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炼学生的“蕙质兰心”

2018-01-01 22:25:41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0期
关键词:理性法治道德

沈 巍

(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000)

大自然中,蕙草带有天然芳香的本质,兰花富有高雅纯洁的特质。现实生活中,“蕙质兰心”般高雅有品质的人,不仅仅指那些品质优秀的女子,也是那些稚雅纯真的孩童。

古人说: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我们少年儿童就应该成为具有德才兼备、品质高雅的一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良的道德品格是新一代接班人全面发展的底色,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时事政治教育,提取政治品质——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素养。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才能为他们的生活、学习、发展奠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从学生熟悉的每周一升旗仪式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人民大会堂的视频,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国徽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的,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接着由《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三个鲜明的小英雄形象,让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感情得到升华。

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政治认同素养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发挥时事政治的优势,例如《我爱我的祖国》这一课教学时,在由学生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介绍课前收集的上海陆家嘴、“神舟”十号升空、“蛟龙”号深潜等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的事例的基础上,为学生播放影片《厉害了我的国》。影片让学生强烈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感知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更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由校园生活中的规则走向社会生活,《上学路上》一课的教学,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景再现,如:闯红灯、奔跑过马路、坐汽车打闹等,不仅让学生认识交通信号,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知道交通法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发生意外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初步建立法治意识。

二、互动研学感悟,提高精神核心——理性素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理性精神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在当前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具备更加优质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在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式讨论,对学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培养。在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式讨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悉心听取学生的问题和意见,并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知识储备,为学生解答了大量的思想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与教师更加亲密的互动讨论过程中,发展理性精神素养。

三、优化实践活动,指引参与重心——社会责任

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我们在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为引领,积极利用社会实践获得,发展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使学生们在为交通警察送水、看望养老院老人、帮助环卫工人进行垃圾清扫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发展了公共参与素养,从而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公共道德观念与公共参与积极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刻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通过时事政治教育、组织学生研讨互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有效发展他们的法治精神,有效促进学生精神品质的提升和发展。

猜你喜欢
理性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