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境遇下高校意识形态认同的风险管控

2018-01-01 14:55何海琳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信息流管控马克思主义

何海琳

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思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1]4。意识形态认同是指认可、接受某种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成为自己的思想意识的有机部分,进而支配和控制自身行为使之符合该意识形态要求的过程[2]53。本文所指的意识形态认同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信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阵地建设和阵地管理”[3]33。可见,探寻互联网境遇下高校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互联网境遇下高校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管控的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互联网传播存在种种风险的境遇下,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进行风险管控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从个人角度来说,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层次,并影响其行为、思维方式以及精神风貌,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三观形成和巩固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时代,错误的观点和不良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对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致使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互联网对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认同管控。从而,巩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指导人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道德品性,自觉地担负起为个人发展、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的责任,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中收获美好的人生。

(二)从学校角度来说,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办学目标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4]。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进行风险管控是高校的职责所在。高校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意识形态认同中的风险,探寻风险管控的要点、力量、渠道、程序,着力解决一些大学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致力于巩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培养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思想保障;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目标。

(三)从国家民族社会角度来说,有助于推动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

意识形态具有价值导向、心理引导、情感激励等方面的作用。“意识形态向个体发出召唤,个体在这种召唤中……逐步完成自我的建构。主体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在给定意识形态氛围中不断进行想象和认同的过程”[5]145。通过互联网传播先进、进步的意识形态,凝聚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期间,通过互联网号召广大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积极投入灾区重建中,为灾区面貌焕然一新各尽所能,各尽其才。葛西兰指出,“在保持整个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了团结统一的水泥作用”[6]213。习近平深刻地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7]193。高校要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认同中的风险,做好管控部署,提高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上的认同程度,为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道德滋养、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凝聚有生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互联网境遇下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风险

当前,互联网的普及为高校开展意识形态认同工作拓展了新时空,开辟了新渠道,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其中,有人借助互联网传播不负责任的信息和议论,混淆是非黑白,给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工作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同。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担心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污染”[8]40,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日益严峻,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最大的风险”[8]156。

(一)信息霸权冲击信仰的认同

信息霸权指的是一些国家和组织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条件,在信息的占有、发布、传播、使用等环节,具有明显的控制权[9]133。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指出,“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10]465。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宣扬,“微博出现后,中国政府 ( 实质是指中国共产党——笔者注) 垮定了”[11]3。在互联网传播中,一些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论坛、网站在别有用心的资本、技术的支持下推送文章、视频、图片、H5等,在网络中疯狂散播“意识形态终结”观点,宣扬“普世价值”神话、号称“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些论调企图淡化或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原则界限,恶毒攻击我国政治制度、歪曲领导人形象、抹煞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质疑马克思主义合理性。青年大学生热爱祖国,对不公平现象嫉恶如仇,但阅历和视野存在着一定盲区和片面性。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轰炸下,大学生极易受到非理性情绪和某些极端错误思潮的煽动,由此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认同风险。

(二)网传消极落后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精神污染

互联网上拥有海量信息。其中有正能量的“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洗脚妹”“托举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道德楷模,但也有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如郭美美炫富、范跑跑、翟欣欣闪婚等信息。此外,还出现“加多宝辱英烈”“文登7·22事件”、颠覆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等汉奸形象、质疑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否认狼牙山“五壮士”、上海四行仓库“精日”留影等事件。这些污蔑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颠覆文化历史观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形成一定的精神污染,容易造成他们是非不分、民族认同淡漠、责任观念淡漠、判断力缺乏。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一些网络推手如秦火火等利用公众的审丑心理,恶搞红色经典,颠覆民族英雄形象,大肆宣传低俗文化,使一些大学生在道德信念上不再追求积极向上和正能量,弱化对个人、家庭、民族以及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扁平化传播增大意识形态整合难度

互联网的网状辐射传播方式使信息能够迅速蔓延,加上去中心、匿名难控的技术特性,大大增加了国家公权力对互联网信息掌控的难度。英国学者保罗·赫斯特指出,“这不仅削弱了意识形态上的独裁,而且破坏了国家用强有力保存文化同质性的一切企图”[12]336。由于大学生辨识能力有限,在刻意引导的文字、图片和多媒体展示前,在信息反复传播面前,一些大学生不经深入思考,就容易逐步迷失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马克思曾指出:“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3]170。毛泽东也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14]194。可见,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风险进行管控尤为迫切。

三、互联网境遇下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管控的策略

在互联网传播中,当反映意识形态认同的信息符号和意义的真实性出现失调,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出现风险。我国学者胡百精提出3F假设危机传播理论,指出危机传播管理中要:控制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引导影响流(influenced flow),消解噪音流(noise flow)。本文借鉴3F理论,以传播过程中信息流、影响流、噪音流的管控为要点,从管控目标、管控原则、管控渠道、管控力量、管控组织五个方面阐述互联网境遇下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开展风险管控的策略,力图避免、减轻、消除认同风险,以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管控目标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折射在思想领域为出现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国,与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相对应的意识形态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自从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迎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思想旗帜,是我们认识、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5]。

