实践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执教者不仅有了理论功底的提升,而且开阔了教学境界,素质能力响应会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合理科学设计教学实践、指导大学生理论实践夯实了专业基础;其三,规范设置综合评价体系,为思政实践课堂保驾护航。具体到大学生实践课堂的综合评价,作为执教者可结合大学生实践报告,依据总结质量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做出考核。由学校对执教计划的落实情况、具体实践成效展开系统评价。对大学生的时间成绩考核,可同步纳入奖学金评定、评先创优当中。对执教者的综合评价可直接与评聘挂起钩来,以此推动“双师型”队伍系统化建设。
(三)必须形成资源合力,凸显实践教学长效化。作为校方,应对内外资源予以高度重视,致力于系统开发、综合利用的资源整合工作。要把先进的经验请进来,勇于带着问题走出去,不耻下问,不断成熟自我。应重点强化校企合作,善于利用合作做好实践文章。在此基础上,整合方方面面的综合力量,齐心协力搞创新,系统形成实践教学为特色、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良好人才成长大环境,为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柴艳萍,《项目教学法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2]钱结海,《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顶层设计的基本路径》[j].文山学院学报,2012,4.
[3]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 2013.2.
作者简介:
李勇(1972.9-),男汉族 四川 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