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素养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学校布置的作业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大,不顾学情差异“一刀切”等问题,容易使学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应该采用作业分层布置的方式,根据学情的差异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发展。
一、了解学情,为作业分层打下基础
为了使不同学生的作业布置得有依据、有效果,笔者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在八年级三个班中展开。笔者通过对回收的学生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少数优秀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很期待,认为作业完成很轻松;多数中等学生认为语文作业能完成;还有8%学生认为作业量偏大,有难度。而在这8%的学生中,学困生占了95%,这除了说明学困生能力不足外,也从侧面反映了教师作业布置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根据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根据调查情况,笔者开始进行分层布置作业的思考和尝试。笔者认为,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因此,教师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应该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一改以往“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难度系数呈阶梯状的作业,并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于是,笔者开始精心设计:将每次作业任务分解为“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三类,供学生自主选择。如在对《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时,笔者分别对三类学生(A:基础薄弱學生B:中等学生C:优秀学生)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要求:①A组学生合作完成默读课文、正音正字:训诫 耸(sǒng)立 迂(yū)回啜(chuò)泣 瘦骨嶙(lín)峋(xún) 头晕目眩(xuàn),要求读的正确、流畅;②B组学生交流完成复述故事情节。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既要熟读课文,又要掌握重点,同时还要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概括,这样A组学生作业难度有所提高,有了区分度。③C组学生进行探究主题和本文写作特点要求。这个要求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还要精读研读课文,特别是本文写作特点的归纳是体会作者的布局谋篇,是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
当然,这个差异性会随着年级的提高,对A、B、C三类层次的学生要求也有所提高,如对于初一的学困生,原先只是字词学习和课文朗读,但是到了初二,对这类学生除了完成简单的字词学习以外,还增加了理解性问题的要求,注意对文本信息的获取和阅读感悟,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品尝成功的感觉,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B、C两类学生的要求也能相应提高,既循序渐进,又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作业内容精要,形式多样
作业过多过难,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做事马虎的坏习惯,挫伤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作业过少过易,不仅起不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轻视语文学习的思想。如在教学《木兰诗》时,笔者布置了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景剧表演、选择题、判断题、“我心中的木兰”主题发言等作业,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2项来完成,超过2个项目的,完成好的给予加分,而且对三类学生进行同类对比,完成好的,也给予加分;同时,不同类学生也可进行比较,如果学困生完成了B、C类学生的学习任务,也给予加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习热情高涨,而且也增加了学习效果。
以上是笔者对分层作业布置的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提高了学困生的作业完成率,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减少了低分的存在,提高了全年级语文考试的合格率和平均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迅.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内容选择策略[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8).
[2]卓巧文.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之管见[J].语文教学通讯,1998,(12).
[3]柳家容.浅谈初中语文作业的分层布置[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6).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濂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