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统计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时空和效率研究

2018-01-02 08:34刘秋霞
丝绸之路 2017年2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

刘秋霞

[摘要]乡村旅游扶贫是扶贫攻坚工程重要的一部分,从民族地区来研究乡村旅游业扶贫政策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将民族地区2006~2015年的政策进行横向与纵向分析,总结各个地区政策的异同之处。由于乡村资源开发特色性不强,产业化水平低,且旅游的生命周期较短,不利于长远发展。通过分析研究,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文献统计;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4-0015-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并出台了扶贫规划,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新疆、西藏、青海等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众多,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区域。由于我国贫困地区多位于地形险峻的地方,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再加上当时交通和通信条件较差,这就使得它们原有的独特优美的环境得以完好保存。因此,以旅游产业进行脱贫具有现实意义。

乡村旅游扶贫政策将旅游扶贫和乡村产业联合起来,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一些贫困地区脱贫,但在实践中尚存在扶贫过程中扶贫目标被置换、旅游扶贫招商与项目选择并非基于社区实际和贫困人口利益诉求、贫困居民利益受损导致扶贫效益难以持续等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通过乡村旅游扶贫推进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民族地区2006~2015年的乡村旅游扶贫政策进行横向与纵向分析对比,旨在为乡村旅游扶贫更好的实施提供可行的建议。

二、文献检索

本文以各级大众媒体有关扶贫的报道为中间变量,以此来反映国家和地区对扶贫的重视程度。大众媒体的选择可以包括互联网、电视广播和纸质媒体。若选择网络媒体,由于其时代性,很难找到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同时网络媒体纷繁复杂,权威性弱,舆情引导的能力稍逊。若选择广电媒体,则搜取文字信息困难,整理难度巨大。因此,本论文最终选择了全国性纸质媒体《人民日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旅游报》和省级报纸媒体省级日报作为数据来源。在《人民日报》官网检索系统可以得到1949年以后的报道数据,因此选择《人民日报》可以提供较高质量的数据。为了研究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空间差异性,将省级日报作为数据来源。由于数据的限制,仅能在知网报纸数据库检索到2000年以后的报道。

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将全文内容设置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进行报纸類搜索,共找出4266篇相关报道。在这些报纸中找出2006~2015年来有关乡村旅游扶贫的具体政策和政策实施成效的文章,并将所搜索出来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统计分析工作的进行。

三、数据统计分析

(一)时空统计分析

1.《人民日报》报道数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关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报道数量基本成上升趋势,2009年以后数量出现了幅度较小的下降。由此可知,国家对于民族地区扶贫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

2.省级日报报道数量

省级日报关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报道数量也基本呈上升趋势,且从2015年开始增加幅度变大,可以看出民族地区对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且省级日报与《人民日报》对于扶贫政策的重视程度基本相同。

3.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报道数量

(二)效率统计分析

本论文选取了GDP、农村人均纯收入、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总人数四个指标来对扶贫政策的成效进行分析。由于涉及民族地区数量较多,因此选择了2015年数据进行乡村旅游扶贫效率研究,以便于更好地将民族地区政策实施的差异进行比较。

1.GDP

从上图可以看出,内蒙古、广西和云南三个地区的GDP总值高于其他地区,新疆和云南的GDP总值居中,青海、西藏、甘南和宁夏的GDP值则最低。

2.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

由上图可知,2015年贵州、云南和广西地区的旅游收入较高。对照前面的GDP值,总体上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旅游收入与GDP成正比,可见旅游业对地区扶贫工作推进的重要性。此外,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GDP值和旅游收入成正相关,而内蒙古的GDP值较高,旅游收入却较少,说明贵州、云南、广西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度较高,而内蒙古则相对较低。

3.农民收入

2015年民族地区农民收入最高的地区是内蒙古,最低的是甘南地区,两个地区贫困差距比较大,其他六个地区农民的贫困差距较小。

四、民族政策内容比较

(一)民族政策的相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五十六章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提出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提出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脱贫攻坚重点工程提出了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和“互联网+”产业扶贫,实施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现3000万以上人口脱贫。民族地区所有省份都根据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政策。

