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春华
儿时的绣花样子
◎ 潘春华
儿时,古城镇江的大街小巷里,经常看到一个面容慈祥、清瘦矍铄的老人,背着一只老旧的小木箱,不紧不慢地吆喝着:“剪绣花样子,有买绣花样子吧?”
在铺满青条石的巷弄内,叫卖绣花样子的老人,常会被一些家庭主妇或姑娘们团团围住。老人便乐呵呵地打开小木箱,展示出他剪制的用硬纸片夹着的各式各样的绣花样子,任大家挑选购买。如果你感到这些绣花样子不适合,他便随即从小木箱里取出小板凳,找个荫凉的地方坐下,拿出剪刀和红纸,按照你的要求,当场剪制出你中意的绣花样来。老人一般不用底稿,即兴而作,自由发挥,具有一手剪纸的好本领。如果图形过于复杂需费时的绣花样子,便带回去设计并剪制,隔日送货上门,保准让你满意。
“绣花样子”,又称“花样子”“绣样子”,是剪纸艺术中专为绣花而做的一种图案样式,绣花样子形状大小根据绣品需求确定,内容多为花鸟鱼虫,以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象,寓意美满、幸福、安康、祥瑞。
那时,镇江城里只有大西路上的鼎大祥绸布店、宏大布号门口,及大市口坐东朝西的德昌布号门口,设有剪绣花样摊点。其余仅有二三个人在镇江城内走街串巷,或在城郊及东乡的姚桥、儒里、大港、丁港一带叫卖绣花样子。
这些摆摊设点或走街串巷叫卖花样子的人,大多是来自镇江南乡上党、西麓、宝堰的农民。上党挑花刺绣是南乡一带妇女日常习作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在镇江城乡小有名气,剪绣花样子则是她们的必修功课。叫卖绣花样子的人,有的背着小木箱,有的则背着包袱头子,一块磨刀石、一把剪刀、一叠红纸、一张小板凳、几副绣花绷子,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在叫卖绣花样子的同时,他们还顺便代售绣花用的绷子。
绣花,亦称“绣红”“女红”,是女工活计不可缺少的。在镇江城乡家庭中,年轻的姑娘出嫁前,都要学会点针头线脑,绣花是必不可少的,手帕、拖鞋、鞋垫、枕套、肚兜、帐沿、门帘、窗帘、被面、围腰、荷包等物件,一般均是家中制作,上面绣些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增添喜庆吉利色彩,寄托美好生活。因此,剪绣花样子的生意十分红火。记得儿时,我曾陪着二姐去德昌布号门口的花样摊子上选购绣花样子,只需花五分钱就可购得一份绣拖鞋面的花样子,绣枕套大一点的花样子稍贵一些。
绣花是一门精细活。需先选好花样子,从布店购回用于绣花的白竺布,用温水缩一下水,待晾干后,按物件所需尺寸裁剪下来,然后将布铺平,固定在绣花绷子上。绣花用的绷子有的是购买来的,也有的向闺蜜们借用。它是用两根竹片弯成圆圈形,直径一大一小,将需绣花的布料卡压在圆绷内,绷紧并固定好,将花样子放上,用印蓝纸描绘下来,这样就可上下走线绣花了。细心的姑娘们还会将每次购得的绣花样子积存起来,一是用于欣赏、学习;二是用于相互交换,可省去买绣花样子的钱。
那时所选用的绣花样子图案非常喜庆、吉利,如以牡丹花型为主图的“花开富贵”,以一鹤一松组成图案的“松鹤延年”,以荷花为主图的“百年好合”,以一鱼一鸡组成图案的“吉庆有余”,以五只蝙蝠捧一个寿字组成图案的“五福捧寿”,以一梅一鹊组成图案的“喜上眉梢”,以二鱼为主图的“吉庆有余”,还有“竹报平安”“花好月圆”“鸳鸯戏水”“五福和合”等等。绣好一个部位,再移动绣花绷子卡压其他部位,直至绣好。但绣花时需注意花样子花型对称,防止一顺跑。比如绣拖鞋面,当绣第二只鞋面时需将花样子翻过面来绣,这样左右两只鞋面花型协调对称,否则就闹笑话了。
绣花所用的五颜六色的丝线,由自己选购,大西路上的谢馥春香粉店里有售,颜色品种齐全,但要会选线和配色。绣花针法也多种多样,有滚针、掺针、铺针、晕针、盖针、戳针、沙针等等,各需所需,各尽其能,但针脚一定要整齐、掺色要轻柔、虚实要合度、变化要丰富,这样绣出的图案娇艳夺目,美不胜收。那时,绣花是评价女子才干的主要条件之一,所谓“谁家女子巧,要看针线好”。
二姐是街坊颇有名气的绣花能手,家中一些布做的鞋垫、枕套、窗帘、帐幔等物件都是她绣制的。夏天她便找点绸缎零头碎料,为家中成员绣制拖鞋鞋面子,配上手工纳制的布底,经皮匠绱制成一双双精致漂亮的拖鞋,可清凉惬意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