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卢妍 闫 宁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2010年11月15日,上海胶州路728号教师公寓发生火灾,共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建筑物过火面积1.2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2017年6月14日英国伦敦一栋公寓大楼突发火灾,造成至少30人死亡,80余人受伤,事故的惨烈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住宅建筑的消防安全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目前,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1995虽然对住宅建筑内部装修用材的燃烧性能有要求,但是要求较低,除了顶棚要求B1级以上,其余装修材料要求B2级以上,并且若装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等级还可适当放宽。并且由于某些居住者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装修时采用了大量的可燃装修,同时还存在着多种点火源(如燃气、各种家用电器等),一旦失火,就会酿成重大灾害。因此,掌握住宅建筑火灾的特点和火场的逃生方法,对大众来说也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家装的档次也愈来愈高。在家装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木材、纤维制品和高分子材料,加之存在着大量木质或棉质家具,使得住宅建筑的可燃物很多,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猛烈燃烧,迅速蔓延。另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的普及使用,也是诱发火灾的一个重要因素。
住宅建筑的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火灾发生后受困人员成分复杂,在被困者中有老、弱、病、残、孕及儿童或精神失常者,他们受生理或身体条件限制,自救能力弱,疏散速度慢。同时,由于住宅建筑中的受困物品多为私有财产,一些居民拼死保护而不愿意离开,即使离开被困区也可能随身携带一些贵重物品,如金银首饰、银行存折等,在这些贵重物品的寻找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逃生时间。而且,由于住宅建筑的逃生通道并不宽,只有1.3~1.4m,疏散楼梯的宽度也只有1.0m,这样更减慢了居民的疏散速度。
我国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住宅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在高层住宅建筑中,一旦发生火灾,在楼梯井、电梯井、电缆井等竖向通道中易发生烟囱效应,使烟气的蔓延速度大大增加。并且,烟气、热气流通过门窗等各种途径向外扩散,形成一种抽拔力,使火势蔓延加快。在一定条件下(如风等),促使火势沿窗口、门口及各种管道向上、向下或左右蔓延,形成大面积立体火灾。由于高层住宅建筑中人员密集,疏散通道长,疏散出口相对较少,需要的安全疏散时间较长,如果被大火围困,消防队员的营救难度也较大。而且,由于建筑高度高,但消防车的高度受限,扑救难度也较大。
在火灾发生初起阶段,火势还没有蔓延到整个住宅建筑,受困者又比较熟悉安全出口时,优先选择门窗进行逃生。逃生者要把被子、毛毯等用水淋湿裹住身体,低身冲出受困区。或者将逃生绳的一端固定在牢固的物体上,无绳索时可用窗帘或床单代替,另一端系于小孩或老人的两腋和腹部,将其沿窗放至地面或下层的窗口,然后从通道疏散或破窗出室[1]。
当火场的火势较大而无法利用门窗逃生时,可以利用阳台逃生。如果是通廊式住宅建筑,即相邻单元是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在这样的楼层中受困,可破拆阳台中间的分隔物,从阳台进入到另一单元,再通过疏散通道逃生。如果住宅建筑中没有连通的阳台但是阳台相距较近时,可将室内的床板或门板置于阳台之间,搭桥通过。如果逃生者在三层或三层以上的住宅中,切不可通过阳台跳楼逃生。如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一女生宿舍楼发生的火灾,4名女学生从6楼的宿舍阳台跳下逃生,不幸全部遇难,其实她们宿舍的阳台和旁边阳台相邻很近,只要搭桥通过到旁边的阳台便可死里逃生。
当住宅建筑的外墙壁上有供水或落水管道时,也可选择利用管道逃生。但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并掌握相关技巧,一般不适用于老、弱、病、残、幼,也不适用于较高楼层[1]。
当逃生通道都被封死,并且室内空间较大而火灾荷载不大时可利用空间逃生法逃生。先选择可暂时躲避的空间,最好选择室内有水源的;然后将选择好空间的可燃物清除干净,同时清除与此室相连室内的可燃物,消除明火对门窗的威胁;最后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用床单或毛巾浸湿堵住门缝,防止烟气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队员的救援[2]。
在火势封闭了通道时,还可利用时间差逃生。因为一般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其承重墙体的耐火极限在2.5~3.0h,只要不是建筑整体受或烧烤,局部火势一般在短时间内难以使住房倒塌。所以人员可以先疏散至离火势较远的房间,然后采取利用门窗逃生的方法进行逃生。
由于高层建筑火灾时垂直疏散距离长,因此,要在短时间内逃脱火灾险境,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快速分析判断火情的能力,冷静、理智地作出决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选择合理的逃生路线和方法,争分夺秒地逃离火场。
