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滑县段道口古镇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探析

2018-01-01 10:42李平勋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道口滑县大运河

李平勋

(中共滑县县委党校,河南 滑县 456400)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会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萨一锤落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大运河滑县段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的代表性点段,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遗的成功凝聚着无数申遗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 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各界也因大运河的成功申遗而骄傲和自豪。通过申遗,唤醒了运河沿岸千年的文化记忆,实现了道口古镇由棚户区向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世界级遗产区的转变。保护、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河南构筑文化高地的需要。

一、大运河滑县段道口古镇概况

(一)道口古镇发展历程回溯

道口古镇是运河古镇的典型代表,其沿运河而建,凭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

在宋代初期,黄河流经滑县,道口属于黄河西岸自发形成的一个渡口,当时有李氏人家在此以摆渡为生,遂称为李家道口;明朝时,道口属黎阳,设递运所,主要功能是运递粮物,称为“平川驿”;明清以来,因大运河漕运发达,道口镇逐渐发展成为商业繁荣、万屋鳞次的名镇,成为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清末至民国,道口镇进入鼎盛期,水路、旱路交汇,素以交通发达著称于豫北,更因道清铁路修建而成为交通枢纽,号称“小天津”、“豫北重镇”。

抗日战争期间,道口成为沦陷区,道清铁路被拆除,铁路交通优势消失。卫河河道淤积,水运停滞,古镇依靠水运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集散地的基础地位也从根本上被动摇。道口古镇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陷于衰败状态。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古镇旅游业兴起带动了国内一批古镇的振兴,不断成熟的古镇旅游模式为道口古镇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2014年道口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知名度大幅度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道口古镇发展进入振兴期。道口古镇在大运河滑县段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道口古镇现状

道口古镇是河湖之间的生态之镇。古镇拥有大运河、西湖水景资源,另有调节渠、大功河、长虹渠等水系,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态资源丰富。道口古镇总体规划是发展成为以商贸、物流、旅游等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宜居城镇。

道口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道口古镇1000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大运河是道口古镇最具历史底蕴的物质载体和历史遗产;古镇保留了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中国古代建筑,又保存有众多新颖别致的民国建筑;古镇的传统文化博采众长,不断地吸收异质文化营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显著特征,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三)道口古镇文化特色

1.航运业、手工业等商业文化发达

道口古镇为大运河永济渠上的重要节点,是历史上有名的商埠码头,是北方航运交通枢纽,航运业孕育了繁华若梦的航运文化,促成了移民、商会、码头、澡堂等多元商业业态。发达的航运业带来了手工业的兴盛,传统手工艺品包括道口锡器、秦氏绢艺、故道家纺、裴氏泥塑、中国安绣等13种之多。道口锡器、秦氏绢艺、故道家纺是卫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商品,秦氏绢艺堪称“国之瑰宝”。三者目前均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民俗文化秉承传统,演绎至今

道口古庙会起源于明代,传承至今。民间艺术表演包括背抬阁、莲花灯舞、八卦秋、军庄秧歌、高跷、竹马、舞狮等20余种。道口武术在清朝初期已经盛行,以三关六铺为基础的武术团体,有不同拳种和门派,流行拳种包括字拳、大洪拳、罗汉拳等6种。道口戏曲有8个戏种,其中大平调、大弦戏、二夹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浓缩了中原戏曲的精髓。

3.饮食文化辉煌无比,源远流长

道口古镇特色饮食有12余种,其中道口烧鸡有300多年历史,享誉中外,万古羊肉卤被誉为“中原贡品”,均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有老庙牛肉、鸡窝烧饼、大壮馍、军庄豆腐、禹氏米醋等豫北名吃。道口古镇造酒业发达,其中“冰堂春酒”始于宋代,工艺流传至今。

二、大运河滑县段道口古镇现有保护措施

道口古镇因运河而发展兴盛,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上世纪80年代始,道口古镇运河水量减少,河道淤塞,生态恶化。自申遗成功以来,滑县政府投资1亿多元对大运河滑县段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和保护。

(一)编制了《大运河滑县段及道口古镇保护发展与整治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规划和保护工作

在《大运河滑县段保护规划》、《滑县道口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滑县旅游规划》等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委托郑州大学设计编制了《大运河滑县段及道口古镇保护发展与整治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以历史文化如何保护、如何发展传承、如何面向未来为主题,设计出“以河为脉,以街为轴,三区互动,十二景辉映”的构想。即以大运河滨水活动界面为脉,串联千浔古镇、百工聚落、万象新地三个区域为轴线,重点打造道口新十二景,塑造古镇全新风貌。规划对千浔古镇片区运用《道口古镇保护导则》进行管理控制,针对古镇内民居的修缮、改造、新建提出控制引导要求,对百工聚落片区、万象新地片区加强管理,以确保规划的有效衔接与顺利实施。

