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本忠
摘要:本文以景德镇地区为例,分析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思考发展体育事业过程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 体育事業 思考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全民健身纳入其中,明确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我国体育事业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2015年以来,景德镇地区大力加强基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投入近2亿元,建设了大量乡、村级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雪炭工程”等,以及篮球场、田径场、健身运动场、球类健身房、室内室外游泳池等体育场馆项目。截至目前,景德镇地区农村体育设施达到1756个,面积达119.1万平方米。
一、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活动普及开展情况不佳,农村体育人口偏少
第一,体育设施总体略显不足。景德镇地区农村基本达到国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的要求,但是离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第二,设施利用率不高。在调研中发现,所有行政村中,每年利用篮球场开展体育活动的村庄仅为6.4%。
2.农村居民主动健身意识不强
第一,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不强,他们缺乏投入体育活动的意识。其次,受传统文化和观念影响,不少农村居民认为体力劳动就是体育健身等,没有认识到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第三,农村居民用于体育活动的消费较少。农村居民对于健步走等无消费的体育运动更加热衷,对于略有消费的体育运动则不愿意尝试。
3.体育健身知识缺乏
近年来,农村居民健身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科学运动健身的知识缺乏,主要表现为运动时间、强度安排不合理,热身、对佩戴护具等保护措施不了解或者不重视,技术动作不规范导致伤病等。
二、影响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社会环境不允许农村居民过多的参与体育活动,如农村男性要承担较多的体力劳作,农村女性则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负责日常家务工作,有时还要兼做一些农活。
2.政策体制因素
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为政府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内容不受当地农村居民的欢迎,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不仅如此,在开展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时,政府没有把农村居民体育服务需求当作指针,而是以政绩明显、社会影响大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不当,降低了供给效率。
3.教育因素
景德镇地区不少农村学校未按规定开设体育课程,导致农村居民从小不能接受很好的体育教育。同时,景德镇地区农村人口众多,教育规模大,体育师资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制约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
三、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和对策
1.强化宣传引导和多层次教育,加强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
第一,加大科学健身指导和宣传力度,广泛建立居民体育活动指导中心,定期开展科学运动和健身知识宣教;第二,强化中小学体育课程规范设置,按照要求开展体育教学;第三,完善当地规章制度,在各村广泛培养有能力的体育骨干、体育指导员等,指导农村经常性地开展宣传活动。
2.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适宜的体育活动
第一,景德镇地区农村多为典型的丘陵地貌,适宜开展健身走(跑)、骑行、登山、丛林户外活动等运动。政府应该抓住地区优势,合理地引导农村体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野外体育产业等特色项目。第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政府应大力发展健身走(跑)、骑行、登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3.完善体育事业发展管理
第一,体育部门要和文化部门、农业部门等一起,依托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加快文体中心、农民体育协会的建设。第二,拓宽农村体育活动经费来源渠道,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开展体质监测,加强监督工作人员培训,定期实施体制监测并发布监测信息。
参考文献:
[1]陈康.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2015,(4).
(作者单位:景德镇市昌江区鲇鱼山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