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成虎
摘 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探索和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在质疑中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在探索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完善批判性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物理;策略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后的重要教学目标,而批判性思维能力则是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展和评价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不仅仅是保证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成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近些年的教学经验,简要分析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在质疑中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敢于质疑是批判性思维习惯形成的条件,也就是能够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或是权威问题提出合理的质疑。在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往往是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先为学生展示太阳光在穿过三棱镜以后变成彩色光带的现象,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无色的阳光会变成彩色的呢?”这一问题的产生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了解“色散”这一概念。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质疑,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培养批判性思维打下基础。
教学中的研究表明,教学中不同类型问题的提出可以促进学生不同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发掘事物本质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哪一类问题,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模式,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拓宽他们的思维模式,提升思维能力。
二、在探索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在学习中所积累的经验去对目前已经普遍存在的观点进行重新审视,探究其内在逻辑和规律。批判性思维实际上是在敏锐的思维下对某一共同认知进行探究和推理的过程,其本质是对信息的渴望。所以,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时,要让学生考虑到所有可能的结果,并要求他们能够遵从证据的指导,透过事物的现象直接揭示其本质,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合理运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利用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同时又要用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物理知识。也只有在这种反复循环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范围,提升综合能力,最终实现知识、过程和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除了太阳能够经过凸透镜成像之外,其他物体是否也能够通过凸透镜成像?”这一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实验欲望,在实践完成之后,学生自然发现,蜡烛也可以通过凸透镜成像。但是紧接着新的疑问就会产生,例如:“凸透镜成像”和之前学习的“平面镜成像”有什么不同?凸透镜成像是否也有规律?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会继续利用实验的方式继续进行探索,并从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物理知识,达到教学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也为他们物理水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实践中完善批判性思维品质
简单来说,批判思维就是“发现问题—质疑现状—搜集信息—找到解决方法—证明自己观点”。它除了要对已有的观点进行质疑之外,更重要的是使用创新的思考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获得的新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提升批判思维品质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串联和并联”的学习中,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串联与并联的知识之外,自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可以利用一个开关控制多个小灯泡,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多個开关去控制一个小灯泡呢?”紧接着,学生就会联想到自己家在新装修的时候在卧室都会安装双控开关来控制电灯,教师不妨就在此时去引导学生亲自设计自己的卧室或是书房的电路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进行设计的同时能够巩固电路中的基础实质,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完善和提高。
目前,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在教育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并不是特别高,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能够真正理解批判性思维的真正含义,这就说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我国仍然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海红.高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郁敏.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3).
[3]罗小玲.批判性思维对青少年品德发展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9(15)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