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专业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研究

2018-01-01 15:13李琳琳李家坤张培辉
关键词:职业化师资队伍师资

李琳琳, 李家坤, 张培辉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8)

一、引言

翻译是专业,更是职业。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国际上通常称为“职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和学术型研究生(MA)不同,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旨在培养能够“拳打脚踢”、适应市场的职业人才。作为这种人才的培养者,师资是关键因素。因为再好的办学理念、再完备的教学大纲、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致学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去落实、贯彻和执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职业化翻译人才的根本保障,而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更是培养职业化翻译人才的重要基石。MTI教师是一个新型职业,其职业化进程和传统的MA导师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不同。在《关于申报开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务院学位办对教师职业化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但职业化进程因人而异且困难重重。本课题将从MTI师资职业化队伍建设这一视角出发,以建设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究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专业(MTI)教师的职业化内涵及其实现路径,以更好地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化的建设行业翻译人才,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行业的对外交流和发展铺垫基础,也为其他理工科和专业类院校MTI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二、翻译师资队伍研究现状

为满足社会对各行业翻译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年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如何保证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翻译专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十年来,相关的研究、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师资队伍极端重要,是制约翻译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所以关于翻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更加火热。早在2007年,专家们汇聚复旦大学专门就翻译师资建设问题召开了首届全国翻译专业建设圆桌会议。专家们认为,在短期内难以建立起一支优质的翻译专业教师队伍,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并“严格控制试点院校数量和本科招生规模”。截至2016年底,MTI教育试点单位达206个。众多的高校开展和MTI教育无疑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但师资队伍建设不强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郑悦、梁丽肖从翻译硕士专业的定位、河北省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翻译硕士专业师资与传统翻译专业师资的关系,并结合应用型翻译硕士专业师资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提升河北省翻译硕士专业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的具体措施[1]。徐凤、宋晓凯针对当前日语翻译硕士教学的主要问题,认为争取领导话语权和决定权、把控生源质量和数量、建立山东日语MTI教师常态化交流机制、利用一切机会增加教师的实践能力是促进师资建设的有效措施[2]。谢先泽对翻译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再思考,提出培训对翻译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对翻译教师主体而言,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需要靠自身长时间、有针对性的努力[3]。朱波通过分析全国MTI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揭示出MTI教师的职业化路径,提出严格职业准入、强化职业意识、树立职业形象、完善职业规划,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化水平,面向市场培养语言服务专业人才[4]。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MTI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体现在:①源于国内学术型翻译硕士培养形成的以理论为导向的传统翻译理念,都未形成专门针对理工科院校特别是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成熟解决方案;②现有的研究对象仍旧是零散的、个案式的,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成果;③MTI师资队伍建设与市场脱节,忽视了本土化市场和行业市场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问题表明我国MTI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亟需改进,建设类院校MTI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更是如此。因为本研究将从教师“职业化”这一视角出发,以建设行业翻译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究建设类院校翻译硕士专业(MTI)教师的职业化内涵及其系统的阶梯式、多途径培养方案,通过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实现MTI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化目标,为建设类行业市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端专业翻译人才。

三、建设类院校MTI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内涵

百度百科对职业化的定义为:所谓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以国际通行的概念分析,职业化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人们的职业资质;二是以“胜任愉快”为目标,保持人们的职业体能;三是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们的职业意识;四是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人们的职业道德。由此可见,职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劳动者或人才的基本素质,职业化需要学识、技术和能力,更需要职业精神。本研究把建设类院校MTI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内涵分为四个部分:

(一)MTI师资的专业化

专业翻译指把翻译作为一种职业,在特定场合或环境中进行的翻译工作,是一种基于客户的语言服务体系。除语言外,这种翻译还涉及现代技术、设施和工具应用,是一种服务型工作。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工作语言,还必须熟悉与翻译业务相关知识。这就要求MTI专任教师熟知翻译流程、项目管理、职业操守,以及其他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生翻译实操过程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正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就建设类院校MTI人才培养而言,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本地化项目的具体流程以及翻译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如掌握欧美建筑及施工等领域规范或标准的本地化翻译,以及本地化过程中组织协调、沟通、时间控制、成本计算和控制等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以建筑类实用文体如菲迪克FIDIC国际工程合同、涉外工程项目等为翻译客体,以实现传译交流意图、完成预期译本功能为根本目的,运用语用原则进行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充分考虑建筑类市场需求,采用翻译项目方式来运作、管理。

(二)MTI师资的特色化

伴随专业硕士教育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开展MTI培养工作,MTI生源将和其他专业硕士一样出现明显的区域特点和学科特色。这就要求各培养单位根据教指委制定、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颁发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自身条件、师资力量以及当地市场需求,来设定培养方案,彰显特色,避免“千校一面”。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建筑企业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外部市场环境更为宽松,有更多承揽国际工程项目的机会,入选ENR225强排名的中国公司已有四十余家,有实力的私人企业也开始在国外进行房地产等建设项目投资。但是,与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相比较,国内建筑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自身不足非常明显,如获取工程项目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投标能力较弱,导致中标机会较少;缺乏熟悉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同时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5]。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复合型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国内建筑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从事国际建筑承包工程需要熟悉国外的管理方法、施工规范,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模式,这些都迫切需要建设类外语高级翻译人才。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任务的组织者,MTI教师在翻译硕士专业的特色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类院校的MTI培养模式正是以建筑、土木等工程建设类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建设类院校雄厚的学科背景和优势的教学资源,实现MTI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化以及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

