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课程整合

2018-01-02 04:55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传统课程

王 丽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在民众中大受追捧。与此对照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甚至春节的节日氛围却冷冷清清,许多年轻人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对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逐渐遗忘。因此,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把传统节日的文化整合到小学课程中,对了解传统文化节日中所蕴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我国传统节日与课程整合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每个节日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每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需要前置性,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始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中国传统节日与课程整合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作用可分为如下几方面:

(一)提升课程质量

我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传承下来的,是我国五千年文化发展史的集中体现。优秀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社会风俗、民族习惯与历史演变都有翔实的史料记载作为客观依据,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而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了解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史,明确我国历史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脉络,对老师来说,可以提高教师的个人知识素养,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多是以节日作为载体代代相传,每个节日的产生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文化与价值,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与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小学阶段课程中结合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教育,可以夯实小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知识涵养提升学生文化修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全面获得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极力倡导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为契机,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可以让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以端午节为例,其意义在于宣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讴歌他强烈的国家荣誉感。通过对这一节日的详细解读,引导学生明确集体荣誉的重要意义以及新时代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的内涵,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传统节日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一)挖掘节日内涵与课堂教学整合

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课堂作为弘扬和传承文化的主要渠道,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中,渗透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让学生随着课程学习的进展而不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以语文学科为例,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文本有机结合节日素材,有助于学生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对于语文知识的拓展也具有深远意义。比如,教师在讲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关于重阳节的诗时,可以为学生适当布置搜集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作业,根据不同的节日进行诗词分类。古诗中有许多和节日相关的诗词,如描写元宵节日的唐诗《十五夜观灯》,以及宋词《青玉案元夕》;描写中秋节的著名宋词《水调歌头》。在朗读和背诵这些名句时,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元宵节赏灯、清明节祭祖、端阳节划龙船、重阳节登高、中秋和除夕家人团圆的节日气氛……这些诗词展现出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绚丽多彩的魅力。所以,当这些流传至今的著名古诗与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之间发生碰撞,学生能够更加深刻体会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

在教学中讲解节日由来所涉及的种种知识,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这对语文写作来说具有一定帮助。例如,过“元宵节”,教师在这一天可以利用厨具带领学生做“元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又能亲身体会到包元宵的乐趣,加深对节日的印象,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这些优秀传统节日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导入或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逐渐得到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二)利用节日文化与实践活动整合

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喜爱及向往的课程,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节日主题活动。比如,每个节日定一个主题,中秋节寓意团圆、亲情。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很多孩子与老家的爷爷奶奶常年不能团圆,我校组织了“一封家书”活动。元宵节时,各班级利用主题队会开展猜谜活动。借助学校在每学期布置的创新寒假作业活动,让学生对当地传统节日的民俗进行调查,了解相关活动,并作为拓展内容。比如,通过调查,学生们了解到合肥过春节时有“贴倒‘福’字”、“贴各类小红联”、“拜年和送年”等习俗,让学生通过走访老人、查阅资料等形式并对这些习俗的意义有加以了解。如“贴倒‘福’字”,寓意为“福到了”且有多福、高寿、财运到的寓意;“贴各类小红联”,寓意多为求吉祥、盼祥和、期太平;通过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在优秀作业展上对全校师生加以展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习俗所表达的美好祝愿,还为今后开展的实践活动积累了基础。又如:利用学校每年的科技月活动,调查传统习俗中蕴含的科学常识,在科技小成果展示会上加以展示。如合肥地区到每到春节有“打香禅”的习俗。“打香禅”,是合肥人为了祛邪祈福而兴起的一种习俗。其过程是:预先把铁锅或木炭烧红,然后家主将木炭或铁锅在每个房间背角处,浇上食醋,俗称“祛邪”。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食醋在烧红的铁锅或木炭上所浸冒出的白色香雾,能够净化空气,消毒灭菌。

(三)融入课程标准,开发节日校本课程

2005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2008年又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鼓励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任务的同时,以国家课程标准为纲要,充分挖掘本土素材,结合本校校情,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有益的补充。2016年6月,我校成立了传统文化《梧桐语·节日文化》校本教材的编制工作。在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认知差异的前提下,该校本教材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学生喜闻乐见。该教材既对国家传统节日进行全方位编写,也对合肥地方传统节日来历和文化加以记述,学校利用每日的晨读、午诵时间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校本教材,为学生架起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桥梁。

三、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承载着灿烂的民族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情感与精神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在小学课程中整合我国传统节日文化,逐步宣扬我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复兴中华梦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传统课程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