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鹤松 史博方
1.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2.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在企业安全风险中,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最让管理者头疼的,相对于物的不安全状态而言,员工的行为受其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变量较多,更具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而在企业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新入职的员工在工作上往往比较拘谨,容易管控。而一些工龄很长的老员工和管理者们有着相同的思想理念,管理起来难度也不大。
此外还有一些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员工,他们掌握了生产工艺,熟悉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者的管理习惯或者是方式方法,这一部分员工往往会钻企业管理的漏洞,阳奉阴违,做出一些挑战制度、违反常规的举动。
从安全上来讲往往是这种员工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一阶段的员工往往安全意识松懈,安全风险相对较高,我们称员工的这一时期为“职业安全危险期”。
接下来,我们假设员工入职以来没有更换过岗位或工种,从安全角度简单地对员工从入职到成为资深员工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进行一下分析。新入职的员工,由于刚刚来到新的环境本身心里就存有不安情绪,加上对工艺、设备、人员的陌生,新员工工作起来也会比较谨慎。在遇到具有不确定因素的事件或一些违反常规的行为时,新员工不会选择冒进,他会选择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是他熟悉工作环境的第一步。第二阶段,随着对工作环境、制度、工艺、人员的熟悉,员工渴望得到认可的本能被激发,这也是我们熟读的卡耐基《人性的弱点》里最根本的一个弱点[1]。基于此,员工工作积极性开始提高,而在操作熟练度、工艺和设备性能熟悉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考虑问题还比较片面,这一阶段就是职业安全危险期。在此期间员工自身工作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渴望在工作上做出成绩,加上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企业中其他人员的一些违规操作的行为。此时,在遇到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员工会对自身能力和环境有一个倾向于乐观的评价,这样其极有可能选择冒进,这种心理状态就是安全事故的萌芽。而第三阶段随着员工在企业继续工作,工作能力的提升速度下降,员工在企业中也或多或少的亲身经历或观察到一些安全事故或未遂事件的案例,对其严重性有了深刻地认识。而且经过多年的工作其工作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技能熟练,操作工艺或者通俗的说手法相对可靠,员工从冒进工作变成了按部就班的求稳式的工作。
由于人个性的差异,有些人比较外向张扬,有些比较内敛慢热。另外,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对于人的适应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员工职业安全的危险期出现的时间大概是从入职后的2~8年之间。这是笔者从自身工作环境和个性得出的一个比较保守的结论。因为,从笔者所在的行业出发,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新员工花两年左右的时间其业务知识和技能可以达到一个入门级别,而之后思想上紧蹦的弦开始出现放松,个人能力的提升使其开始不断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并独自进行一些尝试。然后,在失败中总结,逐渐进入稳定期,在稳定期内思考问题不会太过于功利,开始全面的考虑问题。可能,有人会说2~8年时间段太长,涵盖了企业内大部分员工,这样又如何突显重点需要关注的人群呢。那么,谈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进入“职业安全危险期”的员工,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追求高效,低付出、高产出。那么处在这一阶段的员工在工作表现上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就是说进入员工职业安全危险期的时间点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或早或晚,他一定会进入这个敏感期,这是无庸质疑的。而进入这一阶段的员工会有其特征,了解并掌握这些特征,就可以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能在庞大的员工队伍中准确得识别出这一部分人群,并予以重点的关注。
前面已经提到进入危险期的员工第一特征其实就是其工作能力、工作效率首先会显著提升,能够独立的完成作业活动。通常我们会发现员工处于一个快速的成长期,其工作效率增加显著,工作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工作上的表现欲比较强烈。相信每个管理者看到员工有如此表现,必定十分欣喜,但是作为一个安全管理者发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有所警觉。第二特征就是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和沟通,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员工开始轻视安全教育以及一些安全制度和规定。员工为了充分表现自己,往往在管理者面前表现得遵章守纪,而在工作时却为了工作效率而开始有违章违纪的行为发生。有些员工甚至会产生不违章就无法完成任务的想法,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思想。由此,我们不难想到第三种特征,这一特征相信管理者们都不会忽视,那就是员工违规行为较之前开始显著增多,甚至出现一些安全未遂事件,这些违规行为和未遂事件在开始表现得并不严重,这样反而不会得到员工或者管理者的重视和反思,由此为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这也是我们安全管理者都学习过的“海因里希法则”。对于以上三个特征我们不能单纯认为出现其中一个或者必须两个或三个同时出现才意味着员工进入了危险期。
在谈安全管理或者安全措施时,安全教育往往是我们首先想到的,但是谈到安全教育,管理者们往往觉得其形式单一,作用不明显。但笔者认为安全教育就好像中药一样虽然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潜移默化对员工产生的影响是我们无法探知的,更何况他也是最廉价,又不需要伤筋动骨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实教育过孩子的人一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道理或知识你耐心得和他讲了千万遍,可是他还是不明白,记不住。可是突然有一天孩子自己就有模有样得讲出来了,甚至反过来以此教训你,难道你能说这和你的教育一点关系也没有吗?对待安全教育我们要有针对性和耐性,尽可能采用案例教育或者一些未遂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分析。由于处在危险期的员工的风险的源泉来自于其渴望出成绩的功利想法,那么,我们更加需要树立“没有安全,一切是零”的理念,在其违章或者发生安全未遂事件时给予大剂量的思想教育,让其打消通过增加安全风险来赢得工作效率的想法。
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说到这里大家会以为要对危险期员工进行适当的惩罚。其实笔者想说得恰恰相反,对于处于危险期的员工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尤其是安全方面的。处在这时期的员工给予其奖励要比给予其惩罚的好处多得多。给予其惩罚就好比我们生病了就用抗生素一样,这样虽然能使其有着深刻的印象,但是也会打消其刚提起来的工作积极性,好的坏的一并消除。另外,处在这一时期的员工往往都比较年轻,过多的处罚会引起其的逆反心理,减弱其对企业的向心力或者归属感。给予处于危险期员工的适当的安全方面的褒奖,能从一定程度上满足其渴望被认可的要求,使其为保持住目前良好的工作态势,而在各方面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尤其是在安全方面。
最后一个方法,就是可以考虑给处于危险期的员工更换岗位或工种、更换其操作的设备、更换其工作的搭档或与其工作的直接相关的人员。这样一来员工又重新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迫使其回到近似于前文提到的新入职的状态,其必然要重新权衡工作中的各种利弊,避免盲目冒进。
相信经过前面的若干陈述,大家对员工的职业安全危险期有了一定认识,也会进行适当的关注。不过,肯定会有人对于笔者将工作能力提升和安全风险增加挂起勾来提出异议。其实,我们都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是不可否认的,而笔者只是抓住其中相关的一面,为安全提个醒,关键就看您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看问题。以上是笔者个人对于员工“职业安全危险期”以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员工的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考,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1] (美)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经典珍藏版[Z].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