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几何问题的研究与拓展

2018-01-02 10:26李发勇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延长线平分线一题

李发勇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和初中)

对一道几何问题的研究与拓展

李发勇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和初中)

常见的问题研究误区有就题论题、偏重方法记忆和缺少具体技能应用,缺乏数学思考.通过对一道几何题的一题多解、变式、拓展探究开发习题的潜在价值.

一题多解;变式拓展;潜在价值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问题进行研究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可以从不同视觉、功能和目的等方面入手开展研究,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自身专业的进步.文章通过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条件,探求题目的结论,改变情境等多种途径,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开发习题的潜在教学价值.下面以一道几何习题为例进行相关探究.

题目如图1,点D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一点,点E,F分别在AB,AC边上,且∠ADE=∠B,∠ADF=∠C.求证:BE=CF.

图1

一、证法探索

解题离不开审题,正确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几何综合题,审题力争做到一审条件挖隐含,二审结论会转换,三审图形看特点,四审结构寻方法,从而突破思维障碍.

(1)从已知条件看,∠ADE=∠B=∠ADF=∠C,由相等角你会想到什么呢?通常会想到全等、相似、角平分线,等等.

(2)从结论看,要证明BE=CF,由于AB=AC,只需证明AE=AF即可.由相等线段你会想到什么?通常运用等角对等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等量代换,等边对等角去证明,等等.

二、一题多证

通过题目的一题多解,比较和评价不同的证法,总结解题思路,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

思路1:(1)从相等的角度想到相似.

①利用“一线三等角”模型的基本图形:如图2,当∠ABC=∠ACE=∠CDE时,因为∠ACD=∠ACE+∠ECD=∠A+∠ABC,所以∠A=∠ECD.从而有△ABC∽△CDE.

图2

再看题目的条件,由于∠B=∠ADE=∠C或∠B=∠ADF=∠C,获得两组基本图形,通过证明三角形相似,获得证明.

证明:(方法1)如图1,因为AB=AC,

所以∠B=∠C.

由∠ADB=∠C+∠CAD=∠ADE+∠BDE,

得∠BDE=∠CAD.

所以△BDE∽△CAD.

同理,△CDF∽△BAD.

由①②,推得BE=CF.

②利用三角形相似判定.

(方法2)如图1,由于∠ADE=∠B,又因为∠DAE=∠BAD,

所以△ADE∽△ABD.

同理,得△ADF∽△ACD.

所以AD2=AF·AC.②

因为AB=AC,由①②,得AE=AF.

则BE=CF.

(2)从相等角的角度想到全等.

分析:由于∠ADE=∠B或∠ADF=∠C,构造以∠ADE或∠ADF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最后由三角形全等获证.

(方法3)如图3,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圆弧,交DE延长线于点G.

因为AG=AD,

所以∠G=∠ADE.

因为AB=AC,

所以∠B=∠C.

又因为∠ADE=∠B,

所以△ADG∽△ABC.

得∠GAD=∠BAC.

进一步,∠GAE=∠DAC.

又因为∠G=∠ADF,

所以△AEG≌△AFD.

所以AE=AF.

所以BE=CF.

图3

图4

思考1:如图4,如果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圆弧,交DF延长线于点G呢?同理可证.

(3)从相等角的角度想到角平分线.

分析:根据题目条件,易得∠ADE=∠ADF,即AD平分∠EDF.

①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图形,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获证.

(方法4)如图5,在DE上截取DG,使DG=DF.

因为AB=AC,

所以∠B=∠C.

又∠1=∠B,∠2=∠C,

则∠1=∠2.

易证△ADG≌△ADF.

所以AG=AF,∠AGD=∠AFD.

所以∠AGE=∠CFD.

又因为∠AEG=∠B+∠BDE=∠1+∠BDE=∠ADB,∠CFD=∠2+∠DAF=∠C+∠DAF=∠ADB,

所以∠AEG=∠CFD.

得∠AEG=∠AGE.

所以AE=AG.

得AE=AF.