要实现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目标管控,高校要从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等方面,加大体现马克思主义主旨信息流的传播力度,扩大正面信息的影响;有力地消减、消除噪音流;巩固扩大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6]9。在互联网境遇下,形成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的原因有信息流导向不够有力,从而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模糊,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在互联网上提供内容系统、观点权威的理论学习库和事例资源库;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必须坚持)以及“怎么办”(如何贯彻落实)有着清晰的逻辑认识和理论认知。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传播方式以及雄辩的事实,通俗易懂地解读抽象、高度概括的文本理论——如解读大学生所关心的关于就业、医保、社保、教育改革、反腐倡廉、行政便民等方面最新的进展,阐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具有关注民生和回应公众社会需求的解释力和引导力,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7]228,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精神港湾,还是民众的利益诉求实现的原则、理论导向。从而,形成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自觉地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力地抵御嘈杂音信息流的侵蚀。

(二)管控原则方面,要坚持预防为先、快速反应、对话参与

原则是指在具体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规定,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有效保证。互联网境遇下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管控应遵循的原则有预防为先、快速反映、对话参与。

互联网境遇下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管控,应预防为先。任何风险的产生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存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征兆和逻辑。因此,如果能够提前做好相关的防范,准确捕捉风险征兆,提前反应,就能够有效地防范及降低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出现的风险。预防为先原则主要体现在信息导向、渠道搭建、组织建设等三方面。信息导向指的是在风险产生之前,就要重视并加大对体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信息的传播力度,使这些观点信息在学生的内心中形成一定的影响流。这样,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学生就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明辨是非,抵制噪音流的影响,不会人云亦云,站错队,走错路。信息导向还体现在对噪音流的防控。通过建立舆情监控平台,利用 spss 等专业分析软件,对于出现噪音流导向状态的信息予以拦截,开展有依有据的辩驳,避免其对大学生的侵蚀和渗透,造成不良的传播力量。渠道搭建指的是要重视建设如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慕课平台以及主题网站的建设和相应拓展,为意识形态传播搭建强烈有力信息流的导向平台和影响阵地。组织建设指的是要设立相应的风险处理中心,负责战略部署、部门协调、团队建设、技术支持等事务,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为认同风险管控提供高效的服务支持。

互联网境遇下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出现的风险应快速反应。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黄金4小时”法则,强调媒体介入要及时,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对于影响意识形态认同的契机事件要及时反应,占领有力时机,及时发声,及时发音,说出中国声音,唱响中国旋律,以实现有效的风险管控。在高校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管控中,快速反应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一是在风险预防阶段。青年学生关心时政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焦点是对青年学生开展生动教育良好契机。高校应该抓住这样的时机予以时效性的宣讲和解读,实现对大学生生动有效的信息流导向。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对时政、热点、焦点深度解读,使学生熟悉和理解党的治国理政方针,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心里有数,实现信息流的有效导向,提高大学生抵御噪音流的能力。二是在风险发生阶段。通过快速介入,要及时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真相。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G. W. Allport)和波斯特曼(L. Postman)提出谣言公式:R(谣言)=i(事件的重要性)×a(信息的模糊性),指出信息模糊性越低,谣言的发生几率就越小。当互联网上流传让学生迷茫的事件,如果不能及时满足学生对真相的期待,容易使噪音流占上风,使学生轻信网络上的流言蜚语,更有甚者则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导致风险升级。因此,当出现意识形态认同风险时,高校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澄清事情真相,组织专家、学者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并在互联网上予以推送,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澄清学生中存在的错误认识,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把握信息流的导向,占据有利的舆论阵地,遏止噪音流的影响和扩张。

互联网境遇下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管控,应把握对话参与原则。交互性、互动性是互联网传播的突出特点。认同的传播是一个互动循环的过程,信息的发送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在交互交流中实现对共同承载和分享意识形态的理解,达成共识。现代教学理论揭示,“做到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18]74。高校意识形态认同风险防范也要构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平等对话,了解学生关注所在、疑惑所在,把握意识形态认同信息导向,化解及减低学生认知、认同上的噪杂信息流。

(三)管控渠道方面,要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

意识形态的认同总是在特定的空间和社会结构的场域中展开的。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9]9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手机、电脑、平板、网络电视、LED显示屏等载体的普及,互联网开辟了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新渠道。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开展网络舆论斗争,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20]。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意识形态认同管控,高校要着力建设好相应的网站、社交平台、开发相应主题的APP,增强信息流的影响力,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度和抵御不良思潮的能力,遏止或减轻噪音流的影响。