贵州省提出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实施旅游扶贫培训工程;广西省提出完善脱贫工作机制,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创建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甘南地区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工程,做大做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内蒙古提出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特色旅游;宁夏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实施贫困村“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行动计划;青海省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实施“一户一法”“一村一策”,实现就地脱贫;西藏发展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牧业基地;新疆依托乡镇旅游资源,探索和践行乡村旅游“企业+集体+农户”的发展新模式,推动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乡村特色旅游;云南省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扶持贫困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和特色乡村旅游。endprint

在所有民族地区的具体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十三五规划有关的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大多都提出了“一村一品”“一县一特”和“一乡一业”原则,将旅游业与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传统手工业结合,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山庄、农家乐、牧家乐。且对农村贫困地区给予财政支持,设立扶贫再贷款、税收优惠、贴息支持等优惠政策。总的来看,民族地区关于乡村旅游扶贫的政策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民族政策的不同点

1.贵州省相关政策

其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小康行动。黔西南州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小康行动计划和乡村发展倍增计划,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其二,扶贫攻坚“1+10” 配套文件。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大力整合部门涉旅资源、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

其三,旅游扶贫工作新机制。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重点,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的旅游扶贫工作新机制。

其四,合作模式。园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合作模式,由园区带动周边农户以就业、创业等形式提高收入。

其五,保障措施。2012年,在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措施上给予了大力推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和《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的意见》,明确了乡村旅游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2.广西省相关政策

其一,旅游扶贫经营模式和“六大工程”。初步形成了五种旅游扶贫经营模式,且在2014年全区乡村旅游与生态休闲产业发展工作现场会后,实施“六大工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上档进位”,产业转型升级,旅游扶贫工作步入发展快车道。

其二,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推动、市场主体开发、全民主动参与和部门积极服务的“四位一体”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将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其三,打造乡村旅游区。广西省旅游区内的居民自发成立多家合作社,以“有机农业+旅游服务+特色文化”的方法打造乡村旅游区。

其四,“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进入“十二五”之初,提出了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的决策,帮扶贫困人口增加就业机会。

其五,政策推動。2013年7月3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多个旅游富民政策。

3.甘南相关政策

其一,“1236”扶贫攻坚行动。2015 年3月9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强化富民产业支撑,推进“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工程,做大做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其二,扶贫新模式。2016年9月29日,扎实开展景区带动、项目整合、智力帮扶、农旅融合、经济转型五种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的新模式。

4.内蒙古相关政策

其一,旅游扶贫工程。科学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打造一批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点、自驾营地和露营地、庄园式农庄。

其二,借力“十个全覆盖”全力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推动了自治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其三,“10+3”工程。2015年,自治区旅游局提出重点实施旅游品牌创建、旅游扶贫富民等10项旅游工程和区域合作、融合发展、跨境旅游3项重点工作的“10+3 工程”。

其四,“周末内蒙古”工程。2016年5月25日,在接邻八省区的交界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推出了“周末内蒙古”,让接邻省区游客到内蒙古度周末,作为一个工程来推动。

5. 宁夏省相关政策

其一,“百企千村万户”扶贫行动。开展“百企千村万户”龙头企业带动扶贫行动,拓展信息、电商、光伏、乡村旅游、慈善等新型产业扶贫,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贫困群众自主就业创业。

其二,“五个一批”政策。2016 年8月26日,分类精准施策“五个一批”进一步推进,聚焦贫困村、贫困户,各县在扶持贫困户发展以“5·30”养殖计划和特色种植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

其三,“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2015 年3月11日,坚持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依托中南部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扶持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

6.青海省相关政策

2016年12月24日,制定印发了《2016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提出“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要求,结合旅游扶贫、休闲观光农业、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并采取“景区+农家乐”或者“互联网+”等多元模式,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平台让更多老百姓脱贫致富。