(二)集中开展了运河本体修复和周边环境整治

政府多方筹集资金6000万元,集中开展了河道、城墙、码头等文物本体维修、河道清淤和环境整治等工作。拆迁住户149户,维修古城墙3000余米、古码头9座,修建遗产小道3000余米。依照文物保护和休闲旅游标准,加强了路灯、标志、文化广场、公厕等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实现了运河沿岸由棚户区到世界文化遗产区、旅游区的升级。

(三)对运河古镇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

申遗成功后,滑县县政府采取“公助民建”的建设模式,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时间、统一补贴标准、统一监理,投资2000余万元对道口古镇沿街商铺、民居等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同时,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了管网改造入地、街道路面铺装、街景小品建设等一系列工程,使“大十字”状的明清历史街区逐步呈现,进一步保护和延续了道口古镇的传统风貌,古镇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四)做好运河古镇文化遗产的展示

建成了“运河历史文化展馆”、“古镇民俗展馆”、“同和裕银号展馆”、“大王庙文化园”等运河古镇文化展馆,并已免费对公众开放。

三、大运河滑县段道口古镇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上认识错位

大运河滑县段运河古镇保护与利用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尚未能就该遗产保护的重要价值和保护需求达成共识。当大运河滑县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很多人不是考虑如何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而是把眼光盯在如何利用文化遗产获取经济利益上。许多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还没有深入到遗产的实质内涵,唯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为重,认为开发利用遗产资源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1]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利用与掠夺性索取,虽然可以换取地方经济暂时的发展和繁荣,却会使遗产的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遭受灭顶之灾。正因为保护意识的淡薄,盲目开发利用的功利心态暴露无疑。

(二)项目规划建设标准有待提高

在大运河滑县段运河古镇保护利用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中,如休闲广场、街景小品、导示牌、展示场馆等设计建设标准较低,与其他运河遗产地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缮及环境整治过程中缺少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厕、休闲座椅)等项目的同步设计。

(三)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缺位现象严重

大运河及道口古镇是活态遗产,管理部门众多,但缺乏运河遗产保护和道口古镇日常管理的协调机制,管理缺位。有网友就大运河滑县段运河古镇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大运河配套设施损毁严重,环境卫生条件不容乐观,通过微信以《是谁伤了大运河的心》为题发帖称,“连根拔起的监控、随意堆放的垃圾、长时间得不到维修的路灯、伤痕累累的城墙、垃圾包围的标志牌,难道这就是我们对待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些描述揭示出一些职责部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责任缺位现象。古镇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更好提升景区价值品位。

(四)运河古镇保护力度不足

近两年来,尽管滑县政府对道口古镇保护及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保护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道口古镇的历史建筑多达1000余间,除了顺南街、大集街、水胡同、一面街沿街建筑部分得到保护性修缮或风格改造外,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民居亟待保护修缮,比如运河西岸建设控制地带虽然列入了运河遗产的建设控制范围,但没有纳入到县城的总体规划范围,致使运河西岸整体环境及民居建设活动得不到有效监管,保护不到位。

四、对大运河滑县段道口古镇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一)利用资源,把握机遇,将运河古镇保护好、开发好

对比外地古镇,滑县运河道口古镇保护开发具有许多优势,政府应当将道口古镇保护开发工作作为带动县域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1.具有资源稀缺性

在豫北乃至整个河南,像道口镇这样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都不多见。虽然临近的浚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同样属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其古镇属于重新打造的仿古镇,与道口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2.旅游资源丰富

滑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道口古镇、瓦岗寨遗址、大云寺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又有道口烧鸡、万古羊肉卤、老庙牛肉等特产名吃,再加上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打造旅游城市的潜质。滑县位于鹤壁、安阳、濮阳、新乡等城市中心,东临山东,北临河北,潜在的游客资源丰富。

3.面临多重机遇

城中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特色小镇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多重机遇,为该县实施运河和古镇保护开发提供了有利时机,通过积极争取文物修缮、特色小镇建设等资金,助推滑县大运河段和道口古镇的开发利用,趁势而为把滑县打造成知名的旅游城市。

(二)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体制机制

古镇保护开发是一项任务重、投资大、风险大的系统工程。外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古镇保护开发过程中特别是在启动阶段,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要联袂行动、互为支撑。政府要完成规划编制、立项审批、宣传发动等前期准备工作,要投入适当财力启动项目,要委任精兵强将谋划发展。此外,政府要利用市场运作机制筹措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滑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道口古镇保护利用的顶层设计,对涉及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的重大决策进行全方位指导与监督。结合滑县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的实际需要,建议将滑县运河遗产管理处整合为“滑县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在原文物保护职能的基础上,增加文化传承和产业集聚、规划建设、市政管理、旅游发展等相关职能。同时,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道口古镇保护利用工作列入政府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并对懒政、庸政现象实行责任追究。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建设需要学习外来先进管理理念,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筹措资金,提高景区的管理、投入和营销水平。建议借鉴古北水镇、乌镇、西塘镇模式,与中青旅等国内外旅游地产商或大型旅行社合作,引进专业团队投资运作,或者引进如北京达沃斯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公司之类的专业策划、管理团队,采取托管、租赁等模式对道口古镇进行管理运营。应当成立道口古镇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项目融资和建设。在投融资渠道上,县政府拿出部分经营性土地、国有资产作为古镇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并以此和今后的经营性收入为抵押,申请部分银行贷款。[2]道口古镇的保护利用只有实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才能够激发活力。

