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语文正道,探究中考方向
——读《2018年安徽中考考纲》随感

2018-01-02 04:55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考纲中考考查

温 鑫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芙蓉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1)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刊发之后,引来很多专家、一线教师的关注。《考纲》分为编写说明、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和例证性试题四大部分。研读考纲,不仅有益于中考,更有利于教师对于语文学科内涵的深入思考。

一、语文积累不仅仅靠记忆

我们经常用“博闻强记”来形容一个人语文学习能力强,用“满腹经纶”来形容一个人肚子里装的墨水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语文积累越多,阅读面越广,语文的能力也会随之越强。

当下的语文教学,过多地重视文章而忽略了文言,重视文辞的赏读而忽略了积累,以至于很多特级教师也纷纷站出来,倡导要将“死记硬背”与传统私塾的语文教学方式重新搬回到现代课堂里。

《考纲》的这一部分考点主要涉及诗文默写、字词句和名著阅读。这一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语文的知识面与语文素养一定与记忆有关,但仅仅会背课文绝不意味着语文素养高。《考纲》对于这一部分难度系数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那句话——“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

关于古诗文的学习方法,中华书局原主编周振甫先生在《怎样学古文》中就倡导“整体的读”。这种学习方法就源自桐城派散文中的“因声求气”。余映潮先生在文言教学中就有很多经典的课例。

余映潮先生有一次讲如何讲解《论语》十二章时,就列举了其中两个“贤哉回也”该如何去读。两个“贤哉回也”,我们在朗读时,侧重点一样吗?第一次应该突出“贤哉”,第二次应该突出“回也”……在品读中,学生就记住了、理解了,默写也就正确了。

诗文复习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的最好办法就是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应用。我们可以用诗文比较阅读的形式来挖掘诗文的内在含义,通过一些专题探究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来探索文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对文言作为作文训练的素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张广录先生在讲授《记承天寺夜游》时,就特别注重文言文的章法训练,引导学生层层剖析,体会层次之美。学生能够读懂文章、读出文章美趣,再去做题目自然会得心应手。

二、阅读体现语文精神的渗透

温儒敏先生说:“再不阅读,学生估计连高考试卷都做不完了……”这篇文章一时被教育媒体纷纷转载。这样一位语文教育大家何以出此言论?因为当下学生的阅读现状堪忧。

中考阅读从考查的范畴看主要分为“整体感知”和“文本细读”两大类。整体感知重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侧重略读与文章关键信息的提炼;文本细读则侧重于字斟句酌,对于特定情境下特定词语、特定手法应用的理解与品析。

依据《考纲》要求,2018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一定会稳中求变。主要题型还是概括(信息提炼)、人物形象分析、文章内容和主题理解、表达方式的作用(重点还是描写)、详写略写作用、修辞作用、关键词语品析。在议论文中,对学生材料的驾驭能力会考得更多。学生如果缺少对材料的驾驭和辨析能力,缺少逻辑思维能力,写议论文的难度会大增。

关于文言文阅读,根据这两年的出题趋势,比较阅读尤其是课内外的比较阅读可能成为一种趋势。《考纲》第18条“初步领悟古诗文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就说明,对古诗的赏析也将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出题方向。

《考纲》隶属于课标,而课标的核心要求是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根植于这个学科的精神。因此,我们在研究《考纲》的时候,不妨向着语文源头去漫溯。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通过一节课一节课去慢慢养成的,复习时更多的还是要靠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三、做好“八文”赢得中考作文

人们常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2018年的考纲中关于写作共有18条,其中除去第12条“根据表达需要,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不在考试范围内还剩下17条。细读这17条可以整合为“八文”,即“文面”、“文体”、“文题”、“文意”、“文句”、“文法”、“文品”和“文采”。

“文面”指文章卷面,对应《考纲》的第15至第18条,要求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书写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文体”指文章的文本体裁,是初中语文重要的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与考试都十分重视的部分。对应《考纲》第8至11条,其中第2条“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也会涉及文体知识。

“文题”表面上只是文章的题目,其实包含对题目的理解,也就是审题;对题目的解析,也就是解题;以及依据主题来选择材料和谋篇布局。对应《考纲》的第3至第5条,“依据中心”也就是对题目的理解和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文意”侧重于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对应第1条“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一句其实就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写作的落脚点,当然在操作中还要遵循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原则和手法。

“文句”是文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句的风格也是因人而异的。《考纲》第13条要求“语言通顺、得体”“文从字顺”。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样的要求是比较客观的,但如果想让作文脱颖而出,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

对于“文法”的要求,考纲重点强调四个字“根据需要”,适合的、恰当的才是好方法。“文法”是为内容服务的,随着“表达”这一项分值的不断提升,多样的写作手法运用是加分的因素。

“文品”侧重于文章的格调,“文采”侧重于文章的语言,这两点都是对作文的更高要求。这需要初中生对自然、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综合运用就是感受汉语的信、达、雅

信、达、雅是文言文翻译的三重境界,即准确、通顺、典雅。中考语文综合运用这一项,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母语在生活中同样具有准确、通畅和典雅这三个特征。

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属于“表达应用”,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正确认识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复习也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想要做好这类题,学生首先要有主见,有思想。而现在不少学生缺少阅读材料后的思考意识。没有思考便没有思想,没有思想,他的观点也不过是人云亦云。

其次,碎片化阅读是当前阅读的主流,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就在于提供的信息量多,传播信息的速度快,阅读方便。只有碎片化阅读而没有整体性阅读的学生,在阅读中就会缺少耐心。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整本书、整篇文章的阅读的意义变得尤为重要,它能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获得一种系统的阅读思维架构,从而能更深入全面地考虑问题。

无论是积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阅读与写作就是作者“编码”、读者“解码”的过程。这既有规律,又无定法,因此要自主研究,积极思考,大胆尝试。

猜你喜欢
考纲中考考查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中考“三数”大扫描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