7.西藏相关政策。

2015 年9月30日,在抓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上求突破:一是结合“旅游+”工程,开展乡村旅游村官培训和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二是重点开发“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富”的农牧小村镇;三是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

8.新疆相关政策

其一,制定计划。制定了《自治区旅游精准扶贫五年行动计划》,打造具有新疆民族特色、西域风情和有较高知名度的乡村旅游品牌。

其二,“144”工程。结合自治区申报的“旅游扶贫试验区”和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批复的1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工作实际,在新疆旅游扶贫发展上应重点抓好“144”工程,即“一个方向、四个重点、四个要求”。

其三,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新疆自治区县市乡镇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开发民族风情体验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结合生态扶贫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和践行乡村旅游“企业+集体+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乡村旅游格局。endprint

9.云南省相关政策

其一,抓住“两大机遇”,实施“八大工程”。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特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积极申报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民族特色乡村旅游发展。

其二,“造血式”产业扶贫。开展“造血式”产业扶贫,探索乡村旅游和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发挥该地精品旅游景区的带动作用。

其三,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移民搬迁、游牧民定居、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对贫困乡村旅游发展给予重点支持。

其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在连片特困地区,开展以中心村、特色村和传统村落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寨的典型示范,在贫困地区建成一批富有云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三)民族地区相似政策

1.扶贫搬迁

新疆乡镇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深度开发民族风情体验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结合生态扶贫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模式。在强化“西部胜景·美在巴州”旅游总体形象推广会上有关“旅游+农业”方面提出了生态扶贫搬迁政策。同样,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小康行动计划中大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群众搬出困局,为生态留白,为产业腾地。

2.发展模式

甘南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发展方式,延长牛羊肉、藏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条;贵州省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的旅游扶贫新机制;广西省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推动、市场主体开发、全民主动参与和部门积极服务的“四位一体”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新疆通过深度开发民族风情体验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结合生态扶贫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模式。四个地区的发展新模式中都提到了企业和农户的作用,将政府、企业和农户联系起来进行乡村旅游扶贫开发。

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提升路径

(一)开发当地特色旅游产品

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民族地区特色考虑进去,形成以民族文化景观实体产品。例如民俗博物馆、民族村寨、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旅游商业街区等。在少数民族地区,将居民的生活习俗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建设具有民族韵味儿的旅游饭店,让游客体验不同地区的生活习俗。

(二) 加强市场营销,走外向型发展路线

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但大多乡村旅游的营销力度不够,需要政府协同当地对其进行有效宣传。例如在云南、贵州等地举办一些民族风情旅游产业推介周系列活动,向全世界宣传民族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从而进行招商引资。

(三)形成“政府+旅游企业+居民”的旅游扶贫工作机制

为保证扶贫工作有效进行,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三者默契合作。首先,地方政府應做好旅游规划,从宏观上对旅游扶贫开发进行积极引导和支持,并加大旅游的投资金额;旅游企业应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设置工作岗位,解决一些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对当地居民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其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发展旅游提供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博.资源县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2]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

[3]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4).

[4]李刚,徐虹.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分析[J].旅游学刊,2006,(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03-18.

[6]陈敏尔.政府工作报告[N].贵州日报,2014-01-24.

[7]韦鹏雁,河池.美丽家园流金淌银[N].广西日报,2016-01-18.

[8]韦继川.建基地 扶龙头 带千村[N].广西日报,2015-04-09.

[9]麻新华,陆秋霞.百色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

[10]俞成辉.在政协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5-03-09.

[11]杨苏文.内蒙古旅游向世界招手[N].内蒙古日报(汉),2016-5-25.

[12]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宁夏日报,2015-12-31.

[13]三年集中攻坚 两年巩固提高 力争提前脱贫[N].宁夏日报,2016-08-26.

[14]侯晶晶.立足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助力扶贫开发[N].宁夏日报,2015-03-11.

[15]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青海日报,2016-02-15.

[16]李世宏.明确使命真抓实干 稳步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N].西藏日报(汉),2015-09-30.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
四川民族地区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
如何促进提升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连片贫困地区高校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