所以BE=CF.

图5

图6

思考2:如图6,如果延长DF至点G,使DG=DE呢?同理可证.

②利用角平分线构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图形,最后,通过全等获证.

(方法5)如图7,因为AB=AC,

图7

所以∠B=∠C.

所以∠ADE=∠ADF.

过点A分别作AM⊥DE交DE于点M,AN⊥DN,交DF的延长线于点N,

所以AM=AN.

又因为∠AME=∠ANF=90°,

∠AEM=∠B+∠BDE=∠ADE+∠BDE=∠ADB,

∠AFN=∠ADF+∠DAC=∠C+∠DAC=∠ADB.

所以∠AEM=∠AFN.

所以△AME≌△ANF.

所以AE=AF.

所以BE=CF.

思路2:(1)从相等线段想到旋转.

(方法6)如图8,因为AB=AC,

所以将△ACD绕点A旋转至△ABG,使AB和AC重合,连接DG,

则△ABG≌△ACD.

又∠BAG=∠CAD,

得∠DAG=∠BAC.

进一步,得∠ADG=∠ABC=∠ADE.

所以点E在DG上.

又∠BEG=∠ABC+∠BDE=∠ADE+∠BDE=∠ADB,

∠CFD=∠DAF+∠ADF=∠C+∠DAC=∠ADB,

所以∠BEG=∠CFD.

所以△BEG≌△CFD.

所以BE=CF.

图8

图9

思考3:如图9,如果将△ABD绕点A旋转至△ACG,使AB和AC重合,同理可证.

(2)从相等线段想到圆中等对等定理.

(方法7)如图10,因为∠B+∠C+∠BAC=180°,∠ADE=∠B,∠ADF=∠C,

所以∠EDF+∠EAF=180°.

所以A,E,D,F四点共圆.

因为∠B=∠C,

所以∠ADE=∠ADF.

图10

所以AE=AF.

所以BE=CF.

总结:比较上述证法,发现利用三角形相似证明是最基本的方法.

三、变式探究

通过题目条件变化、等价变化、逆向探索,获得题目广泛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探究1:如果将题目中的△ABC改为等边三角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还成立吗?答案是肯定的.

变式1:如图11,点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上的一点,点E,F分别在AB,AC边上,且∠ADE=∠ADF=60°.求证:BE=CF.

由于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形,你能用上述方法完成证明吗?

探究2:条件和结论的互逆变换.

变式2:如图12,点D是△ABC边BC上一点,点E,F分别在AB,AC边上,使BE=CF,且∠ADE=∠B,∠ADF=∠C.求证:AB=AC.

提示:变式2与题目联系密切,你能运用上述证法证明吗?经过分析,思路1(1)、思路1(2)和思路2(2)均能完成变式2的证明.

探究3:等价问题.

如果点D在BC边延长线上,类似作图,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答案是成立的.A

变式3:如图13,D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延长线上一点,点E,F分别在AB,AC延长线上,且∠ADE=∠ABC,∠ADF+∠ACB=180°.求证:BE=CF.

图11

图12

图13

证明:(方法1:利用一线三等角模型)如图13,由于∠ACB=∠ADC+∠CAD,∠ABC=∠ADE=∠ADC+∠BDE,

又因为∠ABC=∠ACB,

所以∠BDE=∠CAD.

因为∠EBD=180°-∠ABC,∠ADF=180°-∠ACB,

所以∠EBD=∠ADF.

所以△BDE∽△CAD.

同理,△CDF∽△BAD.

由①②,推得BE=CF.

(方法2:利用三角形相似)如图13,由于∠ADE=∠ABC,

又因为∠DAE=∠BAD,

所以△ADE∽△ABD.

因为∠ACD=180°-∠ACB,∠ADF=180°-∠ACB,

所以∠ACD=∠ADF.

又因为∠CAD=∠DAF,

所以△ADF∽△ACD.

所以AD2=AF·AC.

因为AB=AC,

所以AE=AF.

则BE=CF.