当前,高校要围绕增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积极拓展互联网渠道,或是开设专门网站,入驻易班、开启幕客模式,或是各系部、各部门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账户等。目前已涌现出不少具有影响力、号召力的意识形态导向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别笑我是思修课(中国人民大学)、青春厦大(厦门大学)、福师大小葵(福建师范大学)、木铎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南航徐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红色网站:红色家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红岩网站(重庆邮电大学)、红色网站(清华大学)、星网(湖南师范大学)等;优秀慕课平台如武汉大学在“爱课程”慕课平台开通的四门思政公共课程等。

然而,高校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了信息流导向作用的发挥。有些网络平台,采取灌输说教式,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度有限;有些网络平台鲜于更新,在重大事件、焦点、热点发生之际,缺席缺位,失声,形同虚设;有些网络平台建设拘泥于文字表达形式,忽略视频、音频、图片、H5等多种大学生喜欢的阅读形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日渐消退。可见,高校要通过互联网实现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既要充分挖掘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又要善于发挥新媒体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搭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感染力、号召力 、影响力的平台,使信息流有力量、影响流有号召力,从而有效抵制噪音流的侵蚀。

(四)管控力量方面,要重视队伍建设

开展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管控,做到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解噪音流,需要搭建传播平台,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内容,灵活传播形式,更需要有质量的管控团队。互联网传播中出现意识形态认同风险之一,在于管控力量薄弱。当前,大部分高校风险管控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舆情控制人员缺乏政治敏感度;具有理论修养的人员在网络传播推进方面存在软肋;在网络推广方面,从业人员在传播表达形式和理论素养方面均有欠缺;管控团队人手不够,团队成员大部分为思政课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员等兼职人员,在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方面难免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处。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部分信息流没能形成有效合力,出现信息流传不开、影响流没气候的困境。为了有效推进高校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管控,务必要重视队伍建设,提升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壮大队伍的规模。

夯实团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修养和提高团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使团队具有高度的政治观察力和信息的敏感度,能够抓住有利的时政信息及时发声,形成增进认识、认同的信息流;使团队能够甄别形形色色网络信息,对不良信息进行有理有据的驳斥,澄清错误的看法,实现对噪音流的遏止。提升团队成员媒介传播素养、文字驾驭能力,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动态规律,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族观、价值观大众化传播,使意识形态教育能够“听得到”,更能够“听得进”,扩大信息流的影响力;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而提升意识形态的认同。高校可以通过组织系统的专业学习、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提升团队成员的理论涵养,开阔团队成员的视野,提高媒介传播技能技巧,熟悉大学生教育心理规律,从而打造一支有信仰、有立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高素质管控队伍。

此外,要增强管控力量,把高校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管控工作做细、做精、做好,还要考虑管控队伍的壮大。适度引进校外专业人员参与团队建设,提升平台的内容建设针对性;鼓励师生共同参与,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不同视角出发,使管控工作更贴近大学生的认知、认同;将专人专岗和兼职人员配置结合起来,保证团队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各司其职。

(五)管控组织方面,要构建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制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是高效化解高校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的基础。从程序上讲,风险管控一般通过风险预警、风险处理和险后交流等流程实现对意识形态信息流导向,引导影响流,消除或消解噪音流。在预警阶段,高校通过培养管控团队、建设网络传播平台、成立舆情监测机构,组织信息传播等方式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认知、认同宣传,对舆情进行排查和干预;在风险处理阶段,要通过专门的新闻发言在网络平台大面积、多形式及时澄清,化解大学生思想中的疑惑和焦虑;在险后处理阶段,要快速恢复挽回不利影响并进行各部门的经验总结。不论是在风险管控的哪个阶段,都离不开机关党委、党委宣传部、共青团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网络中心、财务等部门的积极配合。在校党委领导下,制定并逐步完善有关预防预判预警制度、风险干预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险后安置、团队考核制度、团队培训机制、团队选拔任用机制等制度,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管控工作予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形成“大思政”布局,高效调动各类资源,凝聚风险管控力量。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在。大学生是社会知识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创造者和传播者,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不仅对其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旺发达。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给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一定的风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境遇下高校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的防范工作,认真研究新情况、新态势,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传播的特点,积极主动发挥其优势,不断强化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树立科学的风险防控理念,构建积极有效风险管控机制,巩固高校的意识形态阵地,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中国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2] 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2014-12-29]. 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412/t20141229_182511.html.

[5] 孟登迎.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 [希腊]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叶林,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张骥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 [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利的转移[M].刘江,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11] 李慎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5).

[12] [英]保罗·赫斯特,格雷厄姆·汤普森.质疑全球化——国际经济与治理的可能性[M].张文成,译.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 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与重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1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 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EB/OL].[2016-02-15].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225/c40531-28148369.html.

猜你喜欢
信息流管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基于约束逻辑的网络非集中式信息流整合系统设计
基于信息流的作战体系网络效能仿真与优化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