(三)进一步完善保护规划,提高定位等级

对大运河滑县段道口古镇进行科学保护是古镇旅游开发的前提,必须要有科学、专业的规划,对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行评估,避免古镇遭受任何可能的破坏。

外地成功经验充分证明,高起点、高水平、大手笔的保护利用规划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坚实基础。建议将道口古镇定位为5A级景区——中国第一运河水镇,高起点、大手笔进行规划,邀请古北水镇、西塘镇、闾里古镇等各地成功古镇旅游景区的建设、运营专家为道口古镇把脉问诊,将环大运河水系(大运河滑县段、南调节渠、大功河、北调节渠)、西湖、东湖、森林公园、欧阳书院、明福寺塔、大云寺等一并纳入规划,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拉大道口古镇空间架构,打造中国第一运河水镇。

(四)努力做好商业运营规划,改善古镇环境

借鉴国内外古镇发展经验,道口古镇的发展应分阶段,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第一阶段蛰伏期,为初步启动和孵化培育阶段,利用1至2年时间,重点完成古镇的修复与保护;第二阶段兴盛期,为加速发展阶段,利用3至5年时间,重点完成周边旅游开发和服务配套,运营推广提升古镇知名度;第三阶段扩展期,为成熟稳定阶段,利用6至10年时间,重点完成古镇外围开发,拓展经营,规范市场,形成产业集群。目前,依托大运河、顺河南街、大集街、一面街,道口古镇的空间骨架基本呈现,初步具备了发展旅游的条件,近期应尽快开启和实施古镇运营。

为培育优质旅游资源,必须进一步改善古镇环境。一是改善古镇生态环境。虽然道口古镇的历史风貌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但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绿化状况差等情况严重影响古镇形象。古镇保护开发不仅要对老街区和古建筑进行保护和整理,还需要对古镇的整体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同时加强对古镇居民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二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古镇民居建筑都是整体景观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议对道口古镇部分四合院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如进行水冲式厕所改造、开通天然气管道等,不断改善古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方便他们的生活。三是要把运河和古镇保护开发与改善民众生活质量密切结合,通过保护开发,改善运河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共同分享世界遗产保护的成果,提升民众对大运河的保护意识,让群众自觉维护与大运河人水相依的生活和情感,逐渐形成齐心协力保护大运河的人文环境。古镇居民作为老街中一个重要的利益群体,对旅游开发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古镇的发展,政府应关注古镇居民的诉求,鼓励古镇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发掘古镇居民生活场景的文化资源:一方面,鼓励古镇居民经营旅游产品,让游客能够在与居民的直接接触中参与和体验古镇生活;另一方面,古镇居民通过制作当地传统手工艺品、传统特色食品,开办民居客栈等,为游客提供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服务,在经营中获得经济收入。二者相辅相成,营造全民参与保护和利用的人文环境。

(五)加强宣传工作,提升古镇知名度

古镇宣传工作应当与保护和开发同步展开,并不断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立足“互联网”技术,构造顺应时代潮流的宣传体系,使公众直观了解大运河滑县段及运河古镇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与周边省市旅行社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推介道口古镇旅游线路;与知名电视、专业旅游网站、网络媒体合作,通过拍摄、制作、播出《印象道口》、《走进大运河滑县段》、《舌尖上的道口》等宣传片,展现道口古镇在历史、文化、民俗、生活、美食、建筑等方面的魅力,不断增加道口古镇的曝光率;向乌镇学习,通过举办类似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国家的论坛会议,来凝聚古镇人气;向西塘镇学习,通过建立国家摄协、作协创作基地,扩大古镇影响力。多种多样的宣传手段将有效提升古镇品质品位和知名度。

[1]严冉天,段闻生,周华.宁波慈城保护性开发中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J].上海城市管理,2008,17(06):15-18.

[2]李苏宁.江南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博弈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7,(3):73-76.

猜你喜欢
道口滑县大运河
厂矿企业铁路道口安全综合监督系统方案探讨
汽笛声中的道口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滑县新篇章
滑县120急救中心集体献血忙
滑县“健康中原疾控行”活动有声有色
滑县表彰“最美邮递员”
考古者眼中的隋唐大运河 湮没的辉煌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