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弦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在藏区高等学校的传承

2018-01-01 14:55张漫茹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巴塘弦子歌舞

张漫茹

巴塘弦子发源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县,巴塘素有“弦子故乡”之称。巴塘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金沙江中游东岸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最西部,地处三大藏区之一的康巴地区。巴塘县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北与白玉县交界,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的德钦县相望,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属高原气候,人口5万多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5%以上,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巴塘就是汉藏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和汇聚之地。正是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巴塘弦子这一独特的藏族民间艺术。

巴塘弦子是藏族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一种将音乐、歌舞、诗歌、琴音融合为一体,风格独特的藏族民间歌舞艺术,是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有着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及其社会功能,值得深入了解和研究。藏区高等学校作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传承巴塘弦子艺术,对传承藏文化,强化藏汉等多民族交流,增进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巴塘弦子的艺术特色、文化社会价值功能,及其在藏区高等学校的传承进行一定的探讨,期望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加强民族团结有所裨益。

一、巴塘弦子的艺术特色

巴塘弦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大昭寺壁画以及敦煌壁画所呈现的内容中都有体现。这一独特的歌舞艺术在藏区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孕育下,绚烂绽放,光彩照人。巴塘弦子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独特鲜明,在整个藏区享有盛名,是藏区歌舞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艺术形式

巴塘弦子作为一种综合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歌词、伴奏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了其艺术形式的丰富多样性。

1.音乐舞蹈

巴塘弦子的音乐与舞蹈融合十分完美。跳舞时场地以及人数都不受限制,由弦胡手(藏语叫“热根”)来带领,男性排前方,女性跟在后面,也按照能歌善舞者在前或者年长的人在前的方式安排舞蹈位置。弦胡手作为领舞的核心,控制着歌舞的节奏律动。跳舞时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舞动起来。歌舞展开的时候,由弦胡手领舞开始表演,参与舞蹈的人们按照音乐的节奏开始舞动,边唱边跳,反复进行,速度上也由慢变快,最后将表演引入高潮。在歌舞结束的时候,参与歌舞表演的人们一起高声喊出“谐亚”这个词,表达的意思就是跳得尽兴,跳得好。在短暂的休息和交流以后,弦胡手继续领舞并演奏下一首曲目,这时表演者再次跳起舞来,一首首曲目不断进行,一直到整个盛会结束。

巴塘弦子舞蹈十分富有变化性,舞姿伴随着节奏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男性舞姿豪放,有柔中带刚的感觉,给人视觉上带来优美流畅的抒情感受。而女性舞姿更多体现的是柔美,像蜻蜓点水一般美丽,轻巧灵活,舞蹈动作呈现出了康巴地区独有的舞蹈特色。巴塘弦子在舞蹈律动方面有着“三步一撩、一步一靠”的特征,舞蹈步伐也十分的优美轻盈。在舞蹈动作上,弦子歌舞中女子的舞步包含垫步跳、摆步、双绕手、双扭步、单扭步、左右悠腿等种类。运用舒展的长袖翩翩起舞,这也是女子舞步的重点,给人的感觉十分的飘逸轻柔,十分具有美感。男子的动作相对简单一些,手持伴奏乐器弦胡,一边唱一边跳起来,脚步上的舞步与女子舞步较为相似,更加注重脚部的舞蹈动作与弦胡伴奏相互配合。舞靴、跺脚是男子舞蹈动作的重点,舞步热情激烈、刚健有力,体现出豪放粗犷的风格。与其他地区的弦子歌舞相比较,巴塘弦子歌舞翩翩舞动起长袖的时候,如行云流水一般,飘逸舒展。而现在,弦子歌曲的甩袖动作其高度超过了头顶,增添了一些洒脱轻灵的美感,在动作幅度方面也相比以前加大了,秀气端庄的感觉稍许减少。从许多老艺人那里了解到,巴塘弦子歌舞在早期挥袖动作的高度要与眼眉同高,在头顶上,挥动的长袖划出的弧度十分优美,给人一种女性的典雅端庄之美。

