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教育视角浅谈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

2018-01-02 04:55徐晓春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教材

徐晓春

(安庆市教育体育局 安徽安庆 246001)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基础教育“母机”,对推动基础教育有质量发展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人民需求的提高,加上自身定位出现一定程度的摇摆,近年来高等师范教育未能很好地发挥对基础教育的指引和支撑功能。在安庆市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过程中,笔者作为市教体局局长,深入近600所学校,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等问题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在此,笔者不揣浅陋,以“从基础教育视角谈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为题谈一些尚不成熟的看法和思考,期盼引起大家重视。

一、基础教育最缺什么

当前,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即便是大别山深处的岳西县的小教学点,硬件条件都很好。自从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建立起来后,“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也不是主要矛盾。而在全省强力推进信息化工程后,农村学校班班通等设备也齐全,安庆市有575个教学点建立了在线课堂,能够与优质学校实时共享教育资源,“教育技术落后”已经不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来新教育理念也不缺少。农村学校最缺的是“有高尚的职业精神、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

以安庆教育为例,全市共有1590所学校,100人以下的学校占898所,10人以下的学校326所。这些学校与城市学校在教育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的关键就在教师的差距。一是农村教师进不来、留不住;二是农村教师尤其是教学点的教师没条件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有些教学点还是复式班教学模式,其教学水平没办法与城市教师比;三是农村小规模完小和教学点很难实质性地按照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很难落实新课程理念。

从近年来新招聘教师看,校长们普遍反映,这些新毕业大学生普遍存在四个问题,一是职业精神不足,把教师当职业而不是事业,不愿意当班主任,不愿意挑重担;二是专业功底不扎实,在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情分析、教育情境等方面都有欠缺,且学习主动性不强,有的学校曾对一些“准教师”进行学科高考题测试,结果只有半数及格;三是专业技能不娴熟,甚至有些新进教师写份工作总结,都无法让人满意,对于“如何设计教学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如何反馈”等就更不知如何处理;四是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差别不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教育部把总书记讲话精神概括为“1234”。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着眼于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聚焦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践行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希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上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两点都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在里面,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要从源头抓起,从加快“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破题。

二、基础教育最期盼什么

基础教育最期盼是,高师院校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师范性”,以培养未来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职业素质”为目的,促进高师院校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

1.师范院校要姓“师”。

师范院校的“师范”本色不能丢。一段时间以来,有些高等师范院校压缩师范专业,都想把师范院校办成综合性大学。而一些师范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中也淡化了师范的专业性,导致现在的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没有明显的区别。另外,师范专业的生源质量也是一个问题。尽管近年来情况变得要好一些,但还是不能达到“最好的学生学师范”的目标,因此,我们呼吁要让最好的学生进师范,扩大免费师范生范围,逐步使师范专业的学生都能免费入学。国家层面也应思考,能否把教师定为“教育公务员”,或者把义务教育的教师定为公务员。所以,师范教育理应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2.师范院校要以培养未来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职业素质”为目的,促进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

首先,要培养未来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改变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计划设置思路,坚持本科修满四年课程。现在很多学校到大三时课都上完了,大四基本上不用到学校来,四年变成三年,这是导致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我们在安徽师范大学读书时,大四还要上基础课。因此,我们那个年代毕业的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特别扎实。只有基础扎实了,学科规律弄懂弄透了,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深入浅出,能做到深入浅出的老师是最有水平的老师。

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做到专博并重。中小学教师其实更重要的是博,并不需要特别专。记得我们在师大读书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在那里我们学会了阅读,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得杨国宜老师给我们上隋唐史时,让我们搞清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规律;张海鹏老师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给我们以他在《历史研究》上发表的徽商研究文章的写作过程,教会我们在历史资料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历史问题研究方法;裘士京老师带我们到芜湖周边去考古,用近一个月时间与南京大学教授一起把六朝古都的历史进程结合文物现场考察一一佐证,使我们懂得如何从历史实物中寻找历史。三十多年过去了,至今历历在目,受益终身。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彰显学生的个性特色。记得万绳南老师有一次上课时给我们充满激情地朗诵了一首诗,读完后他问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同学们都说“不知道”,他很严肃地一本正经地说“这么有名的诗都不知道呀,这是我写的呀”,同学们开心的大笑,我们为老师的这份自信感到尊敬,也因老师的这份自信受到感染;更令人叹服的是,叶梦明老师上课不带讲义不带教材,二十四史信手拈来,拿来就用,真是位奇才。所以,教师要有点学术个性,个性来源于雄厚的学术功底。

其次,要与时俱进地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注重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这是教育理论的基础。要重视演讲技能、板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这“三功”,老教师就应该能写一笔好字,写一版好板书、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能富有激情的演讲。所以,师范院校应开设书法课、演讲课、教育技术应用课,这些都应纳入必修课。可以开设“我是老师”职业精神培养的必修课,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要高度重视教育实习课。高质量的实习经历对掌握教学组织、教材分析、课堂驾驭、语言表达、实际操作等能力。现在有些学校把教育实习都放掉了,这是极其错误的。记得我在芜湖十二中实习时,罗超老师为了让我上好第一节课,陪着我试讲了30次,这为我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

第三,要抓好师范院校教材改革。教材是教育的载体,新时代要有新教材。教材要有时代性,提升师范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要求变革已有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要主动地考虑新课改背景下的师范院校课程设置问题。教材要注重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要有吸引力。教材要注重实用性,要能解决好未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师范教育亟须改变评价方式。

这既包括对学生方面的评价,也包括对老师方面的评价。要以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为抓手,围绕“学科素养”和“职业素养”两大块设置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应改变目前学术成果为主的学校评价标准,改变重学术轻教学的评价模式。要以培养学生质量为主要评价要素;要以教育教学成绩为评价依据,兼顾学术成果。

4.师范教育应该打通与基础教育的壁垒。

师范院校必须与中小学互为一体。目前,我国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方做到很好,如上海。在刚刚结束的安徽省基础教育成果奖评选中,50个一等奖仅有1个项目来自高校—安徽师范大学辛治洋教授,70个二等奖仅有8个项目与高校相关。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是鱼和水的关系。一方面,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的智库,引领基础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是师范院校的试验田,只有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搭建起互动的平台,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最高规格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兴国必先强师”,要“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新时代给予教育新使命,呼唤师范教育要培育出“四有好老师”,才能为基础教育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教材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