(方法3:利用四点共圆)如图14,由∠ACB=∠ADC+∠CAD,∠ADE=∠ADC+∠BDE,

且∠ADE=∠ABC,∠ABC=∠ACB,

所以∠BDE=∠CAD.

又∠EBD=180°-∠ABC,∠ADF=180°-∠ACB,

所以∠EBD=∠ADF.

所以△BDE∽△DAF.

所以∠AED=∠AFD.

所以A,E,D,F四点共圆.

所以∠ADE=∠AFE.

又由∠ADE=∠ACB,

图14

推得∠AFE=∠ACB.

所以BC∥EF.

所以∠AEF=∠ABC.

所以AE=AF.

所以BE=CF.

四、拓展探究

探究1:改变图形.

拓展1:如图15,点P是等腰梯形ABCD底边BC上一点,点E,F分别在边AB,CD上,且∠APF=∠B,∠DPE=∠C.求证:BE=CF.

证明:利用一线三等角模型.

因为∠APC=∠B+∠BAP,∠APC=∠APF+∠CPF,

且∠APF=∠B,

所以∠BAP=∠CPF.

所以△ABP∽△PCF.

图15

因为AB=CD,

所以BE=CF.

拓展2:如图16,点P是矩形ABCD边BC上一点,点E,F分别在边AB,CD上,且∠APF=∠DPE=90°.求证:BE=CF.

拓展3:如图17,点P是正五边形ABCDE边BC上一点,点F,G分别在AB,CD边上,且∠APG=∠DPF=108°.求证:BF=CG.

图16

图17

拓展2和拓展3的证明方法也是利用一线三等角模型.

探究2:改变结论.

拓展4:如图18,点P是等腰梯形ABCD底边BC上一点,点E,F分别在BA,DC延长线上,且∠APF=∠B,∠DPE=∠C,PE,PF依次交AD于点G,H.求证:EF∥BC.

图18

图19

拓展5:如图19,点P是等腰梯形ABCD底边BC上一点,点E,F分别在BA,DC延长线上,且∠APF=∠B,∠DPE=∠C,PE,PF依次交AD于点G,H.求证:四边形EBCF为等腰梯形.

【点拨】拓展4和拓展5关键是证明BE=CF,并通过推得GH∥EF.你能完成证明吗?

探究3:一般化处理.

拓展6:如图20,点D是△ABC边BC上一点,点E,F分别在边AB,AC上,且∠ADE=∠C,∠ADF=∠B.结论BE=CF还成立吗?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确定BE与CF的大小关系.

图20

证明:不成立.探索过程如下:利用一线三等角模型.

因为∠ADC=∠B+∠BAD,∠ADC=∠ADF+∠CDF,

又∠ADF=∠B,

所以∠BAD=∠CDF.

又∠ADE=∠C,

所以△ADE∽△DCF.

即AE·CF=DE·DF.

即AF·BE=DE·DF.

由已知推得∠BAC+∠EDF=180°.

所以A,E,D,F四点共圆.

如图21,连接EF,所以∠AEF=∠ADF.

图21

推得∠AEF=∠B.

所以EF∥BC.

可见,当△ABC为等腰(含等边)三角形(AB=AC)时是拓展6的特例.

五、反思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教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通过一题多解,变式、拓展探究,对相关习题进行分析,总结解题规律,提高教师解题、命题能力,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

[3]胡国生,张琥.高考数学试题研究的几种视角[J].中学数学月刊(高中版),2013(12):31-33,60.

[4]罗勇,范业润.2016年中考“图形的变化”专题解题评析[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7(1/2):105-115.

[5]白雪峰.挖掘试题育人功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以一道平面几何试题及其变式的解法探究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7(7/8):99-102.

2017─09─09

李发勇(1964—),男,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教材及命题研究.

猜你喜欢
延长线平分线一题
玩转角的平分线
南京地铁二号线既有线与延长线的施工及转场组织研究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一题多解
2020年本刊原创题(二)
一题多解在于活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
从游戏中得到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