在舞蹈队形方面,弦子歌舞有着繁多的排列方式,这些队形基本都是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在宽敞的广场,在青山绿水之间,舞者们穿上盛装,一起载歌载舞。弦子舞蹈艺术美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舞蹈时变幻多样的歌舞队形。例如,圆形、“剐”型、“日月同辉型”是最常用的舞蹈队形排列。在弦子歌舞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这种艺术形式也更加活跃地出现在各种舞台上,逐渐出现了更多的舞蹈队形,例如,横排、竖排、交叉队形、姊妹圆形等,以更加新颖、丰富的舞台视觉冲击感表现出来。

弦子音乐的旋律让人感觉婉转、活泼。由轻歌曼舞开始,舞蹈节奏随着音乐的进行逐渐变得强烈,最终推向高潮。如果将巴塘弦子的音乐只用歌唱来表现,也一样会让听者感受到弦子旋律的动听之处。弦子音乐像溪流一般,缓缓流淌,音乐响起就会让人们偏偏起舞。在对弦子音乐的解说词中,巴塘县金弦子艺术团是这样总结的:“弦子音乐不仅能够将轻柔明快的田园风光、小桥流水、江南小曲的艺术特质表现出来,对于那种雄伟雪山、高山飞瀑、广裹草原的气势宏伟也能诠释出来”。

2.歌词

含蓄委婉是藏族人情感表达的特点,弦子音乐的歌词也带有这样的特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将情歌题材中的唱词内容表现出来,弦子歌词所呈现的意境美也是十分明显的。很多时候对长辈不能直接表达含有爱情题材的歌舞内容,为了不失庄重礼节,又能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唱词中会用例如竹笛、弦胡歌者将心中的意愿表达出来,其中的心意也会让听者理解。这就归功于这种诗歌体裁的创作者仓央嘉措,他开创的这种诗歌体裁在弦子音乐中运用得十分广泛。

3.伴奏

弦胡是巴塘弦子的主要伴奏乐器,也是最能体现弦子歌舞风格特征的乐器。在进行弦子歌舞时,假如没有琴手,就像饮食里少了盐一样,失去了味道,也表现不出弦子歌曲的艺术特点。弦胡手掌握着整个歌舞的节奏律动,像龙头一样带领着整个队伍,弦胡手的演奏技术关系到弦子歌舞的表演是否成功,作用十分明显的。

另外,弦胡的音色对于表演来讲十分重要的。在发声结构上,弦胡的构造使其音色有着浑厚、深沉的特点,像男中音一样低沉有力,音色穿透力强,体现的是那种浑厚抒情且欢乐的情感,这也是弦胡最明显的音色特点。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更加广泛,在一些地区,跳弦子舞蹈的时侯,伴奏乐器不再由弦胡来担任,只是作为跳弦子舞时的道具来使用,即使这样,依旧无法取代弦胡在弦子歌舞中的位置,它自身所表现的传统音乐的韵味依旧让人铭记于心。

(二)艺术特征

巴塘弦子广泛流传于康巴地区,在艺术风格上,其特征十分突出。首先是其综合性。巴塘弦子是将舞蹈、歌唱、器乐以及诗歌融合在一起来进行表演的综合性艺术。在表演过程中,在弦胡的伴奏下,既有歌唱,也有舞蹈,它集诗、琴、歌、舞、词曲为一体,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艺术的综合性特征明显。

其次是其大众性。巴塘弦子不择对象、场地,简单易学,感染性强,只要愿意都可以很快参与进去,且人数不限,越多越好,对普通人的吸引力较大,让人情不自禁地参与并融入其中,群众性、大众化特征较突出。