(三)MTI师资的技术化

翻译技术代表了翻译产业的先进生产力,译员需熟练应用翻译技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语言服务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和云端化对服务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技术能力指能够利用各种工具从事语言服务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为翻译带来了极大便利。以往需要个人花费一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翻译工作,训练有素的团队利用翻译技术和翻译软件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调查显示,77.3%的企业强调语言服务人才的技术和工具能力[6]。MTI教师如果不具备技术能力,培养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就无从谈起。作为绿色GDP的一个增长点,本地化行业在我国迅速兴起,以高利润的特点,吸引翻译公司向本地化业务转型,MTI教师应帮助学生应学习本地化行业基本知识,掌握本地化技术、工具的应用,还有网络资源使用能力、文本审校能力、术语学知识和术语翻译能力、文献查找、利用、储备和管理能力、各类文体的处理能力等。

(四)MTI师资的实务化

“翻译”一词既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指翻译过程的终端产品即译文,还可指翻译研究,即关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学科。作为专门培养“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教育单位,翻译实践不可或缺。专业翻译实践,是对空洞教学最好的补偿。而作为MTI作为应用性翻译人才,更是需要通过不断、反复的校内外实践才能磨练成才[7]。另外翻译本身具有交互性、自我组织性和经验性,译者经验和社会境脉是翻译思维和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翻译的属性也决定了翻译的实战和实践特征。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的翻译教育理念更是强调要“坚持实践教学,创造真实的实践场所,参与实践翻译项目,积累实践经验”[8]。因此,以翻译实践为核心的实务教学应不断强化,教师要带领学生踏踏实实练起功来。以建设类院校MTI培养为例,作为专业学位教育,MTI教育要在建筑工程翻译“真项目”、“真环境”和“真实践”中给学生带来“真体验”[9],提升口笔译实务能力和项目意识。当课堂变成工作坊,学生就可以置身其中,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不断提高翻译能力,积累经验,为入职做好准备。

四、建设类院校MTI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解决方案

目前,MTI的师资主要由传统的翻译教师通过培训或自学转型而来,中国翻译协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织的“翻译与本地化技术、项目管理培训”是目前MTI院校行业类课程师资培养的主要平台,也是提高现有行业类课程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培训规模和次数有限,这一培训目前还难以满足国内所有MTI院校行业类课程师资的职业化需求。目前大多MTI教师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的学术硕士的研究型翻译教学模式,从而造成了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的脱节。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MTI培养单位转变办学理念,寻找解决方法,以保证师资职业化水平的稳步提高。下文将借鉴袁朝云构建的MTI师资解决方案[10],以建设类院校MTI教师职业化建设为例,探讨行业类课程MTI师资队伍职业化的三阶段解决方案。

第一阶段为初级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建设行业类MTI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课程设置等内容的讲授与教学方法的训练;形式以培训为主;对象为准备从事建设行业类MTI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目标是让学员对建设行业类MTI课程的基本概念、内容、教学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有深入了解,初步掌握建设行业类MTI课程教学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如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使用、翻译项目管理的能力、建筑土木等工程专业知识。

第二阶段为提升阶段,主要是扩展学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新学员对行业发展的认知;形式以培训为主,同时辅以小型的行业类课程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可就MTI课程的授课经验进行分享,并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一阶段培训对象为有一定建设类MTI课程教学经验的老师,目的是解决教学和翻译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员了解建设类翻译服务行业最前沿的知识。

第三阶段为企业孵化阶段,在该阶段,由翻译行业协会和MTI指导委员会与具备一定实力的翻译公司、本地化公司以及涉外建筑企业进行沟通,在企业内部建立师资孵化器,为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和翻译项目管理经验的行业类课程教师提供企业实训机会,选聘教师进入企业短期工作,以深入了解并体验建设类翻译行业的运作模式,丰富教师的行业经验。

“三阶式”的连续培养模式可以为建设行业类MTI课程教师提供一个“课堂学习———企业工作———课堂教学”的多层次综合训练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既可缓解MTI教学过程中师资匮乏的问题,也可提升现有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特色化、技术化和实务化,从而提高MTI培养单位的整体师资的职业化水平。

五、结语

本研究厘清了建设类院校MTI教师职业化的内涵,探索了建设类院校MTI师资职业化建设的系统化、阶梯式解决方案,构建了建设类院校MTI师资职业化建设体系。在教育改革中,最大的动力来自教师,但最大阻力同样来自教师。作为翻译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MTI教育能否实现既定目标,教师职业化是关键所在。和MTI发展相比,师资职业化程度偏低,已成瓶颈。只有不断提高职业化水平,MTI教师才能适时所需,成为语言服务专业人才的引路人。同样,只有不断提高建设类院校MTI师资队伍的职业化水平,不断加强建设类院校MTI师资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质的建设类翻译高端人才,为我国的建设行业发展铺垫基础。

猜你喜欢
职业化师资队伍师资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加速职业化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