(1)优先选用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室外楼梯、普通楼梯及观光楼梯进行逃生。高层建筑中设置的防烟楼梯、封闭楼梯及其楼梯间的乙级防火门,具有耐火及阻止烟火进入的功能,且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设有能阻止烟气进入的正压送风设施。有关火灾案例证明,火灾时只要进入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人员就可以相对安全地撤离火灾险地,换言之,高层建筑中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是火灾时最安全的逃生通道。
(2)利用建筑物的阳台、有外廊的通廊、避难层进行逃生。当火场中的火势较大,楼道走廊已充满浓烟而无法通过时,可利用阳台逃生。被困人员紧闭与阳台相通的门窗,站在阳台上避难,等待消防人员的到来。对通廊式住宅建筑于可拆破阳台间的分隔物,从阳台进入另一单元,再通过疏散通道逃生。
超高层公共建筑(100m以上)每隔15层左右设有避难层,避难层内建筑材料耐火等级比一般楼层高,且里面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应急照明系统、防排烟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为了避难火灾产生的“烟囱效应”,避难层内有一段错层楼梯,故意将避难门与同层的消防安全通道门错开。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可以从其他楼层的消防安全通道进入避难层等待救援。
(3)利用室内配置的逃生缓降器、逃生绳及高层逃生滑道等逃生避难器材或房间内的床单、窗帘等织物逃生。
(4)利用管道逃生,同单多层住宅建筑相同。
当高层建筑的某一部位发生火灾时,应当注意收听消防控制中心播放的应急广播通知,它将会告知着火的楼层、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和注意事项,不要一听到火警就惊慌失措,失去理智,盲目行动。
(1)如果身处着火层之下,则可优先选择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普通楼梯及室内疏散走道等,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方向向楼下逃生,直至室外安全地点。
(2)如果身处着火层之上,且楼梯、通道没有烟火时,可选择向楼下快速逃生;如烟火已封锁楼梯、通道,则应尽快向楼上逃生,并选择相对安全的场所如楼顶平台、避难层等待救援。
(3)如果身处着火层时,则快速选择通道、楼梯逃生;如果楼梯或房门已被大火封堵,不能顺利疏散时,则应退避房内,关闭房门,另寻其他逃生路径,如通过阳台、室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行逃生;或尽量靠近沿街窗口、阳台等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大声呼喊、挥动手中的衣服、毛巾,或打开手电、打火机等求救,以便让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并实行施救[3]。
(4)如果房间或走廊内充满烟雾时,不要直立行走,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面,或采取匍匐前行姿势,并做好防烟保护,如佩戴防毒面具,或用毛巾、口罩或其他可利用的东西做成简易防毒面具。
(5)如果是晚上听到火警,首先赶快滑到床边,爬行至门口,用手背触摸房门,如果房门变热,则不能贸然开门。如果房门不热,说明火势可能还不大,则可通过正常途径逃离,此时应带上钥匙打开房门离开,但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如果在通道上遇到了浓烟,则要立即停止前行,千万不能试图从浓烟里冲出来,除非有自救呼吸器或防毒面具,应退守房间,并采取积极主动的防火自救措施,如关闭房门和窗户,用潮湿的织物堵塞门窗缝隙,防止烟火的侵入。
(1)利用建筑物内各楼层的灭火器材灭火自救。在火灾初起阶段,充分利用消防器材将火消灭在萌芽阶段,可避免酿成大火。从这个意义上讲,灭火也是一种积极的逃生方法。因此,火灾初起阶段一定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慌失措,延误灭火良机。
(2)相互帮助,共同逃生。对老人、妇女、儿童及不方便或不熟悉环境的人在能力范围内要给予帮助,协助其一起逃生。
在住宅建筑的火场逃生中,除了上文所分析到的逃生方法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逃生、报警、呼救三者有机结合,防止只顾逃生而不顾报警和呼救[4]。
(2)保持冷静,正确估计火灾发展形势,不得盲目采取行动。
(3)迅速撤离,在逃生过程中切不要为穿衣服或贪恋财物而延误逃生良机,因为据相关研究发现,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可能仅仅只有1~2min[5]。
(4)标志引导,根据紧急疏散逃生标志,确定疏散方向,找到安全通道和出口。
(5)有序疏散,相互拥挤或践踏既不利于自己逃生,也不利于他人逃生。
(6)注意保护,因为烟雾是火场中的“头号杀手”,在火场逃生中要做好防烟工作,利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弯腰或匍匐前进。
[1] 唐黎标.火灾逃生手册[J].山东消防,2003,(4):23-24
[2] 王银昌.面对火魔 如何逃生[J].云南消防,2000,(1):24-25
[3] 高楼火灾 合理自救是关键[J].成才与就业,2011,(3):33-34
[4] 河南省公安消防总队.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5] 诸德志.火灾预防与火场逃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