二、巴塘弦子的社会文化价值与功能

(一)藏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和认知窗口

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民族的生活、情感、心理以及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的艺术化再现和升华,是构成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就成了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是认识这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载体,通过它,人们可以感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从而深入地走进这个民族[1]。 “音乐、舞蹈等艺术是藏民族文化的象征,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艺术本身,它外显为独特的技术与艺术形态:二是这些技术和意识形态背后隐藏的民族文化价值和意义”[2]。巴塘弦子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进行表演,而且已经成为代表康巴地区传统文化的符号。巴塘弦子作为一种以歌舞为主的民间大众综合艺术形式,是藏族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是康巴地区藏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是认识康巴地区藏民族文化的窗口和载体[3]。在巴塘弦子中,我们能够直接的感受到浓厚的藏民族生活气息,感知到藏民族的生活特征、情感特征、心理特征、审美特征、道德观念等,通过巴塘弦子,我们可以很快地认识和走进藏民族。

(二)藏民族的心灵抚慰

巴塘弦子最初流传时的主要功能是娱乐,最终目的是让群众从这种传统表演形式中收获轻松和喜悦。由于藏区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和高寒气候特征,人们感受到在大自然之中,自身的存在十分的渺小。为了生存和生活,人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团结、共同生活娱乐,从而增添生存的力量。弦子这种集体的娱乐方式也就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产生了[3]。弦子歌舞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歌舞艺术来讲,注重的是集体的娱乐方式,不局限在个体的娱乐之中。作为巴塘群众重要的娱乐方式,巴塘弦子依旧处处可见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在农忙之余,或者劳动过后,它是人们歌颂和向往生活的表达方式,也是人们愉悦身心和放松精神的最佳途径。通过弦子歌舞这一娱乐载体,人们心中的不快和压抑的心情得到了宣泄,忘记了痛苦,心灵得到慰藉,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欢乐的境界里。康巴地区藏民族能歌善舞,热情豪迈,乐观向上的民族性格,与此有较大关联。

(三)藏民族社会凝聚的重要方式

巴塘弦子是一种典型的集体歌舞活动,注重集体性,淡化个体性,人数从几个人、几十人甚至几百人,人们参与其中,手拉手,保持协调一致,陶醉于美妙音乐和舞蹈之中,即使素不相识的人,也会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在和亲切。歌舞的集体性,拉近人们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相互变得亲近和融洽,密切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因此,巴塘弦子对藏民族有着较强的社会凝聚功能,有利于人们团结协作,以适应和应对较恶劣的生存环境。

(四)藏民族重要的礼仪体现

藏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古老民族,民族文化中十分讲究祀仪礼俗。不同意义、不同形式的仪式活动在民族生活中十分盛行。比如在朋友聚会、劳动之余、时令佳节时,都会跳起弦子。在开张营业、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祝寿贺岁的时候,跳弦子舞也使活动的场面变得盛大热烈。所以,对于巴塘地区来说,巴塘弦子是具有仪式礼仪作用的[3]。它是人们进行仪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一次对巴塘弦子进行实地调查时,正赶上当地正在进行的一场婚礼,在婚礼仪式上,就有弦子歌舞的表演,让人感受到了无比热闹、喜庆的气氛。

(五)重要的教化和传承功能

巴塘弦子是美丽的康巴高原上绽放的一朵艺术奇葩。由于巴塘弦子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学会和适应了在美妙的歌舞中表达情感和心态,传达一种欢乐和轻松的心情。巴塘弦子往往寓教于乐,将积极的生活态度教授和传递给人们,使人追求高尚的生活境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弦子唱词中经常出现,比如唱词“财富即便如山,消失非常容易,知识虽然很小,但却不会耗尽”,等等。其内容表达出了知识的重要性,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导意义,教会人们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要懂得善良,多学知识,多积累经验,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从弦子音乐中懂得和理解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经验,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可见一斑。

三、巴塘弦子在藏区高等学校传承的意义

藏区现有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海南藏族自治州校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四川民族学院、阿坝师范学院等10余所高等学校,这些学校是为藏区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藏区的稳定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巴塘弦子作为藏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载体,在藏区高等学校进行积极弘扬和传承,意义十分重大。

(一)有利于认知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它的传递性、工具性、手段性,即教育是以传递文化,传递人类文明,传递人类劳动和智慧的一切成果和结晶为目的,它是传递民族文化,传递人类文明的工具和手段[4]271。藏区高等学校,作为藏区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传承多民族文化,让多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传播中得以传承,并实现民族文化交融。其中传播和传承藏文化就是重要内容之一。巴塘弦子艺术作为藏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形式,是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载体,也是一种喜闻乐见、很容易让人接受和参与的大众化艺术娱乐活动,它对藏区高等学校师生的吸引力较强,很容易传播和推广。多民族学生通过参与弦子,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感知、认识藏民族的音乐、舞蹈、情感、心理、审美等,从而加深对藏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认同,促进藏民族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和传承。

(二)有利于增进多民族师生感情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巴塘弦子艺术作为一种集体性、娱乐性、参与性极强的大众化娱乐艺术活动,多民族师生在参与过程中,近距离甚至手拉手地共同感知和享受美妙的藏族音乐,体验多姿多彩的藏族舞蹈,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情感得到加深,民族团结的心理基础得以强化,民族团结的氛围也会日渐浓厚。

四、巴塘弦子在藏区高等学校传承的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巴塘弦子融入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知识和文化在学校传承的重要途径,作为藏族优秀民间歌舞艺术代表的巴塘弦子,要在藏区高等学校得到较好传播传承,学校首先必须在人才培方案上下功夫。民族性是藏区高等学校的重要特色之一,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优秀民族文化课进课堂就是其重要体现。藏区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把巴塘弦子作为选修课,包括在艺术素养课程之中进入人才培养方案,以供学生选修。同时,课程要注重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并重点放在实践训练方面,落脚在能唱会跳上。

(二)组建社团,将巴塘弦子列入周末校园文化活动

社团是高等学校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织和实施者之一,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对推动巴塘弦子艺术在藏区高等学校的传播传承十分重要。学校可以积极组织专门的巴塘弦子艺术社团,广泛吸收多民族团员,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把传播普及巴塘弦子艺术作为核心内容和任务。特别是学校应该支持周末在固定场所进行巴塘弦子表演,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这既丰富了周末校园文化生活,又传播和普及了藏族歌舞艺术,增进了民族团结。

(三)将巴塘弦子融入各种文娱表演活动

学校的各种正式文娱表演,是学校层级较高和师生关注较多的活动,也是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有意识有组织地让巴塘弦子进入这些文娱表演活动,让广大师生有机会感知、认识、领略弦子艺术的风采和魅力,从而促进弦子艺术的传播和传承。

(四)举办民族文化活动周

民族文化活动周是民族高等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作为藏区的高等学校每年应该举办民族文化活动周,让广大多民族师生,充分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增强多民族观念和民族团结意识。学校有关部门和社团组织可以通过精心组织,以讲座、表演、体验式参与等方式把多彩的巴塘弦子融入到活动周之中,使其成为活动周的精彩内容,吸引更多师生参与进去,促进弦子艺术的传播和传承。

弘扬和传承多民族文化是民族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现实需要。巴塘弦子作为藏民族重要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其特色鲜明,艺术和社会价值独特。藏区高等学校应当通过有效途径和多样形式,积极传播,努力传承,使其在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和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琳,谢智学.对西北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文化类型的特征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

[2]康·格桑梅朵.巴塘弦子——藏族农耕文明孕育的轻歌曼舞[J].音乐探索,2009,(4).

[3]郭璐璐.藏族巴塘弦子艺术特征探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4]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巴塘弦子歌舞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我在巴塘等你
绿色中国行走进“高原江南”美丽巴塘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巴塘——“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巴塘的绿色发展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一百七十七级台阶
口弦子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